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蕾
一個城市只有不斷提升城市品質不斷改善提升,市民才能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本文通過介紹重慶市九龍坡城市品質提升經驗,探索城市品質提升一般路徑,并為其他城市提供借鑒意義。
城市品質決定了一個城市的未來,一個城市只有不斷提升城市品質不斷改善提升,市民才能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如何將城市品質提升到新的階段和水平,進一步增強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筆者從重慶九龍坡區的出發,積極探索城市品質提升經驗。
一、城市品質提升的九龍坡區經驗
(一)規劃先行科學布局,城市建設有序發展。緊扣全市城市提升行動,制定了《區落實城市提升任務領導小組及專項工作小組工作方案》。優化完善楊家坪商圈城市品質提升整體規劃研究,完成楊家坪商圈中心區城市更新設計。
(二)重點項目如期落地,城市品質明顯提升。力促招商引資重點項目落地。積極開展與優質企業洽談工作,推動城市品質中心項目落地。狠抓房地產行業管理。梳理了全區10大房地產重點項目。推進城市特色項目建設,重點推進恒大溫泉水世界、抗戰兵工舊址博物館群等項目建設。推進交通基礎建設,換屆核心商圈壓力。
(三)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九龍山水魅力顯現。提升城市綠地率。找準城市發展主軸,積極推進區“兩江四岸”沿江生態建設,完成九龍外灘消落區試驗段工程,九渡口生態修復工程、王家溝片區雨污分流整治二期、龍鳳溪片區雨污分流整治等工程順利開工。
(四)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城市功能不斷優化。全力推動舊城改造,大力開展棚戶區改造。優化醫療衛生資源結構布局,推進重點醫療項目建設。繼續改造提升現有燃氣管網,提高農村地區供氣穩定性和可靠性。加快建設新一代網絡基礎設施,力爭實現我區窄帶物聯網東部區域內全覆蓋。
(五)城市管理精細精準,人居環境優化改善。整臟煥新,提升城市潔凈度。治亂拆違,提升城市精致度清理亂停車,整治違法建筑、違禁攤、清除牛皮癬、拆除沿線違法廣告。增花添彩,提升城市靚麗度。持續推進新建公廁項目,著力解決入廁難問題。
二、城市提升存在的客觀問題
一是在區域產業規劃中,高端裝備制造、傳統汽摩業等產業規模優勢和區域特色體現不夠,辨識度不高。二是在文化產業方面,我區有多年傳承的文化底蘊,特色鮮明,但尚未形成有影響力的特色文化板塊,產業規模和集聚度不夠,產業鏈條短,利用不充分。三是戶外廣告規劃影響城市外觀。現行戶外廣告相關法規主要有《市市容環境衛生管理條例》《市戶外廣告管理條例》,但仍存在諸多審批、管理空白,戶外廣告的編制規劃遠遠跟不上樓盤新建速度和市場的廣告需求。四是在重大基礎項目推進過程中,有需要移植、砍伐城市樹木和臨時占用城市園林綠地的情況,大量行道樹將被移植,城市生態綠化將受影響。五是防護綠地生態保護和修復應當加以重視。六是公共綠地被占用多、使用率不高。
三、提升城市品質的幾點思考
(一)精準明晰定位城市規劃。一是要貫徹“一張藍圖到底”的規劃思路,科學確定“提質”目標和“擴容”范圍,樹立更多的城市建設品牌和更具代表性的地標建筑物。二是發揮規劃引導作用,積極實施區域性特色產業發展戰略,以資源為依托打造特色產業鏈。三是按照廣告管理相關法律法規,健全完善廣告招牌規劃機制,明確規劃編制時限,如五年編制一次,并根據新樓盤廣告店招的需要量實行動態調整,及時將新建樓盤的廣告店招納入規劃,促進標準化建設、規范化管理。
(二)依法有序推進征地拆遷。一是要突出重點,把重大項目建設放在重中之重,積極履職、主動作為,確保重點項目和安置地塊的優先推進。二是要講究方法,注重效果。在依法的前提下,整合各方力量,創新工作方式,多從群眾的角度考慮問題,切實保障群眾根本利益。三是拓寬融資渠道,多方籌措資金。一方面在使用好上級撥付的經費同時,積極向上級部門爭取更大的政策、項目支持,保證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投入。另一方面積極探索多元化投融資模式,擴大民間資本投資空間。
(三)多方協同助推工程進度。要加強項目監督,重點項目分管領導和項目牽頭單位要切實負起推進項目建設的督促協調主體責任,主動協調解決所分工負責的項目在建設進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督促重點項目建設單位加快推進項目建設。要進一步完善重點項目領導責任機制、聯席會議制度、項目考核和問責機制等相關機制。成立督查工作組,制定任務清單,加強監督檢查,定期或不定期實地察看重點項目實施情況,適時督察和推進項目按期完成。在區劃調整完成后,盡快明確相關部門辦理工作交接,以減少對各項工程進度的影響。
(四)牢固樹立生態環保理念。按照《市城市園林綠化條例》規定,禁止將公共綠地、防護綠地、生產綠地和風景林地出讓、出租、抵押或合資、合作建設與城市園林綠化及其附屬設施無關的項目。在建設過程中盡量減少對自然環境的破壞,保證資源的可持續性。外灘消落帶可通過加強日常清掃和退水后的清淤工作,防止垃圾進入或蓄積在消落區,選擇適宜消落區生長的樹種,用于穩固河岸土壤,修復自然生態系統。城市公共綠地建設要加強統籌規劃,多部門聯動完善用地手續。要引進社會投資,建立合作機制,減少財政壓力,通過公共綠地的逐年增加滿足居民休憩娛樂需求,提升幸福指數。(作者單位:重慶市九龍坡區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