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升 劉晶
摘? 要:運用文獻資料、邏輯分析等方法,研究文化強國戰略下武術文化消費模式的建構原則。研究認為,武術文化消費模式的建構需要遵循以下6種原則:以人為本原則——從人的角度出發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立足特色原則——彰顯中國優秀文化;緊貼科技原則——依靠科技手段拓寬武術文化消費;緊扣主體原則——中產階層為武術文化消費主體;創新產業原則——不斷革新武術文化產業機制;區別對待原則——依據不同地域環境、經濟與文化條件進行建構。
關鍵詞:文化強國? 文化消費? 武術文化? 建構原則
中圖分類號:G85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10(a)-0242-02
1? 以人為本原則:從人的角度出發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文化消費最根本的目的是促進人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綜合素質包含人的知識素養、情感素養、文化素養等內容。從社會群體文化素質入手,最終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可見,建設文化強國,“人”是主體部分。武術文化消費要緊扣以人為本的原則。黨的十九大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并定位這個時代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在新時代,中華民族的主要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其中,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不僅僅要求吃得飽、穿得暖這么簡單,而更是想獲得一種精神層面的享受。武術是一種身體的文化,是需要人們全身心地投入才能參透其中的內涵從而獲取武術帶來的現實價值。因此,武術文化消費在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過程中,務必要重視以人為本,從人的角度出發服務于人的身心建設與全面發展。
2? 立足特色原則:彰顯中國優秀文化
中國地大物博,文化體系龐大而又具有顯著特色。武術文化消費模式的構建應該反映中國的文化特色。武術特點在于技術與文化體系龐大,如倫理關系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以及中國人的思維模式、行為方式、審美情趣和價值取向等均具有重大影響[1]。對此,應當構建其特色化的產業機制,最大限度地彰顯中國優秀文化,在建構中國武術文化消費模式的過程中,要將武術文化、中國文化融入到武術文化產業建設中去。以武術技能培訓市場為例,單單傳授習練者武術技能的武術消費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扼殺了武術的理論內涵,而通過理論滲透與技術打磨的教育模式也不能很好地達到全面教授學生的目的。因此,構建一種武術技術與文化理論同步進行、互相貫通與交融的教育教育模式至關重要,以此來調動武術文化消費市場,調動人們進行武術文化消費的積極性。
3? 緊貼科技原則:依靠科技手段拓寬武術文化消費
科技進步是推動社會發展最為直接、有效的動力。武術文化消費從文化產品、服務的開發、研制到整個銷售過程與服務過程,都要緊緊依靠科技的手段。由于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社會生產力的極大提高、社會財富的相當豐富,人們在分配社會財富時不再捉襟見肘而是相對寬松,于是分配的公平和正義便成為人們處理人與人之間關系的根本原則了。文化強國建設也需要科技的支撐。近幾年,微信走入社會人群,并且以快速的步伐打開通訊市場,基本取代了短信,微信公眾號為信息的擴散起到極為重要的作用。因此,構建武術文化消費模式,需緊貼科技,無論從武術競賽表演市場的構建、武術用品市場的構建,還是需求電影、電視劇消費型的構建,都要緊密貼和科技。當然,但并不是說,依靠科學就要摒棄傳統,反而需要與傳統緊密結合。
4? 緊扣主體原則:中產階層為武術文化消費主體
中產階層,主要指從事腦力勞動,或技術基礎的體力勞動,靠工資及薪金謀生,通常受過良好教育,具有專業知識和較強的職業能力及相應的家庭消費能力,如白領職業[2]。文化消費的主體是“人”,因此武術文化消費模式建構要充分考察“人”這一主體的主要特征。中產階層是社會的中堅力量,對于核心價值觀的形成,緩解貧富分化、維護社會穩定以及擴大內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均具有重要的作用[3]。從消費人群數量、廣度以及消費能力的角度綜合考慮,中產階層是武術文化消費最為龐大的消費主體。從數量上看,中產階層群體占據社會總人口的絕大部分,且這一群體受教育程度較高,思維敏捷、活躍,更能理性處理問題,運用其較強的專業知識與財富累積,更好地與外界群體進行溝通,實現公民與政府的良好對接,構成社會主流的價值觀,是促進社會穩定和諧與進步的主流群體。中國武術以中產階層人群為依托,帶動社會更為廣大的群體進行文化消費,能夠切實推動優秀武術文化的普及與傳播,還能拉動經濟增長,促進文化強國的建設。
5? 創新產業原則:不斷革新武術文化產業機制
創新是產業穩步提升的不竭動力,創新能力是一個優秀工程技術人才的基本特征[4]。我國居民消費恩格爾系數在持續下降,人們的消費傾向正在向精神層面轉換,教育、醫療、騎車、休閑備受關注。伴隨人們消費需求的不斷革新,武術文化產業機制不能停滯不前,應該秉承產業創新的原則,不斷研發、革新武術文化產品,適應人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建構武術文化消費模式需要遵循創新產業原則,需重點了解消費者的消費心理,依據消費者具體的需求進行武術文化產業的革新。比如,人們當下對教育、醫療的關注極為重視,究其原因,人們的文化水平日益增強,深刻感知到“知識改變命運”這一智慧。因此不斷創新武術文化產業機制,正是迎合了人們對疾病防御、健身、養身的心理意愿。我們需要盡可能大地發揮武術的健身功效,開發武術健身市場,這樣才能促使武術文化消費市場最大化。
6? 區別對待原則:依據不同地域環境、經濟與文化條件進行建構
建構武術文化消費模式要注重遵循區別對待原則,依據不同地區經濟、文化、環境的具體情況而進行建構。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經濟社會的轉型,社會利益格局日益分化調整,不同社會成員之間在收入和利益分配中的差距逐漸拉大。中國地大物博,武術資源分布廣闊。而中國武術文化資源的分布卻不與城鄉經濟發展水平呈正相關的關系,其分布情況是由整個地域文化、地域環境以及歷史條件所決定的。比如,河南溫縣陳家溝,經濟上遠不如上海、深圳、廣州等發達城市,但是具備豐富的武術資源,武術市場廣闊。武術文化消費模式建構務必要遵循地區間的環境差異,重點開發經濟落后地區的地域特色,建設經濟強盛地區的文化領頭機制。
參考文獻
[1] 李守培,郭玉成.中國傳統武術天人倫理的歷史形成研究[J].體育科學,2016,36(12):77-84.
[2] 蘇海南.當代中國中產階層的興起[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5:3.
[3] 朱迪.品味與物質欲望——當代中產階層的消費模式[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7-8.
[4] 林健.卓越工程師創新能力的培養[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