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星鑫 鄧高 陳琦四 李德生 王小功 張曉川
關于道路交通事故中車輛行駛速度鑒定,目前國內主要鑒定方法為利用地面痕跡、利用聲像資料、利用汽車事件數據記錄系統(EDR)3大類,在某些特定的條件下為了配合辦案需要,還會采用一些還沒有被國內認證認可的非標方法,比如軟件模擬、實驗數據比對等,本文主要探討上述鑒定方法以外,如何通過轎車與行人、自行車、二輪摩托車發生典型碰撞情況下形成的受損痕跡分析轎車碰撞時行駛速度,目的是為道路交通事故車輛行駛速度鑒定活動中,在不具備條件使用傳統鑒定方法的情況下提供新的鑒定途徑。
近幾年的全國道路交通事故司法鑒定行業交流活動中,都提到過的如何根據人體損傷程度分析車輛碰撞時行駛速度,其方法有利用行人與轎車發生碰撞時形成的展距計算車速、行人碰撞后的身體損傷程度計算車速等。由于在道路交通事故司法鑒定活動中大量獲取傷者的病歷資料非常困難,所以人體損傷程度的基礎數據收集工作艱難而緩慢,為此,本文嘗試換一種思路,通過對車輛受損程度進行統計分析,從中找到規律,用于解決道路交通事故司法鑒定活動中部分車輛行駛速度無法計算的問題。
一、數據統計
收集我中心2016年-2018年關于計算轎車行駛速度的鑒定案例2875例,從中整理并篩選出同時滿足典型碰撞、車速準確算出2個條件的案例253例,詳細記錄每一個案例中轎車的車輛型號、碰撞形態、受損位置以及受損部件的損傷程度、碰撞時行駛速度,形成車速分析前的大數據收集工作。
二、數據分析
(一)數據整理
根據收集整理的大數據,將案例分為轎車碰撞行人、轎車碰撞自行車、轎車碰撞輕便二輪摩托車(電動二輪車為主)、轎車碰撞普通二輪摩托車(發動機排量125ml為主)4部分,分別設轎車損傷程度為X、行駛速度為Y建立二維點狀圖,得出轎車在不同損傷程度下的行駛速度區間范圍。
(二)數據分析
1.分析圖表中出現的明顯偏離情況發現為以下幾種情況:
a.長安奧拓、長安奔奔、比亞迪F0等國產微型轎車在相同速度下碰撞形成的受損程度明顯大于其他車輛。
b.奔馳、寶馬、奧迪等中大型、大型轎車在相同速度下碰撞形成的受損程度明顯小于其他車輛。
c.轎車與行人發生碰撞的案例中當轎車行駛速度大于60km/h時存在行人與轎車發動機艙蓋發生碰撞后直接越過車頂的現象。
2.綜合分析出小型、緊湊型、中型轎車的典型碰撞時行駛速度規律如下:(單位 km/h)
附:轎車在低于40km/h速度情況下側面發生碰撞時,車外后視鏡未見破損、缺失的現象。
三、結果與討論
本文中探討的車速計算方法,雖然結果值范圍較大(超過10km/h),但在道路交通事故實際應用過程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給辦案機關提供科學的證據來說明被鑒定對象是否存在超速的行為,幫助辦案機關明確過程責任,避免以出具事故證明的方式激化矛盾。另外,數據庫的建立,也可以幫助在司法鑒定活動中通過對相同車型、碰撞形態、受損程度進行搜索比對的方式來分析判斷車輛碰撞時行駛速度。
隨著案例的不斷日積月累,希望在未來的研究過程中能找出更多的典型甚至非典型的交通事故碰撞規律,如能結合車輛各部件材料的受力損傷實驗數據,并獲取更多的車輛碰撞時EDR數據,能將根據車輛受損程度計算車輛碰撞時行駛速度的精確度大幅提高。(作者單位:1四川鼎誠司法鑒定中心;2郫都區交警大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