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珍珍 智靜 田茹
設立河北雄安新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進一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而部署的重大戰略安排,是繼深圳經濟特區和上海浦東新區之后又一個具有全國意義上的新區,是重大的歷史選擇。設立雄安新區既是千年大計,也是國家大事。雄安新區規劃涉及的三個縣(雄縣、安新、容城)歷史上都隸屬保定市,在其開發建設過程中與河北省特別是保定市具有不可分割的聯系。從產業發展水平看,保定市在河北省內排名并不靠前。保定市一些產業存在綜合實力落后,創造力不足,缺乏人才的問題,但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尤其是雄安新區的建立,一定會為保定市產業發展帶來新的機遇。筆者試圖從頂層設計、戰略安排等方面謀劃保定市產業發展的新思路。
一、以雄安新區為牛鼻子推動保定市產業發展的重要意義
雄安新區的設立,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河北、對保定特殊的關懷與支持,標志著京津冀協同發展又邁出了具有歷史意義的關鍵一步,對保定市是大事、喜事、好事,也將給保定市帶來全方位的產業發展機遇,促進保定市跨越式發展。近年來,保定市在擴展城市空間、優化發展環境、實現跨越發展等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展,但是與省內其他城市相比,經濟優勢尚不明顯。雄安新區設立以來,保定市委、市政府在產業聯動方面給予了大力支持,有力保障了新區規劃建設的順利起步。雄安新區深化工作對接,與保定市共建協同發展的命運共同體,在即將到來的大規模開發建設中,堅持共謀、共建、共克、共贏,推動雄安新區和保定互動發展。保定市也應立足《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重點發展交通、生態環境、高新技術產業和人文關懷等領域,使保定實現跨越發展。
二、保定市產業發展現狀及困境
保定市素有“畿輔重地”“首都南大門”之稱,是京津冀地區中心城市之一。2015年,保定市由三區調整為五區,調整后的保定市區面積擴大到原來的8倍,解決了城市受限問題,也在一定程度上結束了“小馬”拉“大車”情況,但是如何成為經濟“強馬”仍需努力。目前,保定已建立了制造業、新能源、智能電網、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健康、新材料和節能環保產業,涉及傳統優勢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基礎設施建設、現代服務業等多個領域。但是,與北京、天津相比,保定的整體發展水平還比較落后,存在城鄉發展不平衡、文化輻射能力不強、服務功能不健全、產業結構不太合理、新興產業匱乏、高科技人才稀缺、大氣環境污染等問題,這嚴重影響了保定的健康發展。其中,特別是主導產業大而不強,龍頭企業帶動作用不明顯、科技創新能力較弱、交通較為落后等問題嚴重,這些都與毗鄰京津的區位優勢不對稱,急需優化升級。總之,保定市各大支柱產業普遍存在綜合實力落后,創造力不足,缺乏人才的問題。但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尤其是雄安新區的建立,一定會為保定的支柱產業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三、借勢雄安新區,謀劃保定市產業發展新思路
(一)經濟發展要由被動向主動轉變,加快產業結構調整
保定市服務雄安與對接雄安過程中要以創新為動力,加強實現京津保地區率先聯動發展,要掌握經濟發展主動權,發展特色產業。一是做大做強主導產業,構建以先進制造業、新能源和智能電網、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健康、新材料和節能環保等五大產業為主導的現代產業體系。二是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2018年,保定市持續推進轉型升級,調整優化產業結構,但仍存在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偏小、支撐力不足的問題。三是積極培育高新技術產業。打造新型產業鏈,推動產業聚集和技術轉化,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四是保定市要立足古城優勢,積極發展旅游文化產業,挖掘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文化資源,打造獨特的保定名片。保定市區歷史文化資源與紅色教育資源豐富,但目前對其挖掘還不夠。
(二)城市發展由獨立向協同發展的思路轉變,從小處著眼保障產業發展
保定地區由于毗鄰京津的區位優勢,是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中的熱點地區,而雄安新區的設立更是為保定產業發展帶來了新機遇,這需要保定市從小處著眼保障產業發展。一是在城市建設規劃方面,保定市要做好規劃,促進新區與老區均衡發展。推進城中村改造,提高市區承載能力。中心城區要加快推進城區建設,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統籌中心城區和新區建設,唱響新時代的“雙城記”。二是在交通方面,要制定長遠總體規劃,防止邊發展、邊規劃、邊建設的思路,構建城市綜合交通網絡體系,要綜合提升新老城區的交通網,特別是暢通南部地區交通網絡。三是城市環境方面,要統籌生態環境規劃,打造森林城市,積極推進市區綠化提升,美好城市環境。四是要以多種靈活方式引進國內外人才。要利用好保定“大學城”的優勢,留住大學生人才,引進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邊 楊.《雄安新區建設對京津冀地區城市經濟增長的影響研究[J].生態經濟 ,2019.
[2]陳靜,欒文靜.雄安新區規劃與古城保定創新發展模式探析[M].華北電力大學學報,2018.
[3]孟祥林.雄安新區設立背景下集中地區“節點城鎮組團”發展思考 [J].中國名城,2018.
[4]史志剛,王智慶.雄安新區的設立及其相關地區的影響分析 [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8.
[5]寇國瑩.保定加快推進五大產業培育發展新動能[N].河北日報,2019.
[6]李明杰,劉鵬,房學爽.動態能力視角下產業集群開放式創新的機制與模式研究 [J].現代商貿工業,2019.
[7]陳民,魏如婷.文化養生工程涵養古城文化氣質[J].黨史博采,2019.
[8]張靜.京津冀地區城市功能變遷的歷史考察 [M].河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