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孟洲
摘 要:新形勢下,隨著汽車產業的進一步延伸,汽車維修行業就得到了快速的發展。那么,對技能型和技術性人才的需求量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擴大。高職汽修專業就成為了汽車技能人才輸送的主力軍。但是,從目前的形勢上看,高職汽修專業教學模式還存在這樣或者是那樣的問題,教學目標不明確,教學模式落后,教學評價體系單一等問題全部呈現到了大家的視野當中。雖然汽車維修行業人才的需求量不斷提升,但是現代化人才還出現了綜合性素質偏低,不能適應現代化崗位的需求,缺少市場競爭力等問題。面對以上的問題,就需要在工作過程導向的引導下,實現專業課程建設與教學活動的有效整合,以此為高職汽修專業教學模式的改革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工作過程導向;高職汽修專業;教學模式
1 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從目前的狀態下看,我國大力發展職業教育,職業學校的辦學規模和辦學水平也上升了一個重要的檔次。汽車維修專業作為職業教育當中的熱門專業,得到了世界的廣泛關注。汽車維修專業在改革深化的過程中,對專業的內涵進行了深度的解析,為下一步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作為最基層的建設,發現高職院校當中,工作向導的教育思想深度挖掘還沒有得到真正的落實。這個時候,就需要結合汽車維修專業的階段性大環境,與自己的高職學校教學條件結合起來,以此來探究出教學的模式改革道路[1]。隨著汽車行業的不斷發展,汽車維修技術人才的需求也不斷的提升,但是,需要的是專業技術過硬,綜合性素質較高的高級藍領人才。在這樣轉型的過程,就給高職院校汽修專業的教學質量提出了新的需求。在高職院校汽修專業當中,開展工作過程導向的教學模式,可以將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提升學生的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以此來滿足汽修崗位的發展需求,展現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2 工作過程導向主要概述
工作過程保導向就是在以人為本的理念下,整合工作的核心要素,實施有效的人為活動過程,展現企業的生產流程創造。工作過程導向的思想價值,第一,高職院校不僅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知識,還是為了幫助學生提升適應社會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二,是以課程開發過程為出發點,轉變原有的邏輯思維,構建多維度的工作體系。第三,課程實施的關鍵是學習情境的構建,以行為體系為出發點,展現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第四,高職院校需要在一體化的基礎上,完成對應的車間學習[2]。
3 高職汽修專業教學現狀調查和問題
3.1 調查
在這里針對XX地區的三所高職院校進調行查。從高職院校汽修專業的教學現狀上看,第一,理實一體化的課程開展,專業課程課時量達到了65%。12.3%的課程沒有配套的校本,13.2%的課程開發了校本教材,這樣就充分展現了高職院校對理實一體化的課程開展不夠重視[3]。第二,主要的教學手段是延續傳統的思路,這樣一來,新的教學手段和學生能力培養思路的應用還不夠充分。第三,學生能力培養目標上,只有18.3%的課程重視培養學生職業態度,這樣就導致學生的職業素養重視較少。第四,學生職業能力的評價上看,更加側重于教師的演示,對于學生的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關注的較少。
針對汽車行業的現狀調查發現,第一,企業單位人才選擇的是側面因素。在調研的10家企業當中,915個汽修專業人才,研究生以上9人,本科28人,高職356人,中447人,高中28人,以下學歷47人。第二,從崗位的分布看,技術類型人才缺少汽車美容和鈑噴工。第三,從企業對高職學生的能力需求上看,需要學生具備快速上手的能力[4]。
3.2 問題
第一,以崗位適應能力為出發點的培養目標,是把高職教育定位成為崗前教育。現有的培養目標與社會的發展不匹配,把職業教育作為企業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手段。第二,現有的教學模式不能和職業教育的發展規律相互匹配。傳統的教學模式很難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較大,針對性不清。教學思路沒有跟上學習方式的轉變。第三,現有的學生評價體系不能與行業的需求相互適應。在評價的內容上更加注重結合性的評價,忽視了過程性的評價。在評價的標準上過于注重學科知識,忽視了對人的全面考察。在評價的過程中,過于注重教師的評價,忽視了學生的自評或者是互評[5]。
4 工作過程導向的高職汽修專業教學模式改革研究措施
4.1 工作過程導向的高職汽修專業教學模式改革思路構建
高職教育汽修專業的工作過程導向教學模式,需要在科學的理論指導下,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轉變教學目標,從現實的角度上,提煉出典型的工作任務。結合自身的特點,將工作領域的學習轉變到學習領域當中。第一,需要明確任務或者收集信息。第二,需要制定計劃。第三,需要圍繞學習任務展開教學。第四,需要分組實施。第五,需要檢查控制。第六,需要評價反饋。在這一系列的任務完成之后,就需要保證對應的教學效果,整合師生之間的關系[6]。
4.2 工作過程導向的高職汽修專業教學模式改革目標建設
第一,需要培養學生的方法能力。例如:制定合理的工作計劃,在工作的過程中遇到問題之后,怎么樣使用現有的條件去解決問題。在遇到技術性問題的時候,如何創新自己的思維找到合適的學習方式。學習傳授的不是知識,而是方法,需要在查找或者整理、處理的過程中,實現有效的轉化。第二,需要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高職汽修學生不僅需要具備汽車的基礎知識,還需要把基礎知識和實訓操作結合起來。第三,培養學生的社會能力。例如:社會的技能和適應的行為,社會人際交往能力還有社會公共關系等。
4.3 工作過程導向的高職汽修專業教學模式改革程序建設
針對于高職院校當中,汽修專業的學生來講需要反復的訓練,才能提高對應的技能。汽修專業的課程內容較多,汽車保養、電氣系統故障檢查、充電系統故障檢查……學習領域需要與實際的工作結合起來,在典型的案例當中,對典型的故障進行有效的研究。然后每一個領域還需要分解成很多的學習任務。以此,給予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建設是,工作任務——學習領域——學習任務——學習情境過程[7]。具體的參見圖1。
工作導向的教學實施過程中,需要明確對應的課程體系,然后分階段進行完成。第一階段是,精確任務并收集信息。例如:《汽車保養和維護》的時候,需要在發動機油檢查和更換的過程中,設定任務,明確為汽車二級保養的項目,實現挑選和判斷、整理、歸納。第二階段是,制定可行的實施計劃。例如:《發動機機油檢查和更換過程》的學習情境,就可以結合潤滑油系統的基本結構與注意事項,制定流程和計劃。第三階段,對計劃做出決策。例如:《發動機機油的檢查和更換過程》在小組的流程操作當中,明確安全的需求和規范。第四階段,實施任務過程[8]。第五階段,過程檢查和控制。第六階段,結果評價和反饋。例如:發動機油的更換檢查與過程學習的時候,就可以成立小組,實施角色扮演,提升學生的參與度,分析存在的問題,找出問題的原因,改進方式。
4.4 全方位的師生配合與全方位教學條件建設
高職院校的學生與本科的學生相比較,基礎知識較為薄弱,并且身心變化較快。因此,教師需要提高師生的配合程度,以學生為本,根據不同的類型,對學生進行區別對待,實現有效的共同交流和探討。讓學生主動愿意接受,讓學生主動實現教學目標。全方位教學條件建設的過程中,需要對教材要求進行轉變,對設備和教室、實習等條件進行合理配置。教師不僅需要具備熟練的專業知識和理論與實踐結合的能力,還需要具備一定的心理認知能力。
5 總結
從目前的形勢上看,傳統理念下的雙元制教育體系,主要是強調專業理論知識的主導教育思想,已經不能適用于現代化發展的需求。為了轉變這樣的現狀,就需要秉承科學發展觀的主要思想,將技術訓練和工作實際有機的結合起來。引入工程為導向的職業教育模式,展現了一個新的突破口。
參考文獻:
[1]馮永亮.汽修專業一體化教學模式下的項目課程開發與應用[J].輕工科技.2017(06).
[2]裘俊彥.基于工作過程的高職專業課程改革與實踐——以機械工程綜合設計與綜合實訓課程為例[J].廣州職業教育論壇. 2018(02).
[3] 畢好昌.基于DFDT人才系統培養模式研究與實現——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J].西昌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8(01).
[4]林玉平.中職汽修專業之學習領域課程體系建設初探[J].林區教學. 2018(11).
[5]張玉香.高職旅游類課程體驗式實訓教學模式研究——以《導游業務實訓》為例[J]. 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7(02).
[6]陳軍明,萬君.“校企聯合主導、工學用結合”的校企合作新模式探究——以咸寧技師學院、寶塔研磨有限公司合作辦學為例[J].咸寧學院學報.2017(02).
[7]曾青蘭,黎八保,王志勇.基于“工作過程”的高職生物制藥技術專業實訓教學模式的研究[J].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03).
[8]孫移.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機電綜合實訓課程開發與實踐[J].銅陵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