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娜
網(wǎng)絡媒體的出現(xiàn),引發(fā)了整個傳播領域的深刻變革。依賴互聯(lián)網(wǎng)這個平臺,信息發(fā)布呈現(xiàn)了高效活、動態(tài)及時、海量開放等優(yōu)勢。這也給處于弱勢地位“低迷”狀態(tài)的地市級報紙以沖擊,報紙“粉絲”在逐年減少,如何辦好報紙,提高報紙質量,這是編采人員經(jīng)常思考的問題。
一、存在的不足與原因
當前,報紙已經(jīng)進入快速嬗變的階段,呈現(xiàn)出通俗化、大眾化、泛文化的趨勢。面對這種趨勢,地市級報紙也有自己的苦衷。一是資金不足、專業(yè)新聞人才匱乏,這些“先天不足”都是沒有辦法與省級乃至國家級報紙競爭的。二是地市級報紙的新聞來源較為單一。地方小,廟小神不靈,缺少本地重大新聞,而報紙重大新聞大皆是新華社通稿或是政府的新聞稿件,這也使得地市級報紙出現(xiàn)千報一面的現(xiàn)象。為吸引讀者的眼球,有的報紙只好依靠“小打小鬧”來維系,真是“年年歲歲花相似,新年舊歲報雷同”,有的報紙不惜版面,放大“圖片”吸引讀者的眼球,這樣的報紙,讀者自然不愿看了。三是偏離了辦報的宗旨。因為受地域、資金、政策等方面的制約,辦報局限性大,欄目不活、無生機,而讀者對報紙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導致老百姓寧愿買外地的報紙也不去買本地報紙,呈現(xiàn)“誰辦報紙誰看”的尷尬境地。
二、采取的措施
(一)加強民生新聞報道
當然,地市級報紙也有自身的優(yōu)點,能報道大量地方新聞,能更好地為當?shù)厥忻穹铡H绾螕P長避短,發(fā)揮新聞媒介作用才是報人值得深思的問題。盡管一些地市級報紙都在大力挖掘本地的民生新聞,但是體裁單一,且是“豆腐塊”,缺少分析,更沒有深度報道。媒體應肩負起輿論監(jiān)督的職責,將事件曝光,促成問題的解決。只有這樣,才能抓住讀者的心。
(二)加大報紙發(fā)行工作
據(jù)了解,每到年末,有些地市級報紙,無論是編輯,還是記者都為發(fā)行發(fā)愁,且與工資掛鉤,記者都帶著訂閱單,到處拉關系,找門路,跑廠、礦企事業(yè)單位;不少編輯、記者曾找過我,向我訴苦說完不成發(fā)行任務,工資都成問題,對此,礙于情面,我只能自費訂閱。即時如此,報發(fā)行量多者過萬,少者幾千份。一個百萬人口的城市,少得依然令人吃驚。經(jīng)營形勢舉步維艱,只能依靠低廉的廣大告,維持生活,業(yè)余通訊員的稿費不能兌現(xiàn),無人愿寫稿,無人供稿,稿源不足,報紙質量上不去,發(fā)行量低的惡性循環(huán)。對此,必須不斷提高報紙版面質量,加大宣傳,提高發(fā)行量,可以在市、縣建立記者站、發(fā)行站,招募通訊員,拓展新聞資源,發(fā)行專版,大大豐富報紙的內容,發(fā)行自然就會提高。
(三)加強與讀(作)者的互動
地市級報紙要想在競爭中勝出,就要在報紙的質量上下功夫,質量是報紙生存之本。一是要聚焦群眾。把他們的喜憂哀樂、悲歡離合、文明習俗,真假誠信等都是新聞線索,只這樣報紙才能扎根了眾的土壤中,要大膽活潑一點多發(fā)一些文化內涵有深度的文章。二是加強與讀者、作者互動,除了在報紙內容上注重和讀者交流外,還應定期在讀者、作者、群眾中調研,真誠聽取群眾反饋的意見和建議,才能真正了解大眾的最新需求,報社必須根據(jù)反饋意見來決定是否對報紙的版面、欄目,作出相應的調整。三是開辦編讀往來等欄目,既可以聽取意見,也可以幫助讀者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困難。四是準確定位,雅俗共賞。這里指的是報紙副刊,有些報紙整版連載長篇小說(我也不是說文章不好),說實話,在這個快節(jié)奏的時代,我靜不下心來耐心看;特別是報紙投遞不及時,有時幾天才送一回,丟三落四,報紙不全,接續(xù)不上,怎么看?我欣賞那些“短小精悍”,雅俗共賞的文章。通過開展“百姓寫手”有新鮮、奇巧妙核心情節(jié),有精彩獨到的新觀點、新視角的精短故事、市井故事、策劃小小說接龍,舉辦征文比賽等形式,讓百姓都來參與互動,這樣寫稿、供稿、看報、訂報的人才會越來越多。
(四)增加報紙的可讀性
如今,廣大的讀者,因性別、年齡、職業(yè)、就業(yè)、信仰、家庭、經(jīng)濟、文化的不同,呈現(xiàn)的閱讀需要也各有不同。特別是隨著網(wǎng)絡的普及和手機報的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與日俱增。如果報紙在不增強內容的可讀性和新穎性,自然無法留住讀者,商家自然也不愿在這家報紙上多投廣告費,報紙也就無穩(wěn)定的經(jīng)濟來源。一是真正讓讀者“把脈”。為檢驗辦報實踐中,還有那些差距與不足。也是為了知悉多媒體時代的讀者對傳統(tǒng)媒體還有哪些期待。據(jù)了解報社每年都開展調查問卷,內容是原各版面的內容,認為可保留,滿意或不滿意,這種調查,多是流于形式。多數(shù)人認為報紙質量那是報社的內部的事情,多說無益,于是,違心地唱贊歌。讀者的聲音,讀者的評價,讀者的信賴,才是報紙存在的真下價值體現(xiàn)。二是方面要提高的新聞策劃能力。而新聞策劃是一種新聞工作者的一種業(yè)務技能。要想做好新聞策劃,就要有全國視角,報道本土新聞,提高報紙的影響力。如對本市重大新聞,不能“龍頭蛇尾”報道消息,要全程跟蹤,進行深度的系列報道,真正讓市民知道事件的來龍去脈,發(fā)生事件前的預防、事后處理等方面的報道,只有為百姓想得多、想的全,才能有深度地報道,從而,實現(xiàn)重大新聞的本地化、深度化。三是要辦好副刊,給讀者文化享受。注重知識信息、文化含量、審美價值、精神訴求、市井風俗、生活訴求、休閑娛樂、情感溝通、幸福感覺等等。只有這樣的文章,才能打動讀者、感染讀者、影響讀者,才會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報紙自然就會受到讀者的青睞。
結 語
地市級報紙市場還是非常廣闊的,只要能發(fā)揮好地市級報紙親民的特點,在辦報過程中處處為讀者考慮,不負讀者所望,砥礪前行,積極弘揚主旋律,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努力成為發(fā)展的“推進器”,民意的“晴雨表”,社傳動的“黏合劑”,道德的“風向標”,唯有如此,才能在激烈的報業(y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