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子勁
相對于國外較為成熟反壟斷法寬恕制度的而言,我國在實行寬恕制度上,不管是理論研究層面,還是實際指導反壟斷實踐層面,均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本文從寬恕制度及其特征出發,分析反壟斷法中寬恕制度的實施保障,對反壟斷法中寬恕制度的完善展開探討,以期為促進反壟斷法中寬恕制度的有序健康發展提供一些幫助。
世界上眾多國家地區反壟斷執法機構紛紛將壟斷協議界定為一種嚴重危害經濟的行為。壟斷協議利用限定產量、抬高價格的手段妨礙競爭,進一步造成資源利用效率不盡人意。基于此,反壟斷法中的寬恕制度應運而生。我國同樣頒布了自身的《反壟斷法》及寬恕制度,且自2007年頒布以來在反壟斷上發揮了一定的作用,然而相較于眾多發達國家,我國的寬恕制度依舊存在諸多有待完善的環節,且已然難以滿足我國市場經濟發展及國際化的進程,推進反壟斷法中寬恕制度的改革完善已是迫在眉睫。
一、寬恕制度及其特征
市場經濟的正常健康狀態與市場主體是否遵循市場競爭秩序有著密切關系。在市場經濟環境中要經營者往往會為了獲取最大經濟效益采取反競爭行為,破壞正常市場競爭秩序,以獲得高額壟斷利潤。卡特爾作為一種普遍存在的,且對市場競爭秩序產生嚴重影響的行為,一直都是各個國家反壟斷法的重點禁止對象。然而伴隨著市場經濟不斷發展,卡特爾行為也越來越隱蔽,表現形式也越來越多元化,提高了反壟斷執法機構處理卡特爾案件的難度。反壟斷法中的寬恕制度在1978年開始出現,通過給予積極配合執法機構的卡特爾成員不同程度的責任減免,有效提升了執法機構的打擊效率,有效提升反壟斷的效率。寬恕制度,指的是執行寬恕政策的反壟斷執法機構,對向其報告壟斷協議的信息、證據的該協議參與者給予獎勵,且獎勵內容為部分或全部的減免其懲罰的制度。通常而言,壟斷協議的參與者應當在承認并停止自身違法行為的基礎上,與反壟斷執法機構進行深入合作,而反壟斷執法機關則應當闡明具體的懲罰減免政策,并予以保證。
對于寬恕制度的特征而言,主要表現為:其一,兼具預防和打擊雙重屬性。通常而言,為防范秘密壟斷協議行為對社會公共利益造成損害,執法部門普遍會采用預防手段或打擊手段,或同時采用兩種手段。寬恕制度的預防特點在于,其可促使相關尚未參與到壟斷協議中的企業或個人認識到,壟斷協議隨時可能會由于“告密者”的出現,而使得其面臨被偵查的風險。而寬恕制度的打擊特點則在于,其可促使相關已經參與到壟斷協議中的企業活個人認識到,如果沒有寬恕制度,則執法的方式及懲罰的程度均是確定的且嚴厲的。如此一來,便可使該協議參與者在被偵察前迅速轉投寬恕制度,以此保障社會公共利益。其二,合理的懲罰。要想構建一套科學完備的寬恕制度,至關重要的一環即為建立適用的懲罰手段,以發揮確切的預防和打擊作用。而為了實現寬恕制度最理想的效果,必須建立一個對壟斷行為合理的罰款額度。該額度不僅要權衡壟斷協議行為帶來的危害,還要確保其在一個合理范圍內,并且應當結合實際案情建立一個可調節的額度,綜上,建立一個適用的罰款額度所需考慮的因素,主要包括:壟斷協議行為所帶來的危害;應當提高企業應對罰款的邊際成本;壟斷協議將被發現及最終被起訴的概率等。
二、反壟斷法中寬恕制度的實施保障
合理的制度安排及和諧的運行環境,不僅是確保法律制度有效性的重要前提,還是法律制度得以有效實施的一大保障。作為遏制卡特爾的一項可靠法律制度,寬恕制度可實現有效實施,并收獲確切的實施效果,離不開具體、透明寬恕政策的有力保障。首先,合理的寬恕規則。合理的寬恕規則要從申請寬恕經濟體角度入手,包括合理的寬恕條件、便捷的寬恕程序。其中,在合理的寬恕條件方面,作為各國寬恕制度的關鍵內容,寬恕條件可為相關經濟集體提供確切法律保障、減輕或免除處罰等一系列寬恕待遇,同時各級執法機構均嚴格秉承保密原則,以此使得申請寬恕的經濟集體認識到自身的申請是有法可依的,進一步切實提高申請率。在便捷的寬恕程序方面,受卡特爾特殊性影響,大部分違法的壟斷協議均是保密的,缺乏實際的書面協議用作證據,由此加大了申請者提供相關證據的難度。通過制定連接的寬恕程序,則可促進以上問題的有效解決。眾多經濟體國家均十分明確該項內容,因而執法機構不僅將申請者提供的包括口頭協定在內的相關證據視為有效證據,還接受無法提供全面充分違法信息的申請。其次,有序的制度運行。有序的制度運行離不開強有力法律制裁和高效公平執法的可靠支持。其中,在強有力法律制裁方面,應當將處罰成本提高至卡特爾成員所獲得利益以上,進而充分發揮對卡特爾成員的威懾作用,最終達到瓦解卡特爾組織的目的。在高效公平執法方面,反壟斷執法機構應當構建健全調查處罰機制,保證調查處罰的高效性、公平性,進而營造和諧的執法環境。
三、反壟斷法中寬恕制度的完善
(一)擴大適用主體
一方面,允許個人可向反壟斷執法機構申請寬恕。經營主體加入卡特爾組織開展違法行為,其理應有資格提出申請寬恕。通過對國外反壟斷經驗的借鑒,個人申請寬恕也應當屬于反壟斷范疇。企業實施違法行為與企業內容高級管理人員密切相關,因此,高級管理人員不僅表現出一定的主觀惡性,還掌握有對反壟斷有著關鍵意義的信息、證據,所以將他們納入進寬恕制度適用主體尤為必要。另一方面,確立行業組織適用寬恕制度。通常而言,行業組織掌握著眾多企業之間壟斷協議的證據、資料,因此,行業協會申請寬恕對反壟斷執法而言同樣至關重要。同時,行業組織本身也可能是卡特爾組織成員,由于他們有著比一般企業主體更大的影響力,所以他們參與壟斷協議所帶來的危害也更大。所以,依照行業組織提供的信息、證據,有助于全面、快速遏制卡特爾違法組織。
(二)完善法律責任體系
一方面,規定個人應當承擔的刑事責任。當前在我國,壟斷主體對除去串通投標以外的其他壟斷行為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普遍為行政責任,顯然相較于壟斷主體獲取的巨大利益,行政罰款顯得微不足道。因此,規定個人應當承擔刑事責任有助于提升寬恕制度威懾力。另一方面,對卡特爾成員實施懲罰性民事賠償。當前我國反壟斷法對壟斷主體提出的賠償規定具有補償特性。而唯有提高壟斷主體的違法成本,加大賠償力度,方可使企業在參與卡特爾時望而卻步。
(三)優化申請寬恕程序
一方面,申請人在申請之前的咨詢程序至關重要,由于在我國,反壟斷機構有著多元化的特點,就算同樣是針對壟斷協議,不同機構往往可能出現各不相同的規定,因此,申請人在申請前向執法機構了解對應的法律法規、申請程序等,有助于他們了解自身屬于申請寬恕主體與否等,并且可提升寬恕制度的透明度。另一方面,無論執法機構受理申請人申請與否,均應當向申請人作必要說明,以此提高寬恕制度的完善性。
四、結語
總而言之,反壟斷法中的寬恕制度要想切實實現對卡特爾違法組織的有效遏制,必須要為其制定一套科學完備的實施規則,及營造一個和諧的實施環境,我國反壟斷依舊處在發展階段,有關寬恕制度的規定仍舊不夠完善。因此,相關人員必須要不斷鉆研研究、總結經驗,提高對寬恕制度內涵及其特征的有效認識,加強對反壟斷法中寬恕制度實施保障的深入分析,擴大適用主體,完善法律責任體系,優化申請寬恕程序等,積極促進反壟斷法中寬恕制度的有序健康發展。(作者單位:武漢交通職業學院,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