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云冬
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節能環保意識逐漸增強,低碳經濟逐漸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可,綠色環保理念對很多行業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為物流行業的發展帶來了挑戰和機遇。但是目前部分物流企業在實施物流管理工作時,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影響我國綠色物流的發展。因此本文對低碳經濟環境下實施綠色物流管理的策略進行分析,希望能夠提高綠色物流管理的效率。
一、引言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后,我國的工業化社會取得了突破性的建設進展,這標志著我國產業轉型發展初步取得了成果,但是與此同時我們也必須要看到,工業的快速發展往往是以破壞環境為代價的。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識到保護生態環境的積極作用,而物流管理工作和綠色環保之間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因而對本課題進行研究具有突出的現實價值。
二、采取政策性措施
從某種角度來講,黨和政府的政策支持能夠高效、簡單且快速的對社會事業的發展產生影響,因此國家應該采取一系列政策性措施,推動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建設和發展。誠然,經濟發展都需要資源的支持,但是這并不代表為了發展經濟可以無節制的浪費資源,國家可以從稅收政策方面入手,保證節約資源的企業能夠更好的發展,最終起到帶動效果。另外,也可以根據不同地區的經濟發展情況建立經濟開發區,使資源得以共享并且形成鏈條式發展結構,解決企業社會效益低下的嚴重問題。現階段,中國的網絡經濟發展可以說是十分迅速,這讓物流行業迎來了發展的春天,提到物流行業最重要的就是各種交通運輸工具,它們在運行的過程中排放的尾氣會對環境造成嚴重的影響,假如將物流運輸中的車輛換代成清潔型的電力能源汽車,其對于環境的影響就會改善。另外,通過建立健全有關的法律法規、強制控制車輛年檢等方法同樣能夠減輕物流業發展對于環境的破壞問題,真正讓綠色物流運輸這個概念落實到位。再比如對貨物的中轉運輸地點進行合理的控制和規劃、做好貨物運輸的包裹工作等等,也都是行之有效的措施。
三、實行綠色物流一體化管理
綠色化的物流一體化管理實質上指的是一種綜合性的概念,把綠色環保的思想引進到物品的包裝、運輸等步驟上,從而讓物流行業的產業鏈變得更加符合綠色化的要求。具體來說,在貨物包裝的過程中,可以選用綠色的包裝材料,兼顧到包裝的環保效果和經濟效益,同時還必須要確保包裝的密封性和承壓性,讓其外部包裝和所運輸產品的大小尺寸基本保持一致,使運輸的過程變得更加便利。而在貨物運輸的時候,一般都是利用第三方物流進行配送,但是具體選擇何種運輸形式也關系著物流過程的綠色化程度,因此應該選擇運輸能力最強且污染比較小的運輸方式。另外,上文中也略有提及清潔能源動力汽車的使用,能夠從根本上解決汽車尾氣排放對于環境的破壞,也可以安裝車輛尾氣處理設備,對待排放的尾氣進行收集處理以后再行排放同樣能夠提升運輸的環保性能。
四、強化綠色物流管理意識
想要行之有效的推廣綠色物流管理的相關措施,保證綠色物流管理的實際效果,就必須要做好相應的宣傳工作,把綠色化的物流管理思路普及開來,讓更多的物流業從業者能夠理解綠色物流發展的重要意義。工作人員需要真正的深入基層、走進物流行業中去,從而讓物流業的從業者主動的積極的參與到綠色物流管理建設的工作中去。具體來說,首先物流企業方面應該盡快建立一個綠色環保的物流建設團隊,結合政府部門的有關機構管理人員共同努力,借助黨和政府頒布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有效的促進綠色物流管理工作的發展。另外,需要提升綠色物流管理工作發展的資金支持力度,并且做好企業員工的培訓工作,讓員工都能夠擁有相關的綠色化配套技能以及理論知識,鼓勵他們把這些知識運用到每一個貨物的包裝運輸以及裝卸過程中去,讓物流行業盡快適應二十一世紀的發展需求,跟上時代的步伐。最后應該讓物流行業的發展和環保工作之間形成良性融合,提升物流企業的社會效益。
五、加快理論研究和人才培養
物流行業本身屬于一種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很多工作都需要工作人員進行操作和處理,因此工作人員的專業能力以及綠色化意識水平,影響著物流行業的整體發展方向以及環保效果,也就會對物流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產生巨大的影響。所以說想推動綠色物流管理的發展就必須要從培養工作人員入手,強化物流業人才的培養工作,讓他們都能在工作中真正的把綠色的理念貫徹下去。一方面可以提升高等教育物流專業的教育質量,保證物流業高等人才在實踐方面的能力,使綠色物流管理工作擁有源源不斷的創新型高素質人才作為后備力量。另一方面也可以對已經在行業內工作的企業員工進行培訓工作,并且加強對他們的績效考核力度,對于那些綜合素質不足以勝任自己職務的工作人員,要進行一定的懲罰和處理,從而激發他們提升自我、學習綠色管理理念的積極性。
六、結語
總體來說,為了推動綠色物流管理的發展、為了讓低碳經濟得到進一步的推廣,我們必須要從物流管理的各個階段入手。提升工作人員綠色意識、促進物流鏈條產業化管理,同時采取某些政策性措施,保證低碳經濟環境下綠色物流管理策略的實施效果。(作者單位:沈陽師范大學,國際商學院物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