趙濤 馬守鳳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工作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資產管理工作內容更加龐大,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等也需要進一步優化和提升,加強行政事業單位資產清查及管理,是保證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促進社會公共事業長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進行國有資產清查,能夠及時查擺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進而為編制預算、提高資產管理效率奠定基礎。近年來,隨著國家對國有資產清查工作的高度重視,事業單位資產管理更加科學規范,本人對所在單位開展資產清查工作進行了全面梳理和總結,進行了有益探討和分析。
一、行政事業單位資產清查工作內涵和意義
資產清查是指通過對單位或企業內部擁有的實物、現金進行盤點,以及對銀行存款和往來賬物進行核對等活動,進而查明和確定財產物資、貨幣資金、債券債務的實際擁有數額,的具體活動,主要目的是查明帳存數與實存數是否相符、一致的方法。資產清查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面廣、工作量大,所以要制定全面有效的清查方案,分步實施,穩步推進,逐項整改監督,切實保證資產清查工作成效。
(一)資產清查能夠有效促進國有資產配置向著科學化、最優化方向發展
當前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大,公共財政改革進入全面實踐期,國家對于行政事業單位的保障和支持力度越來越大,行政事業單位的發展規模不斷壯大,但是對于國有資產如何提高利用率,進而發揮最優化效能,是當前擺在行政事業單位面前的一個重要研究難題。通過對行政事業單位開展資產清查,能夠全面了解掌握國有資產現有分布和利用情況,為決策制定奠定基礎。
(二)資產清查能夠全面提升預算管理和公共財政體系管理水平
受到傳統管理體制的影響,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監督體系缺失,導致資產管理進度滯后。近年來雖然國家對公共財政體制改革越來越重視,也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但是國有資產管理還存在諸多的問題,具體表現在:行政事業單位財政預算和資產管理自成體系;資產維護、費用消耗等情況與實際實物臺賬登記不吻合、記錄不及時;公用經費預算體系不完善、不科學,對預算執行情況等無法進行嚴格監督和量化考核,所以開展資產清查,能夠有效解決上述問題,促進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更加規范和完善,減輕行政事業單位的運行壓力,提高資源最大化利用和最優組合水平。
二、我區資產清查工作組織實施情況
(一)開展資產清查工作方案編制
根據市財政局、區政府要求,在市資產清查動員會議結束后,我局領導班子成員組織召開專題研究會,對工作目標、組織保證、預算投入逐項明確,并成立了由單位主要領導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由國資管理部門牽頭制定了《專項工作方案》,對全單區資產清查的各個環節都做了詳細安排。
(二)資產清查工作方案實施階段
按照制定的工作方案,我們組織人員開展了資產清查自查工作。主要是各單位基本情況清理、賬務清理、財產清查。
1.基本情況清理主要包括: 單位全稱、組織機構代碼、預算代碼、單位戶數、單位性質、隸屬關系、人員編制、人員數量及人員結構等。
2.賬務清理以資產清查基準日為時點,對各種銀行 賬戶、會計核算科目、各類庫存現金和有價證券等基本財務情況進行了全面的核對和清理,以及對各項內部資金往來情況的全面核對和清理,達到了賬賬相符、賬證相符,確保了單位賬務的完整、準確和真實。
(三)聘請中介開展審計
采用邀請招標方式,聘請河南信則會計師事務所進行專項審計。
三、目前資產清查工作存在的問題
長期以來,由于管理體制和管理方式的原因,我區資產管理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①基礎數據不夠準確,資產標準不統一;②在實際工作中報損環節不夠規范,部分固定資產在使用過程中發生變化,導致實物實地盤點中存在有實物與系統中的存放地點,使用人不同,系統沒有及時調整;③各單位之間管理水平、管控能力不夠平衡;④一些歷史遺留問題有待解決;⑤一些資產權屬不夠清晰,存在一定法律風險。
四、資產清查結果分析
通過清查,我區資產出現盤盈、盤虧情況。盤盈資產的原因主要是:①土地、房屋單位未入賬系統已入,已無實物單位固定資產賬未核減;②是漏登資產比較多;③上級配置資產,單位沒有出錢購買,價值信息不明,沒有入賬。盤虧資產的主要原因是:①盤虧的資產大部分是以前年度形成的資產光增不減,沒有處置手續無法減賬,近幾年雖然處置手續完善,但資產已經沒有實物,有些資產 屬正常損耗,特別是學校課、桌、登經常都有損壞;②單位私自賣了沒有拍賣手續、沒有財政批準文號系統無法核減;③資產管理個別單位不夠重視,資產到更新年限或不能用的小件家具,沒有走報廢程序,手續不齊全系統無法核減;④有些資產 屬正常損耗,特別是學校課、桌、登經常都有損壞。
清查結束后,將盤盈資產補錄固定資產管理系統,盤虧資產根據事務所財政部文件和事務所的報告及經濟鑒定證明,進行調整。
五、行政事業單位資產清查及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與原因分析
對資產清查暴露出來的單位資產、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原因進行分析,主要表現在:
(一)對國有資產管理認識不清、對資產清查工作重視程度不夠。
行政事業單位的資產大多是財政撥款配置,對國有資產管理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導致單位資產重購置、輕管理。
(二)國有資產管理制度滯后,職責分工不明確,缺乏科學有效的監管。
單位國有資產的管理體制改革有了一些成效,但是還是沒有完全理順,管理主體不明,管理職責不清,管理制度不健全,導致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監管不力,甚至導致國有資產的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