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璟艷
摘 要:試飛是型號研制的重要階段,而試飛安全與質量控制則是這一階段的重要環節,直接影響到飛機處于良好狀態的質量,關系到新機研制的成敗。試飛安全問題,一直是世界各航空企業關注的首要問題,對于一個專業從事試飛的企業,試飛過程中什么最重要?是安全。只有安全有效的完成各項試飛任務,將高質量的產品交付到用戶手中,才是生產過程的結束。近年來,隨著航空企業的快速發展,飛機產量大幅提高。但隨著產能的不斷提高,從試飛現場反映出的事故征候也在成倍增加。因此,加強試飛安全管理,采取措施降低試飛安全風險勢在必行。本文從質量的相關概念著手,從而進一步闡述了在試飛階段試飛安全與質量的過程控制,并對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外場試飛;質量控制;信息
中圖分類號:V2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9)20-0200-02
0 引言
飛行試驗是我國軍、民用飛機、直升機及其航空一、二級產品設計定型試飛、鑒定試飛、研究性試飛和適航合格審定飛行試驗的重要階段,飛行試驗的結果直接與國防建設、型號研制的前途和航空科技的發展息息相關,因此,質量是飛行試驗的生命,飛行試驗的全過程必須予以有效控制。
質控部門是做好飛機質量控制的重要環節,主要是完成航空維修信息的收集、整理并及時進行航空產品質量信息反饋;對航空技術裝備使用壽命及維修時限進行控制,對維修設備、儀器、量具的校驗周期控制;對文件、技術資料、維修卡片、故障卡片的收集、整理、歸檔和飛機加改裝文件的管理;負責機務軟件的使用和維護、計算機及其它辦公室設備的維護保養;督促檢查質量標準、計量法規、保密規定等的執行情況;參加改裝飛機、大修飛機及新機進行出廠的文件資料交接工作;完成各類報表工作。
1 質量的相關概念
1.1 質量的定義
通過滿足顧客需求和期望,并且組織對有效性和效率持續改進,達到持續的顧客滿意。
定義中的組織可以是一個單位,也可以是一系列的過程所組成,顧客可以是內部的也可以是外部的。組織內部的每一個過程都有一個供方和一個顧客,每個顧客對質量部都有特定的要求,供方應以最經濟有效的方式來滿足顧客的要求。
1.2 質量意識
質量意識是指在工作、管理中對質量作用的一種行為,質量意識是一種開放的、民主的、科學的意識。開放的意識,就是所從事的服務必須是開放的,因為用戶的層次、需求、來歷等是多種多樣的。民主的意識,就是所從事的服務必須與用戶進行對話、溝通,聽取用戶的意見,提高服務質量,才能使用戶滿意。科學的意識,就是所從事的服務應該是科學的,因為用戶的信息需求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變化的,所從事的信息服務也需要隨之應變。
2 試飛質量控制工作
2.1 規范說明書及履歷本填寫
飛機、發動機履歷本及技術使用說明書、成品履歷本,是飛機維修工作和能否參加飛行的重要依據。認真、仔細、正確、無誤的填寫飛機、發動機履歷本,建立飛機、發動機檔案并庫,這對指導飛機的維護工作和保證飛行安全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質控室人員按照作業文件對飛機、發動機機載成品履歷本受控項目和各周期性工作受控指標數據全部建檔輸入微機進行控制。對有壽機件逐機逐項地進行全面清理和核對,確保計算機信息管理的準確性、可靠性和及時性。
2.2 文件、資料的管理
飛機文件、資料在保管時,應嚴格執行院有關保密制度,要做到有專人管理、專柜存放,嚴格實施借閱制度,對文件、資料的借閱要做好登記,避免文件資料的遺失、泄密和因保管不善而破損的情況。對技術資料的更改,在接到有關單位的通知時,必需立即停止使用原技術資料,按照通知對原資料更改部分做出標識,或將作廢的技術資料回收,停止使用。
2.3 技術通報、技術協調單的管理
嚴格落實飛機、發動機技術通報和試飛過程中的技術協調單。按照技術通報落實程序,建立和健全了技術通報落實制度,分工專人檢查落實情況,跟蹤監控通報落實的整個過程,輸入航空工程機務維修管理系統備份并及時做好登記、上報工作。每年分階段清理各項技術通報和技術協調單的落實情況,做到各種文件分類歸檔井然有序。對周期性重復落實的技術通報或有關裝機成品壽命時限的技術通報,需通過輸入航空工程機務維修管理系統進行控制;如通報內容設計維修文件更改時,須相關維修文件。技術通報落實情況填入飛機(發動機)履歷本,同時將通報落實情況輸入航空工程機務維修管理系統。暫不能貫徹落實的技術通報,應進行專項控制,并填寫未落實原因。機載設備承制廠、所需軟件更改,須經主機所同意,新機型號辦總師批準后大隊配合實施,并做好質量留證工作。
2.4 現場問題協調處理單及質量問題控制
對影響飛行安全或任務完成的故障或隱患,通過現場問題協調處理單向跟飛的主機廠、所提出,跟飛的主機廠、所、型號辦、機務處給出答復意見,機組按照答復意見進行處理。對所發生的質量問題進行記錄、統計、上報,并填報質量問題報告單;參加對質量問題的分析,跟蹤質量分析會所制定的糾正預防措施、落實情況,并保存相關記錄。
2.5 試飛、地面試驗任務單控制
試飛任務單由課題組編寫,實施前必須完成相關程序審批,并由機務處下發,機組各專業在飛行前了解,掌握相關工作項目、內容,比如:燃料重量、起飛重量等地面準備所需要的信息,并在完成后將任務單交質控室存檔。地面試驗任務單由課題組編寫,實施前必須完成相關程序審批,并由機務處下發,機組各專業在地面試驗前了解,掌握相關工作項目、內容,及時提出完善或改進意見,在試驗過程中全程配合廠、所進行試驗,并在完成后簽字確認,交質控室存檔。
2.6 維修卡片管理
為了督促工作內容的落實,全面準確地控制維修工作,根據相關技術資料、文件中規定的檢查內容編制工作卡片,編制的各種維修卡片經過機務處審核后方可使用,工作中機務維修人員按卡片內容落實檢查項目,做完工作后要逐級檢查做好留證工作,并及時交質控室保管。對于新機的維修卡在使用中不斷充實、完善,并按程序審批,使用。
2.7 故障、串換件信息管理
質控室指定專人負責新機質量信息的收集工作,為防止機務維修信息流失,在機務準備、飛行日以及各項檢查工作中,對各種維修信息做好收集、統計,完成或配合相關課題組進行分析、評估。對于在維修活動中所發現的所有故障,機組人員排除故障后,均填寫相關記錄并經大隊審批,同時質控室將故障信息輸入微機管理系統,紙質記錄保存于大隊質控室。對于在維修活動中所遇到機件需要串、換機件時,機組人員應當先通過大隊領導審批后方可進行串換件工作。串換件時,機組人員應檢查裝機件質量證明文件齊全,符合要求。核對其型號、軟件版本一致,機件外觀良好。設備、機件裝機后,應當按照規定全面檢查安裝情況,進行必要的通電運轉、收放、試車等檢查;若機件工作正常,機組人員負責填寫履歷本及相關留證,質控人員對履歷文件、質量留證文件及填寫情況進行復查,對于有周檢、壽命要求的和有履歷本的機件在完成串換件工作后,質控人員需要完善拆下機件履歷本中已工作的時間,同時在飛機(發動機)履歷本附錄中記錄。
2.8 計算機軟件的管理
計算機內均設有BOIS密碼和用戶密碼,嚴防泄密。日常工作中做好備份工作。采取有效的防病毒措施,防黑客程序,及時升級病毒庫,確保文件不被損壞。
2.9 工具、設備管理
建立、健全維護保管工具、設備責任制,認真搞好維護工作,嚴格執行工具、設備的管理制度。執行儀器、設備的校驗、檢修制度,嚴格按規定時限及時進行校驗、檢修,給外場提供準確、適用的儀器、設備。使用中必須堅持工具“三清點”制度和過程管理。不定期抽查,將檢查結果填寫在相應清冊上。
3 建議
為了作好試飛階段質量控制工作,更好的為試飛保駕護航,建議開展以下工作:
3.1 進行全員質量意識培訓
做好過程控制的前提是提高產品質量,而提高產品質量的首要任務,就是要提高員工質量意識。有效的組織質量教育培訓將是提高員工質量意識的有效方法,所以應定時的組織相關人員進行質量教育培訓,從而提高員工質量意識。
3.2 嚴格執行條令、條例和維護規程
每一個結果的產生必然需要一個過程,抓好過程的每一個關鍵環節,就能控制減少任務差錯,克服不良工作習慣。因此,需要建立一支能夠持續穩定,保證飛機維修質量的保障隊伍,而該隊伍熟悉并執行條令、條例和維護規程的規定,銘記質量方針和目標,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規范自己的行為。
3.3 加強相互溝通
外場飛機試飛階段對飛機設計、生產、使用三方面質量信息的收集、傳遞、處理、分析、存儲、反饋等各環節要統一規范和標準,建立完善通暢的信息通道,加強信息溝通資源共享,從而保證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
3.4 全員參與信息收集工作
航空產品的“四性”信息的收集,如若只靠質控人員來完成,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各專業人員協同進行收集,才能有效的保證收集信息要素全面、完整、準確、快速,最終為外場試飛的順利進行提供保障。
3.5 開展內部審核
開展內部審核是質量體系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必須手段。負責內審的部門要制定審核計劃,對各個要素的審核內容、順序、要求、進度和頻次做出統籌安排,對重要的因素和薄弱環節應增加審核頻度,并將審核結果及時報告領導,對不合格項的責任部門發出不合格項通知書,以便采取糾正措施,并對其實施跟蹤驗證。
4 結語
總之,質量安全是科研生產的生命線,質量控制相關部門要做到分工明確,各負其責,互相交流,團結一致,認真細致的做好飛機質控工作的每一個環節,全院干部職工要牢固樹立質量安全第一的意識,進一步加強質量安全責任心,建立嚴密的科研生產質量安全防線。試飛階段有其特殊性,各部門要協調一致,以過程控制為核心,干部把關復查為基礎,關鍵工序和風險點的識別為關鍵,將質量的管理從事后處理與落實,推進到過程的控制與管理,進而發展到事前的把關和預防,確保科研試飛和產品研制生產任務的優質安全完成。
參考文獻
[1] 中國質量協會.質量經理手冊[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7.
[2] 蘇秦,張涑賢.現代質量管理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3.
[3] 劉新建.關于加強試飛安全風險管理的思考[J].科技創業家,2014(04):24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