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倩
中圖分類號:F259? ?文獻標識碼:A
內容摘要:經濟的發展離不開流通,流通是連接生產和消費的重要環節,關系著經濟的運行效率和發展質量。隨著時代的發展,流通領域不斷拓展,包括物流、商流、資金流和信息流,流通向更高級、更復雜的階段發展。物流活動是流通活動的重要一部分,物流影響著物品的流通,直接制約社會生產力要素的合理流動。在流通經濟時代,物流對優化資源配置,提高國民經濟運行的效益和質量有重要的意義。三農問題是我國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問題,完善農產品流通體系,提高農產品物流技術,與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升級、農村經濟發展密切相關。本文在流通經濟時代下,分析農產品物流技術創新策略。
關鍵詞:流通經濟? ?農產品? ?物流技術
黨的十九大強調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推動農業現代化建設,實施鄉村振興策略。現代商品流通的發展,以及農業現代化建設,需要有高效率的物流體系。在流通經濟時代,農產品流通成為需要解決的難題,農村地區的發展,三農問題的解決,需要降低農產品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健全農產品流通體系,增加農民收入,促進地區經濟的發展。隨著我國農業科學技術的發展,農產品面臨的不是產量的問題,而主要是銷售的問題。我國農業經濟運行的質量已經明顯提升,近年來不斷提高農產品的產量,擴大生產加工規模,農產品總量基本解決。隨著市場經濟從賣方市場轉為買方市場,影響農民收入的增長的問題,主要是“賣難”,農產品銷售受到廣泛關注。流通領域問題已經成為阻礙農業進一步發展的難題。農產品從生產經濟時代進入流通經濟時代。在流通經濟時代下,創新農產品物流技術是發展農村商品經濟的需求,也是農業生產社會化、專業化的需求,有利于促進三農問題的解決,增加農民收入,滿足城鄉居民的生產生活消費需求,保障農產品生產者和流通者的利益。
農產品流通和物流技術
從狹義上來說,流通就是商品的實體轉移,以及所有權轉移。從廣義上來說,流通就是商品的流動,以及生產要素的流動。流通是資金流、信息流、物流、商流的統一,是實現商品、服務從生產過渡到消費的過程。與農產品流通相關的所有環節的有機整體,構成農產品流通體系。現代農產品流通體系服務于農產品流通,主要利用現代組織方式、現代科學技術。構建農產品流通體系,就是理順農產品流通網絡,進行整體的科學規劃。農產品流通體系包括五大要素,流通環境、流通模式、流通主體、流通客體、流通載體,這些要素之間相互支撐,共同發展。完善高效的農產品流通體系,需要有現代管理機制、現代流通網絡信息體系、多樣化的市場主體、健全的法律法規。由于經濟體制和經濟結構的變化,農產品流通體系也隨之改變,農產品流通體系的決定性影響因素就是經濟體制。
物流是國民經濟中新興的服務產業之一,現代物流與現代科學技術緊密結合,是在傳統物流的基礎上,引進先進的科學技術,科學管理,減少成本,提高物流的效率,以及物流質量,促進行業的整體發展?,F代物流在流通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物流和商流各自獨立,促進一些新型的流通方式快速發展?,F代物流采用社會化運作方式,打破傳統地域保護的限制,提高了流通的效率,以及資源的利用率。一些具有時效性的產品,通過現代物流技術,能夠更快地進入市場和消費領域?,F代物流運輸時間大大縮短,運用新的物流設備、技術手段,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利用先進的技術手段,改善流通環境,轉變流通方式,形成全國性的大物流格局。現代物流以信息技術為支撐,建立完善的流通平臺,促進流通的信息化。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各行各業邁入信息化,現代物流也以信息化理念為指導,促進產品的高效流通。物流水平的提高,使物流環節中可能出現的風險減少,促進交易的達成。
現代物流的發展提高了農產品流通的效率,對保證農產品流通的質量有重要的作用?,F代物流企業采用新技術進行包裝、保鮮等操作,延長農產品的流通時間,使用專業化的農產品物流設備,存儲和運輸農產品,拓展了農產品流通的空間范圍。由于農產品的特性,對流通的時間和地域要求比較高。如果流通不及時,或者各個環節中的操作不規范,農產品容易在流通中腐爛、變質,現代物流技術擴寬了農產品的銷售市場,以及流通的渠道,使流通質量有效提升?,F代物流在技術手段、儲運條件、路線方向、加工等方面有極大的提高,通過合理銜接,加快了流通的速度,更具有專業性,為客戶提供了更滿意的服務。
流通經濟時代農產品物流技術創新的必要性
農產品通常是農業、林業、牧業、漁業等生產出來的各種動植物初級產品、初級加工品。農產品的范圍包括林產品的油茶籽、松脂、橡膠等,畜牧產品的動物毛皮、蜂蜜、蛋、肉、奶等,水產品的淡水產品、海水產品等,農業產品的糧食、油料、棉花、糖類、水果、茶葉、蔬菜等。流通是連接生產和消費的橋梁。近年來,流通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不斷提升,流通產業在社會經濟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從末端產業發展成為先導產業,形成了現代化、社會化的大流通體系。市場經濟時代,流通決定生產。農產品流通現代化對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徹底改變小農經濟生產方式有重要的作用。實現農產品流通現代化,通過大流通促進大生產,提高農產品附加值?,F代農產品流通體系利用現代組織方式、現代科學技術,服務于農產品流通。利用健全的營銷網絡,轉移農產品的價值。農產品的使用價值,通過高效率的物流體系,實現有目的地轉移。但我國農產品物流狀況仍存在一系列問題,成本高、速度慢、環節多、損耗大等,物流制約著農產品的流通,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農產品的規?;l展。
雖然我國重視“三農問題”,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促進流通現代化,完善農產品物流體系,發展農產品加工業,促進農村地區的發展。但對農產品物流技術創新不夠重視,農產品流通的發展有限。當前農產品的儲藏保鮮條件比較差,難以保證農產品的時間價值,物流成本高。一些農產品的加工技術落后,進入市場的只有粗加工產品,或者初級產品,不能實現農產品的部分附加價值。部分農產品包裝簡陋,檔次低,缺乏形質價值。運輸手段簡單落后,物流技術不足,農產品流通地域有限,難以獲得較高的場所價值。在流通經濟時代下,農產品加工技術和物流技術落后,影響農民生產利益的提升,也不利于擴大農產品加工流通企業的利潤。物流技術與農產品流通密切相關,發達國家農產品已經向精細化轉變,改變了傳統農產品加工、貯藏、運輸、銷售、包裝等的粗放型發展,這些與農產品技術的發展密不可分。在農副產品采摘、運輸、儲存等物流環節上,發達國家的損失率為5%以下,我國為大約25%-30%。應用先進的運輸技術,以及農產品的加工、采摘、儲藏技術,有利于提高農產品的流通效率與效益,有效提升農產品的價值。綜合利用新型物流技術,對提升農產品的效率和附加值有重要的意義。
農產品物流技術創新的基本內容
(一)農產品流通加工技術創新
我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發展農產品加工技術,從而提高農業發展水平。但農產品加工的發展,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重大關鍵技術和裝備有待改進,傳統產業、傳統技術依舊占有重要地位。我國的農產品加工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許多不足,加工轉化增值率低,對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的作用有限,加工品種結構不合理、加工深度不夠、技術落后等問題仍亟待解決。農產品流通進入市場,依然主要是粗加工的產品、初級產品。由于農產品加工技術落后,仍存在農民收入增長緩慢、大宗農產品生產過剩等問題。
(二)農產品物流保鮮技術創新
農產品的生命和價值與“新鮮”密切相關,尤其是生鮮農產品。農產品流通現代化,需要重視農產品物流保鮮技術,積極研究冷凍保鮮技術,提高農產品流通質量。一些農產品物流是自然物流,或者常溫物流,農產品的冷鏈物流仍需進一步完善。大部分的鮮銷農產品,是物流鏈條上未經加工的,受產品保鮮技術、交通基礎狀況、運力、運價等的影響,導致這些農產品腐爛、變質,造成嚴重損失。農產品的包裝技術也是農產品流通中的重要技術,農產品包裝發揮著保護、定量、標識等作用。包裝是流通的起點,是生產的終點,方便在柜臺上零售時提高工作效率,包裝也是物流的基本功能要素之一。產品的使用價值需要通過包裝保護和保持,通過科學的包裝,防止農產品腐爛變質,或者被污染。推進農產品包裝的系列化、標準化,根據不同農產品的特性,提高包裝技術。
(三)農產品物流信息技術創新
隨著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的發展,企業物流模式也隨之變化,城市商業零售業態出現變革,工業日用品流通模式明顯變化,工業日用品流通供應鏈明顯重構,流通經濟不斷發展,流通在國民經濟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農產品流通屬于薄弱環節,尤其是農產品物流技術。在我國廣大的農村市場中,信息化體系建設明顯滯后,基礎設施不健全,農業信息網絡不發達,并且農村地區的農民往往缺乏資金,居住分散,農產品物流信息技術落后,沒有完善的農產品物流信息平臺體系,互聯網技術應用不足。傳統的信息獲取方式,比如電話、電視等,不能適應市場的需求,物流信息收集、傳遞、處理方式等落后,難以應對快速發展的市場。農產品流通的跨越式發展,受信息失真、信息滯后、信息不暢的嚴重影響。
(四)農產品物流組織管理技術創新
農產品比較特殊,價值低,易損耗,并且有很強的時效性。實現農產品的轉移,關鍵需要物流環節更加精煉、簡短,需要高效低費的物流管理技術,以及物流系統組織模式。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美國食品行業采取供應鏈管理的方式,實行有效促銷為內涵的物流管理技術,以及高效率的連續補貨、商品導入、店鋪配置等方式,通過管理技術的創新,使食品行業的物流效率獲得大幅提升。物流技術的創新,降低農副產品成本,使其快速進入終端市場。我國物流概念引進晚、推廣遲,近年來物流發展迅速,尤其是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但對物流組織管理技術很少有研究和了解。
大部分是在生產領域、商業領域,并且屬于一般商品。雖然在在農產品流通中,第三方物流配送、電子商務等不斷發展,先進流通組織模式不斷涌現,但整體來看,仍不能滿足農產品大流通的現實需要,很少結合我國國情和農產品特點,對物流組織管理技術進行創新。
流通經濟時代下的農產品物流技術創新策略
(一)加大農產品物流科學技術投入
在農業科技工作中,農業生產占據大量科技經費和研究力量,對流通領域的科研工作重視不足,影響農業流通領域科技工作的發展。農產品流通領域技術創新能力比較低,包括物流創新能力,科技儲備嚴重缺乏。發達國家在初期階段,為激勵自主創新,主要是增加政府財政性研發投入,積極培育優質品牌。我國物流加工技術水平落后,農產品流通加工業缺乏發展動力,總體上缺乏自主創新能力,對農產品物流技術重視程度不足。在流通經濟時代,為推動農產品流通的發展,政府要加大對農產品流通加工產業技術創新的支持,由于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比較弱,需要政府加大物流科技投入和支持力度,通過資金、政策等方式,促進物流技術的進步,推動農產品流通產業的發展。農產品物流技術的提升,政府發揮引導示范的作用,通過科技投入支持關鍵技術的研發創新。同時對于物流體系建設中的共性技術,以及現代物流軟科學專題研究、物流標準化、物流信息化等,需要給予科技經費支持。政府要積極支持鼓勵農產品流通加工企業的發展,推動我國農產品流通的現代化,農產品流通與加工企業是農產品物流科技投入的主體,要積極開展國際農產品物流技術合作,學習先進技術和經驗。但在技術創新體系中,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比例不足,仍需加大農產品物流科學技術投入,提高農產品物流技術和加工技術。
(二)政策支持構建農產品流通企業物流技術的自主創新機制
長期以來,國家對流通業的重視程度不足。流通業屬于“勞動密集型”的第三產業,國家相關政策缺乏對流通領域的物流技術創新的支持。隨著我國流通業的迅速發展,流通經濟時代下,國家需要提高對流通領域的政策支持力度。目前,流通業已成為提供就業崗位的重要源泉,在緩解就業壓力,促進社會穩定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對國民經濟做出重要貢獻。一些擔心結構性失業問題由流通領域的技術創新導致。但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以及科學技術發展迅速的時代,世界各國十分重視現代物流技術的創新,以及現代流通的發展。我國歷來重視三農問題的解決,為激發我國農業經濟的活力,需要國家出臺相關政策,促進農產品流通企業的自主創新,提高農產品物流技術水平,研究新技術、新設備。農產品物流技術創新,對農業產業結構升級有重要的意義,并且有利于創造更多的新的就業機會。另外,要建立農產品流通企業物流技術創新機制,鼓勵自主創新,提高自身物流技術水平。以農產品流通龍頭企業為核心,構建農產品物流技術創新機制,研發農產品物流技術,重視農產品運輸儲藏技術,與國外先進企業加強技術交流,學習現代流通的觀念、機制等,同時提高農產品的精深加工技術水平。
(三)重視農產品物流技術教育
農村流通體系的完善和物流技術的發展,需要有專業化的人才,高素質人才是物流創新的源泉,是現代物流發展的關鍵。要積極引進會操作、會技術、懂經營的高素質從業人員,提高農村流通的水平。我國物流事業的發展,需要專業人才的大力支持,對物流業務十分熟悉,具有跨專業綜合能力,精通物流技術的人才。國家和企業要重視培養物流管理人才,高素質物流技術人才,采取多種形式,提高農產品物流技術教育水平。我國從啟動物流人才工程以來,物流管理專業、物流工程在許多高校中出現,在全國初步形成物流人才培養體系,全方位、多渠道、多層次培養物流人才,以物流本科教育為主。但大部分高校在相關人才培育中主要是物流管理,涉及專門的、深入的物流技術的院校很少。多數是工科、商科、交通運輸背景的院校,其中很少有以農產品物流為特定研究背景的院校。因此要重視農產品物流技術教育,高??梢蚤_設針對農產品物流技術的專業課程。政府教育主管部門要加強引導,組織相關組織積極參與,滿足快速發展的物流事業的需求。民辦教育機構、高等院校、行業組織、工商企業等,構建多層次的物流技術專業人才體系,依據農產品流通的需要,針對農業和農產品物流技術,合理開展教育和培訓。政府可以定期舉辦培訓活動,培養從業人員和即將從業人員的流通經營和管理技能。企業要完善內部培訓機制,鼓勵內部相關員工不斷學習和進步。高等院校要結合社會實際需求,開展農村流通和物流課程,為農村流通體系的完善,以及物流技術的發展培養專業人才。農村地區要重視培訓工作,提高流通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為農產品物流技術的創新提供人力資本,建立“產學研”的物流技術教育體系,促進農產品物流技術的跳躍式發展。
(四)發展農產品第三方物流并建立創新產業機制
技術創新是流通產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很大程度上,在流通產業結構變化與技術創新的互動機制作用下,實現流通技術創新對流通產業發展的推動。技術創新通過運行機制體現。隨著流通企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流通技術創新也由此而生,產業結構不斷變化,比如由于零售門店物流技術的變革,超級市場取代了百貨商店。隨著技術的創新,也會優化流通產業結構,比如電子商務的發展,大幅提高了物流配送行業的戰略地位,對物流行業的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優化農產品流通,也會促進農產品物流技術的創新,進一步推動農產品流通的發展。政府要給予政策上的支持,鼓勵現代物流企業參與到農產品流通領域,積極發展第三方物流,提高農產品的流通質量和效率。注重發展專業的農業第三方物流組織,擴大自身的經營規模,提高市場占有率,可以進行更廣闊的農產品貿易。充分發揮第三方物流組織的作用,提高農業生產的利潤。降低生產經營者的交易費用、物流成本費用,促進農產品流通速度的提升,有利于生產技術的研究和創新。要充分挖掘農產品的內在價值,提高農產品的數量和質量,創新物流技術,拓展專業的物流增值服務。
(五)提高農產品冷鏈物流技術
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在農產品流通中十分重要,建設冷鏈物流體系,需要以冷鏈物流技術為基礎。采收技術的關鍵是要制定采收分級標準,以及采收成熟度,以生鮮農產品成熟時機為基礎,適時、分批采收,避免過多損害。應用合適的容器采收農產品,減少農產品堆壓損傷。在農產品儲運過程,保鮮的重要手段是包裝,通過保鮮包裝調節氣體環境,維持適宜的低溫,避免果蔬受到損傷。要根據農產品的流通形態和種類,合理采取保鮮包裝技術。隨著人們的物質生活需求,向營養調劑型轉化,鮮活貨物運輸的主導是高保鮮、多品種、小批量,滿足人們對新鮮農副產品的需求。需要大力發展先進的運輸技術,加快冷藏運輸設備的研發,以及智能化控制,加快類型冷藏運輸設備的定型工作。農產品加工技術要深化精深加工能力,重視生鮮農產品加工過程的質量管理,向高效、節能、新型、環保方向發展生鮮農產品加工設備。構建完善的冷鏈網絡體系,利用數據網,聯系宅送網、領域區域網、冷庫體系、支線體系。網路體系進一步深入農村,形成無縫覆蓋的冷鏈網絡。
總之,當前農村經濟發展中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尤其是流通領域,在流通經濟時代下,政府和企業要重視農產品物流技術的創新,促進農產品流通的現代化,推動農業現代化的發展。要加大對農產品物流技術的投入,以及專業人才的培養,鼓勵企業自主創新物流技術,提高農產品冷鏈物流技術,包括采收技術、加工技術、運輸技術、包裝技術等,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推動我國農產品流通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周煥月.現代物流對農產品國際貿易流通的促進作用[J].改革與戰略,2017(8)
2.張梅.“互聯網+”新業態下廣西果蔬農產品流通存在問題及對策[J].物流技術,2017,36(7)
3.任芳.農產品冷鏈物流服務標準化亟待加強[J].物流技術與應用,2017(14)
4.張萍.供給側改革背景下鮮活農產品物流管理與運營分析—以安徽省為例[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8,34(5)
5.雷鳴,羅勝,鄧遠.供給側改革與新型城鎮化雙重導向下的農產品物流效率提升—基于非參數DEA與ARDL的實證分析[J].商業經濟研究,2018(16)
6.任美霞,陳岱蓮,常佩佩.現代流通業物流發展與“三農”問題—以山東省為例[J].農業經濟,2018(11)
7.賀慧惠,陳陽.雙向流通模式在農產品物流模式中的構建及運行[J].商業經濟研究,2017(11)
8.黃建林.基于“農消對接”的農產品流通模式創新[J].物流技術,2018,37(5)
9.崔濤.城鄉二元結構下我國生鮮農產品物流發展模式[J].農業經濟,2017(7)
10.劉陽陽.新舊動能轉換下山東省農產品物流影響農業經濟發展的實證研究[J].物流技術,2018,37(11)
11.趙敏.我國農產品物流現狀與對策研究—基于濟南市調研數據[J].物流技術,2018,37(5)
12.周瓊婕,鄭彤彤.生鮮農產品流通價值鏈分工與組織優化創新研究[J].商業經濟研究,2017(21)
13.張敏,周平,余嶺等.威海市農產品冷鏈物流信息化建設的效益分析[J].物流技術與應用,2018,23(5)
14.費娟,石艷,閔笛等.基于物聯網的農產品智慧物流系統設計[J].物聯網技術,2018,8(6)
15.裘進,顧志豐,陳巖.構建基于物聯網的農產品冷鏈物流信息公共平臺[J].信息記錄材料,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