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鵬


我國的資本市場起步較晚,國內技術分析領域較國外相對落后,缺少成熟有效的理論方法,纏論的出現改變了國內技術分析領域空白的局面。本文通過運用纏論在滬深A股市場進行實證研究,論證了纏論不僅繼承了國外分析理論的優點,還可以有效的反映市場運行的中長期趨勢,還克服了道氏理論和波浪理論的缺點,對短期趨勢和波動也能準確的反映,適用于指數,也可以適用個股,還可以適用于各種有波動的金融標的。纏論作為國內較為準確全面的技術分析理論,可以作為分析A股市場的一套系統方法,其獨有的三類買賣點理論可以幫助投資者有效的定制交易策略,在買入和賣出上都能具體的給出較為準確的建議,對投資者有十分重要的指導作用。
一、引言
我國證券投資分析的流派主要分為技術分析流派和基本面分析流派。我國資本市場起步較晚,市場監管和相關制度比較落后,基本面信息獲取成本較高,準確率低,而且有很大的時滯性,因此基本面分析在我國不是很有效的證券投資分析方法。技術分析通過市場的價格和成交量進行分析,價格和成交量是市場中最真實和直觀的數據,普通投資者可以容易獲取,因此技術分析是我國使用較多而且相對有效的分析方法。
我國技術分析的研究主要是引用國外的技術理論,國內形成的理論較少有待創新,當下我國股票市場走勢疲軟,投資者獲取利潤十分艱難,因此選擇正確有效的技術分析理論方法進行投資分析對于投資者來說十分重要。
二、國內外研究綜述
(一)國外相關研究現狀
道氏理論是技術分析的始祖,道氏理論之前的技術分析不成體系。道氏理論源自于美國人查爾斯·道(Charles Dow)的研究。1900-1902年,查爾斯·道在《華爾街日報》上發表了多篇關于市場行為的評論,直到羅伯特·雷亞(Robert Rhea)在1932年出版《道氏理論》一書,才最終形成完成的體系。波浪理論由艾略特(R.N.Elliott)在1939年提出,認為市場的走勢遵循5個上升浪與3個下跌浪的規律,認為一個周期是由8個波浪組成,周期結束,進入另一個周期,新的周期仍然遵循上述模式現代廣泛使用的技術分析理論還有K線理論和形態理論等理論,此外隨著技術分析的發展,出現了很多技術分析指標,比如MACD、KDJ、RSI、BOLL等指標,指標分析方法也得到廣泛的使用。
(二)國內相關研究現狀
肖永志(2013)認為MACD指標比較直觀,相比其他一些指標更容易解讀和使用。該指標能較準確地捕捉到趨勢性行情。吳曉求(2000)在其著的《證券投資學》中提到技術分析對于提高證券投資者個人判斷能力有一定的幫助作用。劉平(2011)認為通過分析各種成交量形態的形成原理,找出股價運行中形成的特定成交量形態,就可以判斷個股行情的性質。我國的資本市場起步較晚,至今只有短短二十多年的歷史,很多技術分析的方法都是基于外國的理論的改進,或者對外國理論指標重新組合運用,創新性有待提高。
三、一種新視角的A股市場技術分析理論—纏論
(一)纏論的簡述
“纏論”是國內操盤手李彪提出的關于證券市場的一種投資理論,該理論集合了K線理論、混沌理論、MACD指標分析等分析方法,創新的提出了中樞、背馳、一二三類買賣點等內容,該理論運用于有波動的投資市場,比如股票、期貨等市場有良好的效果。這個理論似乎幾乎適合一切具有波動走勢的投資市場,比如股票、外匯和期貨等,從2006年6月7日其博客第一篇“教你炒股”系列文章開始,這個關于投資的理論“纏論”就正式面世。
(二)纏論核心技術內容
“走勢終完美”是纏論的精髓,有以下幾方面的含義:
走勢會以中樞為中心,比較中樞前后兩段力度,力大,則走勢延續,力小,則走勢終結。某級別走勢類型終結后必會形成新的同級別中樞。級別源自于同型結構,級別是生長出來的,猶如花開花落一般自然。無論上漲還是下跌或者盤整走勢終究要走完。上漲的結束必然是下跌的開始。纏論標準化公式這樣定義趨勢和盤整:趨勢a+A+b+B+c,盤整a+A+b,同向b、c段的背馳力度與同向a、b段的背馳力度是判斷走勢類型結束的依據。因為有了A、B中樞,才有了判斷走勢的方向。“走勢中樞”定位為:由至少三個次級別走勢類型有重疊的部分構成。
MACD指標對背馳的輔助判斷:用MACD判斷背馳的前提是,A、B、C段在一個大的趨勢里,其中A之前已經有一個走勢中樞,而B是這個大趨勢的另一個走勢中樞,這個走勢中樞一般會把MACD的黃白線 (也就是DIFF和DEA)回拉到0軸附近。而C段的走勢類型完成時對應的MACD柱子面積(向上的看紅柱子,向下看綠柱子)比A段對應的面積要小,這時候就構成標準背馳。而盤整中,利用類似背馳的判斷方法,也可以有很好的效果。這種盤整中的類似背馳方法的應用,稱為盤整背馳判斷。
(三)三類買賣點
買賣點:就是買入或賣出股票的點位或者價位。市場交易,歸根結底就是買賣點的把握。
第一類買點:某級別下跌趨勢中,一個次級別走勢類型向下跌破最后一個走勢中樞后形成的背馳點。
第一類賣點:某級別上漲趨勢中,一個次級別走勢類型向上突破最后一個走勢中樞后形成的背馳點。
第二類買點:某級別中,第一類買點的次級別上漲結束后再次下跌的那個次級別走勢的結束點。
第二類賣點:某級別中,第一類賣點的次級別下跌結束后再次上漲的那個次級別走勢的結束點。
第三類買點:某級別上漲趨勢中,一個次級別走勢類型向上離開走勢中樞,然后以一個次級別走勢類型回抽,其低點不跌破走勢中樞上邊緣ZG(最高)的走勢中樞終結點。
第三類賣點:某級別下跌趨勢中,一個次級別走勢類型向下離開走勢中樞,然后以一個次級別走勢類型回抽,其高點不升破走勢中樞上邊緣ZD(最低)的走勢中樞終結點;但可能會發生在第二類賣點后不一定有第三類賣點出現的情況,有可能只是中樞震蕩,之后再創新高或者繼續下行。
四、 基于“纏論”的實證分析
“纏論”的本質是形態學和動力學,運用筆、線段來描繪走勢,對走勢類型進行分類,然后根據走勢類型尋找中樞和背馳來對走勢進行推斷,觀察口徑可以選擇小到1分鐘,大到周或者月作為周期進行觀察,相當靈活。
以上證指數為例,選取周線圖進行分析,運用纏論對上證指數中長期走勢進行分析研究,見圖2。
從圖2中,在周線圖上看,以2011年4月22日的3067點為起點,到2014年1月24日,把上證指數劃分為17筆走勢。第1筆走勢開始于3067點,這是下跌的一筆走勢,隨后第2筆走勢開始反彈,第3筆繼續下跌,并跌破前期起點,第1、2、3筆走勢相互重疊,形成第一個A中樞。
第3筆走勢下穿了A中樞,形成了走勢的下移,隨后4-8筆走勢重疊,形成中樞B,第9筆走勢下穿中樞B,則A、B兩個中樞形成一個下降趨勢;第9筆走勢運行到2012年12月7日時,指數創下新低1949點,而MACD指標的DIF和DEA兩個數值沒有創新低,并且零軸下的柱軸就一根,其面積區域沒有超過前期零軸下柱狀圖的面積區域,形成趨勢背馳,預示著走勢運行的方向要發生改變,隨后的第10筆走勢發生反彈,使走勢回到原來的中樞B內。
之后的11-17筆走勢形成箱體震蕩,形成中樞B1;因為4-17筆走勢存在著重合區域,沒有一筆走勢形成有效的向下突破,那么中樞B1就形成了中樞B的擴展,這兩個中樞合并為中樞B2,說明目前中長期走勢處于下跌趨勢中的盤整階段,按照纏論標準化公式a+A+b+B+c,要經過兩個同方向的中樞,并且有最后一筆走勢背馳才會發生趨勢的轉變,目前走勢處于中樞B的位置,還會有一筆會擊穿中樞B2的下跌走勢,說明不就的將來上證指數的走勢還是會繼續下行的,并且會擊穿1849點的前期低點,投資者可以根據此分析來規避中長期的風險。
五、結語
纏論可以較為準確的反應上證指數中長期走勢,并且根據理論依據給出上證指數未來走勢的預測判斷,對投資者有著一定的參考作用。
現階段,在我國證券市場牛短熊長的背景下,股市長期在下降通道中運行,投資效率和回報十分低下,因此使用準確有效的方法在股市中進行交易和操作十分的重要,纏論作為國內較為準確全面的理論,可以作為投資分析股市的最佳選擇,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義。(作者單位:廣西外國語學院金融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