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是一種肢體藝術,通過人的肢體動作表達各種各樣的內涵。目前,我國的舞蹈編創都是編導結合音樂進行的,音樂本身也是一種極其有感染力的藝術種類,作為舞蹈編創的一個重要時間性影響因素,間接強化舞蹈肢體語言,提升其表達的直接性和感染力。但是,二者作為直觀的藝術表現形式是不同的,舞蹈隸屬肢體動作類,以人為載體,以個體的運動和肢體變化為表達方式,是較為具體的藝術表現形式;音樂是較為抽象的藝術表現形式,用不同的編曲表達不同的藝術內涵。雖然兩種藝術形式略有異同,但是由于編創和介入基礎,形成二者在同一時間段內、同一個舞臺上產生一種奇妙的聯系和共振。
(一)中國古典舞背景
“中國古典舞”于1950年命名,自先秦時期的祭祀之舞,經歷西周之雅樂,漢代之百戲,隋唐之燕樂,明清之戲曲舞蹈,經由歷史文化沃土的發展和創新最終形成當代以京、昆戲曲為藝術載體的獨具審美韻味的美學舞蹈。中國古典舞是中國傳統藝術文化與現當代舞蹈審美的橋梁,串聯起二者之間藝術特質。中國古典舞的表現特點是“身韻”,關于“身韻”這種運動法則的研究對深入探索現當代古典舞作品中的情感表達及中國傳統文化特點有著重要意義。中國古典舞的藝術核心是“古典”二字,也是當代文化沖擊下的藝術產物,能夠很好的迎合當代觀眾的審美情趣,同時融合了現代文化意識和先進思想理念,當然,也受到了其他各類舞蹈的影響。
(二)中國古典舞內涵
舞蹈作為視覺動態藝術表現形式,主要是通過舞蹈本身的肢體語言,結合燈光、舞美、音樂以及舞臺移動、節奏的控制中表現舞蹈作品的內涵的藝術表達形式。通過藝術創造反映出對現實生活審美情感的傳達,而舞蹈情感的表達則區別于現實生活,是一種更具有抽象氣質且極具理性與感性結合的情感表現,進一步而言是一種由理性意志控制感情輸出的表現形式。以抒發舞蹈創編者內心情感,幻化成舞蹈藝術,作用于欣賞者,達到“情動相襯”,情境交融的藝術表現形式。中國古典舞采用傳統舞蹈藝術百家之長,既繼承了傳統舞蹈“內外一致,神形兼備”的藝術原則,又吸收了中國戲曲藝術中的“外三合”、“內三合”的藝術理論,因此中國古典舞的表達離不開傳統音樂和舞蹈藝術的影響。在對舞蹈進行鑒賞評價時,舞者的動作、肢體表達、力量控制等技法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舞蹈作品所要表達的內涵,舞蹈作品伴隨著相宜的音樂,在恰如其分的節奏控制下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表達編創者的思想和情感才是舞蹈評價的核心。
音樂與舞蹈和其他絕大多數藝術作品相類似,其共性都是抒情,抒發創編者的內心情感和思想。舞蹈作品與舞蹈編創者之間的關系很簡單,舞蹈作品是編創者用來表達自我的媒介。舞蹈作品通常來源于生活,創編者基于某個特定的場景產生的靈感進而創作出鮮明生動的舞蹈之作,以此來反映創編者的內心世界。舞蹈和音樂抒發自我情感的不同之處在于,音樂的表達不如舞蹈的直觀,舞蹈作品的表達更加生動具體,但是這并不影響音樂與舞蹈的融合,更不會因為音樂的加入而影響舞蹈作品的表達,藝術融合與相互成就甚至還會豐富和升華其內涵。古典舞藝術的發展充分表現出與音樂的相輔相成,古典舞藝術與音樂相融合的產物可以更形象生動地向觀眾傳遞其中豐富的內在情感,舞者通過其自身將觀眾帶入藝術與美的意境中,享受更深層面的精神洗禮。古典舞藝術創作過程中與音樂渾然一體,既可以完整古典舞藝術的創作過程,又可以通過豐富的肢體語言將音樂蘊含的深意展露無遺。選擇恰如其分的音樂在編排古典舞過程中不可小覷,優美巧妙的音樂旋律、輕重緩急的音樂節拍,復雜生動的情感渲染等,充分激發著古典舞藝術創編者的靈感,因此,既要首先考慮音樂與該古典舞作品密不可分的關系,也要充分表達舞蹈作品的創作理念,確保二者之間的相適性進而選擇能夠催化古典舞創作藝術靈性的音樂之作。
(一)音舞關系對古典舞創作的外顯作用
現當代舞蹈藝術作品里,絕大部分都是有音樂伴奏的,音樂與舞蹈有一個共通點就是“表情性”,節奏的快慢、強弱都是“表情性”的外在表現,節奏是音樂和舞蹈的基本也是核心要素,節奏的變化也意味著作品的表演情緒和表達內容有所變化。在舞蹈作品演繹過程中,適宜的音樂不僅可以強化舞蹈肢體語言,增強舞臺感染力,而且還可以讓觀眾對舞蹈產生共情,進而滿足觀眾對美的追求。反之,音舞關系不當不僅肢體動作本身受到影響還會影響舞蹈作品的整體性以及節奏感,因此,舞蹈編創者要想通過作品表達自我,音樂的選擇是至關重要的。眾所周知,華夏之音的磅礴或美妙譽滿中外,著名音樂創作作品不勝枚舉,以其獨特的文化底蘊和創作背景而聞名。中國古典舞表演也是如此,音樂的情緒和基調是強化舞蹈底蘊,甚至能夠讓舞蹈作品達到另一種藝術層面,舞者在與音樂的融合過程中,堅持“身韻”的運動原則和極具張力的特色肢體動作充分表現中國傳統文化之美,在古典舞藝術創作實現新的突破,進而向世界展示和推廣這種美。
(二)音舞關系對古典舞創作的內在作用
眾所周知,舞蹈作品的內涵來源于創編者的創作理念,但是僅僅有作品是遠遠不夠的,尤為重要的一點是“烘托”,音樂就是舞蹈作品最好的烘托手段。選配合適的音樂,不僅能升華舞蹈內涵,更能充分展示舞蹈作品的肢體美、動作美和力量美。音樂能夠讓舞者很快的沉浸在作品情緒中,強化自身的肢體表達,從而使作品豐滿起來。對于觀眾來說,相較于舞蹈試聽者更容易陷入音樂意境中,從而帶動舞蹈欣賞,感受舞蹈的藝術。對于創編者來說,音樂促進舞蹈創作思維,強化表達所塑造的人物情緒和形象氣質,營造靈動舞蹈氛圍同時催化舞蹈藝術升華,最終完整的呈現出舞蹈作品的內核。
對于舞蹈創作觀念更新的討論是中國古典舞尋求自身創新發展的重要體現,更是其在現代化審美視野下基于藝術全方位視角的思維重構。進行舞蹈藝術創作時,音舞之間的隱喻關系對于古典舞創作有著重要的催化作用。
(一)音舞關系對古典舞藝術創作的催化——戲劇性
在古典舞表演中舞蹈音樂的選取存在特殊性,不僅要結合舞蹈肢體語言的節奏,還要遵循中國古典舞特有的風格韻律。古典舞編創者對于音樂作品的使用主要有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古典精曲和當代創作的音樂兩種。前者多以剪接或直接套用,后者則以豐富其戲劇性進行主體和風格的創作。例如,以著名古曲《高山流水》,為背景的古典舞作品《扇舞丹青》便是借由音樂的優美雅致,給人以“如浮云,似流波”、“言有盡,意無窮”的古典韻味,通過舞者王亞彬揮舞道具“似扇非扇”表現出的行云流水般“畫中有舞”的古典藝術意象,將藝術創作中的張力呈現得賞心悅目。
(二)音舞關系對古典舞藝術創作的催化——文學性
古典舞藝術作為一門獨特的藝術形式,其編排以音樂起始,音樂思維則是古典舞藝術創作的領路人,協助創編者在創作過程中一馬平川,而非限制創作的牢籠。古典舞藝術與文學同樣存在緊密相連的關系,如其文學特質充實了古典舞藝術自身強大的魅力,優秀的古典舞創作作品仿佛一首立體化的動人詩篇,同時借助音樂思維的影響去塑造古典舞中的角色與情感表達,在有限空間里展文學的無限情愫,將文學美發揮到極致,給舞蹈一個文學的定位。同樣是古典舞《扇舞丹青》引用了民族古典樂曲《高山流水》并加以改編作為伴奏,利用古典舞藝術呈現出文字難以表達的意境,在這首著作的引導下創作出了十分具有代表性的古典舞作品。
(三)音舞關系對古典舞藝術創作的催化——音樂性
古典舞以戲曲舞蹈為基礎,其音樂性是舞蹈文化中傳承至今的古典舞蹈藝術形式。戲曲中的音樂性、舞蹈性、節奏性都是在古典舞藝術創作中的在傳統古典舞蹈發展過程中的重要部分。在古典舞藝術創作中尋求韻律節奏與動作的連接關系,突破傳統形式制約,多元化藝術化手法。中國音樂名作由古傳今不斷創新創作,其自身的藝術魅力和文化內涵與舞蹈藝術創作相結合,對于當代古典舞藝術創作而言,音樂與舞蹈是兩種相互獨立的藝術種類,音樂具有其音樂性,舞蹈則具有其舞蹈性,前者依靠音符向觀眾展現美妙享受。后者則通過肢體語言表達豐富的情感世界。音樂是視聽藝術,而舞蹈則是一種視覺藝術,正如動靜相宜一般,音樂與舞蹈被視為動作元素與動作來對峙。在古典舞創作中離開音樂的依托,那么其藝術所要表達的思想和情感傳遞就像缺失靈性的小溪,在動靜的姿態中揚棄藝術媲美。
綜上所述,音舞關系對古典舞藝術創作的催化作用展現出各具特質的藝術創作形式,以音舞關系的催化作用為支撐的創編藝術無處不在,在舞蹈藝術感知過程中品味其音符,感知其舞韻,認知其內涵,進而與古典舞創編者產生藝術共鳴。
舞蹈作為一種肢體沖動、有節奏的動態藝術表現形式,配合適宜的音樂節奏和曲風,以音舞多元化關系間的相互強化編創出更具藝術魅力的古典舞作品。在舞蹈的創作和表達過程中加入合適的音樂,使得舞蹈作品更加飽滿,舞臺表現力更高且張力有度。在古典舞編創過程中,以舞蹈和音樂融為一體,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藝術共振,達到更高的藝術境界,滿足現代觀眾對美學藝術的追求。
參考文獻:
[1] 桑田.論舞蹈藝術創作中的音舞關系[J].才智.2017,(5):222
[2] 艾明旭.“中國古典舞”表演中的情感表達研究——以“李唐派”古典舞為例[D].山東大學.2019,46
[3] 蔡昌勇.談音樂在舞蹈編導技法中的運用[J].藝術科技.2015,(10):324
[4] 任文惠.轉型與重構_審美現代性視野中的“舞蹈觀念更新大討論” [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19,(3):14-16
陳雪? ? ?沈陽音樂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