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瑩
近年來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為旅游業發展提供了契機,內蒙古地區旅游資源豐富,具有很大的發展優勢與潛力。本文總結內蒙古旅游業發展方式,分析其產業關聯效應,從中探究問題及相應的對策,為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動力。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產業興旺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旅游業發展作為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式,有很強的產業關聯性,研究旅游業的發展狀況對經濟增長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內蒙古旅游業發展概況
內蒙古旅游資源豐富,草原文化與蒙古族民俗風情旅游資源優勢突出,同時,悠久的歷史文化遺跡、森林、濕地、沙漠等地吸引眾多國內外游客,成為內蒙古發展旅游產業的重要支撐。
內蒙古自治區共有國家5A級旅游景區5個,4A級與3A級景區100多個。2018年內蒙古共接待旅客13044萬人次,旅游業總收入4011.37億元,旅行社個數達到1272家。近十年來,隨著內蒙古,旅游業不斷發展,接待人數與旅游總收入都在不斷增長,旅行社與星級賓館的發展規模也相應擴大。
二、內蒙古旅游業發展方式探析
(一)提高資源利用率,推進四季旅游發展。
冬季打造現代草原冰雪旅游區與大漠冰雪旅游區等為代表的冬季旅游特色區。夏季旅游以草原旅游為主,引入游牧文化節,非物質文化遺產特色展覽等項目。春秋兩季開展花季旅游,成為四季旅游的重要補充。
(二)依據旅游資源分布,劃分片區彰顯特色。
內蒙古具有草原、森林、沙漠、冰雪、溫泉等十大旅游資源。按照不同的區域旅游資源優勢不同,劃分為四大片區,分別為西北水沙胡楊秘境探險旅游片區、環京津冀草原風情旅游片區、敕勒川現代草原文明旅游片區和東北林草文化四季全生態旅游片區,各具風情,以更加全面的方式展示內蒙古的獨特風光,
(三)推進“旅游+”,發揮旅游業帶動作用。
第一產業方面,主要促進鄉村旅游的發展,吸引城市居民的消費,重點發展生態農牧業與觀光等基地的建設。第二產業方面,與工業元素融合,發揮特色優勢,開發乳業、民族手工藝等產品。第三產業方面,推動旅游與互聯網、特色文藝等的融合,延長產業鏈條。
三、內蒙古旅游業經濟效應分析
本文選取內蒙古自治區2005年至2017年農林牧漁業、工業、建筑業、批發與零售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住宿和餐飲業、金融業、房地產業的原始數據,研究旅游業與這些產業的關聯度。
對原始數據進行無量綱化處理后計算關聯系數:
計算關聯度進而得到內蒙古與各行業的關聯度如表1:
據此我們可以得到內蒙古旅游業與相關產業關聯度由高到低依次為:金融業>住宿和餐飲業>批發與零售業>建筑業>房地產業>農、林、牧、漁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工業。
四、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內蒙古旅游業與金融業的關聯度最高,旅游產品的開發、景點的建設等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流動與投入,從而促進了內蒙古金融業的發展。旅游業與住宿餐飲業和批發零售業關聯度比較高,旅游業的發展需要住宿、餐飲與零售等行業提供配套支持,也帶動這些行業的發展壯大。
另外,旅游業與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的關聯度很低,帶動效應比較弱,相關部門需要重點關注交通運輸設施的建設與投入。旅游業與工業發展的關聯度最低,表明內蒙古對服裝與食品等旅游附屬產品等加工業帶動力不足,旅游業配套設施大都由工業完成,旅游產品與設施有待進一步開發建設。
(二)建議
把握鄉村振興帶來的機遇,首先要保護并挖掘民族地區特色資源文化,加大宣傳營銷力度。其次拓寬融資渠道,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另外要加大對旅游業支持力度,吸引并培養相關人才,為當地的居民提供更多就業機會,為內蒙古旅游業的發展注入動力,激發活力。(作者單位: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