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鳳偉 張巖
[摘 要] 隨著“大智移云”等新興技術的發展,大數據技術在其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為了滿足大數據人才需求缺口,2016年大數據技術及應用成為高職高專新增專業,但在建設過程中發現了諸多問題,如大數據專業師資短缺、實訓場地不足、教學內容不能滿足市場需求等。針對大數據技術與應用專業建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想法。
[關鍵詞] 大數據;大數據技術與應用;專業建設
近年來,國家把大數據產業提到了國家發展戰略上來,提出了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的重大決策,把大數據作為基礎性戰略資源,全面實施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加快推進數據資源共享開放和開發應用。大數據技術與應用專業于2017年開始批準部分院校進行招生,通過企業調研、學生學習、學生實習等情況,對大數據技術與應用專業建設進行探索研究。
一、大數據技術與應用專業對于高職院校的意義
大數據技術與應用專業的開設符合國家對大數據人才的需求,能夠在市場需求中培養大數據專業人才,幫助企業提升經濟效益,進而充分發揮企業在推動地區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從專業特點來看,大數據技術與應用專業對于學生的學習、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綜合能力要求較高,同時也要求學生具備多方面的知識儲備。
二、教學內容選擇方面
2016年,國內大數據剛剛起步,大數據人才是從java開發人員轉換而來,通過吸收國外知識創建國內大數據產業,當時只要懂hadoop和spark的運行與編程、會編寫mapreduce,就是一個非常合格的大數據人才,而發展至今,hadoop、spark的搭建與運行維護都是基礎,同時也增加了一些其他內容,如HBase的使用、Flume的用法、ETL的處理、Hive的使用、ELK的運用等。當前市場上對于數據的分析、挖掘又不只是利用單一的技術就能實現,往往就需要將多種技術進行融合才能滿足市場需求。因此,大數據技術與應用專業中的教學內容的選取上要向市場需求傾斜,做到專業知識要全面。
三、學生實習就業
多數高職高專院校采取2+1制度,即在校學習2年,校外實習1年。社會上對于大數據人才需求上很重視工作經驗,但剛走出校門的實習或就業的學生根本就沒有工作經驗,這就要求在校學習時,能夠讓學生做一到兩個項目,學會掌握項目的業務流程和提高編程能力。
四、校企合作
積極推動校企合作,加強與大數據相關企業的合作,能與一些企業進行大數據項目開發,由企業提出需求,學生可以在這個過程扮演不同的角色。溝通能力強的學生可以讓他們嘗試去做大數據前臺經理,編程能力和編程思想強的學生可以讓他們做大數據開發,數據可視化做得好的學生可以讓他們做數據展示,通過實習活動,能夠真正將專業知識與工作實踐有效結合,有效提高學生溝通、交際、學習、解決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可以為學生的實習、就業增加工作經驗。
五、大數據實驗室建設
高職高專的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掌握不夠扎實,但動手能力比較突出。大數據的實驗環境難以進行統一管理,實驗內容都是分知識點進行,不能與市場需求接軌,不能從市場上接到相應的項目。因此,大數據實驗室建設可以采用混合云的模式通過瀏覽器實現大數據知識的學習,同時系統中擁有大數據全方位、多方向的教學內容,也要有模擬企業的場景,全方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六、基于成果導向的教學模式改革
我院正在開展成果導向教學模式改革,從學院層面確定人才培養目標,再根據學院規定的培養目標制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要求細化,確定大數據技術與應用專業課程體系,確定每門課的教學內容和知識、能力,確定課程教學方法。對人才培養效果進行多方位評價,形成一套評價機制,最終形成教學反饋與改進措施,形成培養方案—教學方式—教學評價—教學整改循環改進、動態調整的人才培養機制,同時必須建立評價和持續改進制度。
七、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制訂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一人一案培養計劃,通過引進、培養、聘任具有行業影響力的專家、教授作為專業帶頭人,聘任一批行業、企業專業人才和能工巧匠作為兼職教師,派遣專任教師到企業中實踐,加快雙師結構專業教學團隊建設,組建一支具有教學、研發和社會服務能力的雙師結構的優秀隊伍。
大數據技術與應用專業是全國新興起的專業之一,本論文從專業建設的教學改革、學生實習就業、校企合作、實驗室建設、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進行了闡述。要求通過對學生的科學引導、不斷豐富學生的專業理論知識,并通過實踐活動不斷提升其專業技能。
參考文獻:
[1]陶碩,劉俞.基于高職院校大數據技術應用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研究[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17(12).
[2]朱琳.關于高校大數據專業教學模式初探索[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7(5):8-9.
[3]高銘悅,潘正高.大數據專業實驗教學系統的研究與設計[J].鄂州大學學報,2019,2(26):107-109.
[作者簡介]
白鳳偉(1983—),男,教師,中級,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大數據、教育教學等。
[作者單位]
錫林郭勒職業學院
(編輯: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