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信是人與人交流、溝通以及社會發展進步的重要基礎,也是一個公民基本的道德要求。隨著社會的發展,招生考試是篩選和鑒別人才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是在部分高校招生中,出現了教育失信、腐敗招生等不良現象,雖然是個例,但,不良現象的出現對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帶來了極為不利的負面影響。為了從源頭上避免類似事件的發生,本文就音樂與舞蹈類招生考試誠信體系建設做了以下研究。
相比較其他招生項目,音樂與舞蹈類招生考試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和多元化,在實際的招生中,由于對音樂與舞蹈招生考試的監督、管理以及保障機制還不夠完善,導致作弊、暗箱操作等違法違規行為時有發生,對招生工作的公平性和權威性造成了極大的影響。高校招生是一種選拔人才的機制,是帶有激烈競爭的行為活動,應具有毋庸置疑的公正性、權威性和嚴肅性,而種種作弊行為的時常發生,從源頭上背離了招生考試對于公平、誠信的基本原則,這樣的不良風氣對社會風氣和法律尊嚴造成了極大的沖擊,因此,招生考試的誠信體系建設已經是當下的重要任務。
(一)國家政策法規的需要
前些年社會和民眾對于國家招生考試中的作弊行為深惡痛絕,但是由于招生考試中的作弊行為在國家法律中沒有明確的規定,導致社會上有了很多對于作弊行為嚴懲的呼喚和聲音。隨著我國對于教育的越加重視,2015年11月1日開始,首次明確國家考試作弊作為一種犯罪行為,至此對于招生考試作弊的處罰也日益完善,這樣一來不但有效的打擊作弊事件的發生,也為招生考試誠信體系的建設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誠信不但是中華民族的優良美德,也是現代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黨的十六大報告提出,“以誠實守信為重點”是現代化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建設的重要基礎,黨和政府要始終如一的堅持誠信建設,將誠信作為治理國家、推進國家進步的重要原則。誠信的樹立要大到從國家政策的實施,小到公民日常行為中去落實和遵守,強化政府和公民的誠信意識、奉獻意識、責任意識。誠信作為一種道德規范,要求人們“內誠于心,外信于人”。習近平總書記說:“人無信不立,不知其可;企業無信,則難求發展;社會無信,則人人自危;政府無信,則權威不立。”樹立誠信原則、強化誠信教育、建立誠信行為,對于做好招生工作,體現教育的公平、公正、公開性,建立和諧的招生機制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音樂與舞蹈類考試特殊性的需要
不同于高考的全國統考模式,音樂與舞蹈類招生考試有著一定的自主性和特殊性,大多省份采取的是自主考生的模式,不同的高校,不同的專業,所組織專業考試的形式、時間、地點都有所差異,考生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自由報考。在音樂與舞蹈類專業課考試中,學校自主規劃、自主命題,評委擁有打分自主權,尤其是以面試形式為主的表演專業考試,與其他自然學科不同,對藝術表演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都會有合理、充分的評價理由,哪一點是客觀的藝術評價,哪一點又是對于自身利益需要所做出的評價,這些都很難用標準去量化。因此,如何避免不良因素的干擾,保障招生過程的公平、公正,招考誠信體系的建立尤為重要。
(一)以誠信教育為前提提高職業道德建設
誠信作為公民的一種主體行為,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社會環境的行為。社會環境對每個人的誠信品德的培養樹立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在音樂與舞蹈類招生體系的建立中,要通過誠信為基礎加強職業道德建設,把誠信作為招生工作人員的職業基礎,提高招生工作人員的誠信認識和誠信建設,形成以誠信為中心的職業道德規范,讓其將誠信和日常招生工作進行有機結合,在音樂與舞蹈類招生工作中落實誠信品質。
藝術相關考試中,音樂與舞蹈類招生考試一直是社會關注和討論的熱點,院校自主招生、自主命題、自主考核,都會在客觀上有著人為的因素。要想杜絕這些人為因素中因個人利益需要的所作所為,就必須樹立以誠信為基礎的職業道德建設。對于院校而言,誠信就是院校的公信力和聲譽,是院校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基礎,各級領導和相關工作人員應該積極遵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職業道德基礎,在自主招生、自主命題、自主考核中去落實和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誠信培養落實到自己職業中的每一個點滴,在“潤物細無聲”的過程中實行和落實誠信教育,推動音樂與舞蹈類招生誠信體系的建立。
(二)健全音樂與舞蹈類招生制度
完善和健全音樂與舞蹈類招生制度是誠信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完善和健全的制度能夠有效的避免原則以外的所謂“人情”關系,在源頭上進行杜絕。高校應在健全音樂與舞蹈類招生制度的基礎上,確保誠信招生的實行和落實。通過對招生部門的職能進行科學合理的定位,對“權、責、職”進行合理的劃分,對整體的招生工作做到賞罰分明,通過制度來治理招生和考評,這樣一來不但保證了招生考試的公平性和權威性,也讓音樂與舞蹈類招生考試的特殊性和自主性得到了把握。
完善音樂、舞蹈類招生制度,盡量去不留死角的進行全程設置。可以讓評委隔離,評委與考生隔離,外請評委大于本地評委。進入考場后,評委重新抽簽,考生重新分考場等等,全程動態調整、監管等等。音樂與舞蹈招生制度相互聯系、相互促進。它們之間都要遵循一定的規定,誠信建設可以得到更好的推進,既要保證音樂得到發展也要保證舞蹈招生制度得到發展。招生部門要做出相關的招生制度,要在誠信建設的基礎之上,設立完整有效的制度,并要與音樂共同發展,健全音樂與舞蹈類招生制度。
(三)成立專家監審組加強重點環節參與和監督
為了有效避免在音樂與舞蹈類招生考試中出現主觀和客觀評價相背離,可以通過成立專家監審組的方式,對考試中專業打分中的考官分歧和非常態分布成績進行公平、權威的監管和審查,對考生和家長提出的問題和異議進行核查和回復,并及時提交給招生委員會進行研究討論和處理。通過成立專家監審組的方式加強對重點環節的參與和監督,幫助招生誠信體系的平穩運行。
紀委指定監察人員監督、監察各個考場考試過程、閱卷、題庫、命題、試卷印刷、登分等重要環節;并對監察人員進行崗前培訓,對監察的過程、內容提出明確要求,做到監督到位和職責到位。對招生工作的重要過程實行全程錄像,記錄全過程,并交由監督部門保管,用于監督抽查,這樣會避免失信行為的發生。
(四)簽訂承諾書、回避責任書
學校聘任責任心強、奉公守法的老師參與招生工作,并于考試前簽訂崗位承諾書,與考評人員簽訂利益關系者回避責任書,當考評人員與考生及其親屬有利害關系的,應在招生考試之前提前對上級領導進行匯報并主動申請回避,一旦發現有瞞報的招生人員,首先要取消考評人員的考評資源,宣布考生成績無效,并按相關規定進行處理。同時還要將其詳細記錄在個人誠信檔案中,而個人誠信檔案也要與職稱評定、年終考核等掛鉤,從考評人員的切身利益出發,引導考評人員自覺維護誠信招生,防止招生腐敗的情況發生。
音樂與舞蹈類招生要想從根本上杜絕“非常態化行為”、考生作弊等情況,就首先要樹立個人的誠信觀念,不但要對考生做到公平公正,還要對考評人員積極加強以誠信為基礎的職業道德建設,通過完善和健全音樂與舞蹈招生的相關制度和規定,及時樹立誠信缺失的“防火墻”的方式基礎上,增加專業監審組和對考評人員的承諾書和回避責任書等形式,從多層次、多角度中推動招生考試誠信體系的運行。只有這樣才能始終得到考生和家長的尊重,同時為學校贏的更多的社會聲譽。
(一)對考試誠信體系建設的研究
任何一場考試都是考驗我們實力的見證,那么真正想要驗證自己真正學到的知識,就要用誠信去對待每一次考試。考試的時候我們以最真實的水平去發揮,不要抱有僥幸去抄襲別人,這是一種不誠信的表現。考試中沒有人作弊,那么建立誠信體系建設就不會那么迫切,建設考試誠信體系主要是針對一些有僥幸心理的人。在音樂與舞蹈類招生中,我們建設了考試誠信體系,對此我們進行了研究。
(二)音樂與舞蹈類招生考試誠信體系的建設
要加強學生的誠信教育,就要不斷增強他們的誠信意識,為他們創造良好的誠信教育環境。比如,在考試中發現有學生作弊,要把他們的分數歸零,讓學生吸取教訓,端正考試態度。在學校中首先的是對學生進行誠信教育考試,讓學生了解到誠信的重要和必要。簽訂相關的承諾書,音樂與舞蹈類招生考試沒有達到誠信的要求,可以憑有關的承諾條款進行追究,畢竟促進音樂與舞蹈類招生和諧發展,是我們的主要目的。
(三)音樂與舞蹈類招生考試誠信體系建設的研究
對音樂與舞蹈類招生考試的研究,主要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得到更好的教育。在誠信教育的基礎上,安全教育也是至關重要的。當然我們對音樂與舞蹈類招生考試建設誠信體系主要為學生未來的發展,提供更好的條件,在他們未來之路成為有誠信的人。每一個學生都是祖國的花朵,我們有責任保障他們的每一項權利,增強他們的道德素養,讓他們有誠信、有道德、有理想,懂得奮斗。所以考試監督員,發現學生有作弊的嫌疑就要及時發現,不要睜一只眼閉只眼,這樣會讓學生養成不好的習慣,學生在學校接受教育,是為了培養更好的人格。“不以惡小而為之”,考試作弊雖然不是傷天害理的事,但是都是一種有違規則的行為,是需要及時糾正。
總而言之,一定要堅持科學的發展道路,通過科學、有效的措施,有理有據地不斷加強音樂與舞蹈類招生考試的誠信體系建設,促進我國音樂與舞蹈教育事業的和諧健康發展。在音樂與舞蹈招生中,要遵守一定的原則,其中誠信原則是首要考慮的,誠信考試、誠信招生。
遼寧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7年度招生考試專項課題JG17ZXZK007.
參考文獻:
[1]林武萍,吳靜,呂俊林.我國高等招生誠信危機與對策[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版),2011第6期
[2]張艷萍,劉棟.我國高校招生芻議[J]
[3]王燕紅,王曉陽.高校自主招生誠信問題探析.教育與考試[J]2016第4期
[4]王耀民.教育考試隊伍的現狀分析與對策思考[J]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
沈德鵬? ? 沈陽音樂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