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辭書是最難校對的圖書種類之一,辭書校對與普通圖書校對既有共通之處,又有其特殊性。文章通過例舉辭書校對中的常見問題,梳理辭書校對的特殊規律,為辭書校對人員提供參考,以切實保證辭書編校質量。
【關 ?鍵 ?詞】辭書;校對;規律;特殊性;質量
【作者單位】朱丹,商務印書館。
【中圖分類號】G232.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9.21.014
辭書是供人們參考、檢閱、查詢某項資料信息而編排的工具書,常被奉為圭臬,并因其受眾面較廣,對它正確性的要求比其他書要高。特別是語文辭書,負有指導語言使用規范的責任,與國家文化教育事業息息相關,因此語文辭書的品質至關重要。打造精品辭書,不僅需要權威的作者、高水平的編輯,校對人員的精雕細琢也對保證辭書質量發揮了重要作用。
辭書可以算是最難校對的圖書種類之一:體量大,動輒上千萬字;知識面涵蓋廣,包羅萬象;符號繁多,體例復雜;關注點多,頭緒紛亂……但辭書校對是有規律可循的,只要掌握了規律,校對起來就輕車熟路了。
一、關于辭書
1.辭書的分類
辭書從語種劃分,可分為中文詞(辭)典、外文詞(辭)典,外文詞(辭)典從條目解釋的方式劃分,又可分為外漢詞(辭)典、外漢雙解詞(辭)典、外外詞(辭)典和漢外詞(辭)典;從功用劃分,可分為語文字詞典、學科(百科)詞典、專名詞典;等等。
不同種類的辭書,內容涵蓋、編纂方式、體例結構都不一樣,校對人員的關注點也各有不同。如語文字詞典是最規范的工具書,校對人員除校對語言文字差錯等硬傷外,還需重點關注字頭的字形是否正確美觀,注音是否規范標準,釋義是否準確全面,例句是否合適對應,以及排序是否有誤,體例是否統一;而百科詞典和專名詞典,對語言文字的要求就沒有語文字詞典那么嚴格,校對人員更應關注文通字順,發現知識性差錯,解決版式問題;外文辭書則主要看外文拼寫、音標、轉行,以及中文翻譯是否準確,有無錯別字,以及體例是否一致。
2.辭書的結構
辭書的結構一般包含以下各項:編寫人員頁(大型辭書有編寫委員會,需單獨列出,歷次編纂修訂人員也需全部列出);出版說明(需包含歷次版本的出版說明,新版的放最前面,舊版的放后面);序或前言、目錄、凡例、漢語拼音音節索引、部首檢字表、正文、附錄等。不同類型的辭書會根據各自的特點,選擇合適的結構部件。校對人員在進行整理的時候,應查看這些部件有否缺失,排列順序是否正確。
3.辭書的編排方式
辭書有三種編排方式:按字順編排條目(按部首、筆畫、四角號碼等排序),按讀音編排條目(按韻目、漢語拼音音序排序),按詞義編排條目(按知識體系、時間順序等排序)。這三種基本方式常可結合在一起使用,如語文字詞典一般按讀音編排條目,但讀音相同時,則會按照字順排列條目;學科(百科)詞典一般按照知識體系分類排列,但在某一類中,條目既可按照知識的遞推進行編排,也可按讀音排序。校對人員需確定辭書條目的編排方式,校對完后做整理工作時進行排序的專項檢查。
二、辭書校對原則
1.把控導向,嚴守紅線
在政治導向上嚴守紅線,保持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是出版工作把關的首要準則。校對人員要多關注時事政治,加強政治理論和業務知識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守好宣傳思想陣地。導向問題之于辭書,主要是釋義和例句中隱含政治性差錯。特別是外文辭書,容易有與我國政策法規和主流意識形態不相符的內容,這就需要校對人員仔細甄別,做刪除或改寫等技術性處理。涉及我國國家統一、主權和領土完整的用語要規范、嚴謹,跨國界地理事物名稱必須使用我國的稱謂。例如,某俄語詞典中一個俄文詞條的翻譯是“白頭山”,“白頭山”是朝鮮對我國長白山的稱呼,中文譯名應改為“長白山”。
2.注重引導,與時俱進
辭書具有引導性,例句的選用應該正面、積極,不下流、不庸俗,不得涉嫌歧視,避免起到不良示范作用。例如,某小學生字典中出現“嘴里叼著根煙”這樣的內容,而該例句并非是用來解釋“煙”字條的,這可能會對心智尚未成熟的小學生有誘導作用,故校對人員建議將“煙”改為“棒棒糖”,最終被責編采納。
辭書還具有時代性,新版的辭書應該與時俱進,收詞、釋義和例句方面要反映時代發展、社會變化,刪除陳舊、落伍的內容,尤其要注意地名和國名的變更、行政區劃的調整、機構名稱的變化等,內容的滯后會影響辭書的時效性。本著精益求精、提升品質的宗旨,校對人員應該在這些方面大膽質疑,供作者和責編參考。
3.嚴謹細致,貫徹規范
規范性是辭書特別是語文辭書的重要特點,編校過程十分嚴謹,要將國家規范一以貫之。校對人員校對辭書各字詞條、釋義與例句時,要嚴格依照語言文字規范標準,尤其是《通用規范漢字表》《漢語拼音方案》《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第一批異形詞整理表》《標點符號用法》《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等常用規范,不使用舊字形、非法定計量單位,用字、用詞要統一,異形詞應選用推薦詞形等。
4.吃透凡例,改必有據
辭書有一套系統的體例,校對人員在校對文字差錯的同時要進行嚴格規范的體例統一,這是校對辭書與校對普通書的重要區別。
凡例是辭書體例的說明,校對人員對書稿任何體例上的質疑必須依據凡例。有的辭書體例特別復雜,排序、字詞形、注音、釋義、詞性的標注都有詳盡規定,還有各種符號、套色規矩等,信息量非常大。這就需要校對人員吃透凡例,熟練掌握辭書體例,才能又快又準找到問題。
校對重點辭書或大型辭書時,為了快速、全面、透徹地理解和掌握凡例,校對人員有必要進行集中學習,可以請資深校對對書稿體例做全面梳理,也可以請責任編輯解析凡例,回答校對人員疑問。
5.核對引文,查明出處
雖然作者對稿件內容負有主要責任,但若出現質量事故,編校人員同樣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對出版社的聲譽也會造成不良影響。有些作者治學不夠嚴謹,在行文中經常做不到引用文獻時一一核實,或過分相信自己的記憶力信手拈來,即使是治學很嚴肅的作者,也難免偶有疏失。尤其對以嚴謹性、規范性為特點的辭書,如果編校人員不去核對引文書證,就會對產品質量造成不可估計的影響。
校對人員要盡職盡責,精益求精,需在責編核查引文書證的基礎上再對部分內容進行抽查,以檢查作者和編輯引文核查工作是否做到位,只有這樣,做出來的辭書才是文化精品。
三、辭書校對注意事項
1.體例
辭書有別于普通圖書的一大特征是有嚴謹規范的體例。體例是辭書的形式規范,也是內部構架,猶如房屋的框架,設計得好,搭得結實,整座房子就美觀實用。體例格式校對是辭書校對的重要內容,也是于細節處彰顯品質的地方。
(1)排序
排序是專項檢查中的一項重要工作,包含字頭的排序、詞條的排序和義項號的排序等。
a.英語詞典一般按照26個英文字母的先后順序排序。
b.漢語語文詞典一般按拼音字母次序排序;同音字按筆畫排序,筆畫少的在前,筆畫多的在后;筆畫數相同的,按起筆筆形橫、豎、撇、點、折的次序排序。
(2)字體字號
校對人員要對字號大小、不同字體有職業敏感。
a.同一層級的文字字體字號應一致,如字頭用大的字號,詞頭用加粗的字體,以醒目標示。
b.以字體區分不同功能的文字,字體不可混用。如漢語拼音用拼音體(等線體),英文用白體,釋義用宋體,例句用仿宋。
(3)轉行
辭書的轉行有諸多規定,必須嚴格遵守。
a.句號、問號、嘆號、逗號、頓號、分號和分隔符(中圓點、豎線)不可置于行首;成對出現的引號、書名號、括號,不可上半部分出現于行末,下半部分出現于行首,全角、半角也需一致。
b.用阿拉伯數字的數(包括分數、小數和百分數)不可斷開轉行。
c.英文單詞和音標需要按音節轉行,在上一行的斷開處末尾加連字符。若是詞頭加了分音節點,轉行時需去掉分音節點,改為連字符。U.S.等這樣的全稱縮寫不可拆開轉行。
d.拼音按詞轉行,在上一行的斷開處末尾加連字符。
e.兒化中的“兒”一般為小字號,緊跟前字,不能斷開居于一行之首。拼音注法為在基本形式后加“r”,轉行時不能斷開居于一行之首。
(4)天眉和梯標
天眉和梯標是辭書檢索功能的重要體現,出現錯誤會影響讀者的快速查閱,需做專項檢查,以確保無一錯漏。
a.天眉的上法有多種:一般漢語語文辭書為當面出現的所有字頭與第一個和最后一個字頭的拼音(如《現代漢語詞典》);小型辭書因版面所限,只上當面第一個和最后一個字頭的拼音(如《新華字典》);外語辭書一般為雙碼上當面出現的第一個詞頭,單碼上當面出現的最后一個詞頭(如《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漢語辭書還是外語辭書,若當面沒有字頭或詞頭出現,天眉也不能空著,應該上此面所涉字詞頭和拼音。一本書天眉的上法應一致。
b.梯標上在切口處,為當面字詞的漢語拼音音序或英文首字母。同一字母各頁梯標位置應該一樣,字母不同,梯標的位置也不同,一般呈階梯狀分布,故名“梯標”。校對人員在校對時不僅要看梯標字母是否上對,還要檢查位置是否正確。
2.釋義
釋義是給字或詞下定義,是辭書的核心部分,應力求全面、準確、嚴謹。釋義即使經過很多專家學者論證審定、推敲打磨,仍然不可避免會存在一些不完備之處。而且,隨著科技的進步,社會的發展,語言也是發展變化的,多年前某個事物的釋義在今天看來也許就不準確了。因此校對人員在校對硬傷的過程中,也可對釋義進行大膽合理的質疑,為辭書的完善貢獻智慧。如某詞典對“畫家”的解釋是“擅長繪畫的人”,校對人員認為此釋義過于寬泛,參考“作家”條的釋義“從事文學創作有成就的人”后,把此條改為“擅長繪畫的有成就的人”,被責編采納。
3.舉例
舉例不僅對釋義起到印證補充說明的作用,還能體現字詞在實際語言運用中的具體用法。但舉例出錯則會傳遞錯誤的信息,誤導讀者。校對人員在校對例子時,除要找出文字、標點、語法、知識性錯誤等語言文字差錯外,還要注意辭書中特有的“~”(代字號,字義或詞義舉例中用以代表該字頭或詞頭)不缺失并出現在正確的位置上。此外,還有一些經常出現的隱性錯誤不容易發覺,但也需要校對人員關注的。
a.例子的內容是否積極。如“溜光”條下的例句“山上的樹被砍得~”,現如今都在倡導環保,舉此例就不甚合適。
b.例證的次序是否與釋語一致。如“鬧”有一個動詞義為“害(病);發生(災害或不好的事)”,舉的例子是“~病︱~肚子︱~水災︱~矛盾”,前兩例對應的是“害(病)”這個義項,后兩例對應的是“發生(災害或不好的事)”這個義項,例證的次序需嚴格對應釋語,不可隨意排列。
c.例子的語體色彩是否與詞義相合。如果釋義中標示的是〈書〉,即書面上的文言詞語,例句太口語化就不恰當了。
4.參見
辭書中的“參見”,如果處理得當可以為讀者進一步提供相關知識,加深其對詞義的理解;處理不當,就容易產生歧誤。辭書,尤其是大中型辭書,一般是由多位編者共同編寫的,容易出現前后不統一的情況,且有內在聯系的不同詞條內容也可能出現矛盾。在校對中遇到A條“參見”(“也說”“也叫”“也作”)B條時,不僅要看能否找到B條,避免“參見”落空,同時還要仔細核對A條對B條的指稱(包括義項號)是否正確,然后把兩詞條的釋義內容對照起來看有否存在敘述不一致的情況,以免出現內容自相矛盾的問題。
辭書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牽一發而動全身,任何刪增改必須考慮周全,才不會產生新的錯漏。例如,A條參見B條,B條不管是條目還是釋義發生修改或者直接刪去了,都要注意對A條做相應的修改。
5.插圖
為了對條目的解釋更形象,也為了使版面更加生動美觀,辭書經常會插入一些圖畫。抽象的文字說明輔以具象的圖畫展示,能夠幫助讀者更簡明直觀地理解條目文字。插圖是辭書的有機組成部分,插圖校對是辭書校對中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內容。校對辭書插圖要注意插圖的內容是否與條目有關,插入的位置是否恰當,要使讀者可以很方便地將條目文字與插圖對應起來理解。
插圖是輔助文字表達的手段,校對時要注意圖注及圖片的內容標示信息等要與條目說明敘述一致;要觀察指示線是否準確地指示在正確的位置上,說明文字是否張冠李戴;要在細節上關注插圖文字格式體例的統一和諧,不可字體五花八門,字號大大小小,既不美觀,也不規范。
辭書各式各樣,辭書校對涵蓋的內容龐雜,不可勝數,筆者在此只是掛一漏萬。辭書校對人員必須樹立辭書意識,“多長幾個心眼”,除了認真履行校異同、校是非的職責,還必須牢牢把握辭書校對工作的特殊性,善于捕捉辭書校樣可能存在的種種差錯,以切實保證辭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郎靜瀛. 掌握辭書校對的規律——校對《中國茶葉大辭典》的體會[J]. 中國出版,2006(11):54.
[2]楊桂珍. 淺談辭書校對工作中的“校是非”[J]. 辭書研究,2003(6):54-63.
[3]陸嘉琪,宋嵐. 辭書編輯工作特點芻議[J]. 中國編輯,2012(6):41-48.
[4]夏南強. 談辭書的凡例[J]. 辭書研究,2002(2):64-78.
[5]楊祖希. 辭書編輯的辭書學修養[J]. 編輯學刊,1987(3):50-54.
[6]徐成至. 略譯“參見”[J]. 辭書研究,1985(5):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