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志霞
[關鍵詞]師生;和諧關系;營造
營造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和諧關系,在教師方面要做到豐富的情感投入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豐富的情感投入能夠幫助形成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給雙方提供創(chuàng)造的空間;豐富的情感投入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個性心理品質(zhì)。教師究竟應該如何表現(xiàn)出這種教育情感,去不斷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即愛并欣賞學生、尊重信任學生、理解寬容學生、學會與學生對話。學生與老師的和諧關系,在學生方面應做到學生尊敬教師、接受和認可教師。
一、營造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和諧關系的教師方面
情感對人的發(fā)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的情感對學生發(fā)展而言,所起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一)豐富的情感投入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俗話說,“親其師,信其道”。心理學的研究表明,一個學生如果和某個教師的感情好,他就會對該教師任教的學科感興趣,就會主動和教師交流、合作,從而提高教學、學習效果。
(二)豐富的情感投入能夠幫助形成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給雙方提供創(chuàng)造的空間
教師與學生的關系融洽,師生心情就會舒暢,課堂氣氛就會輕松、愉快。而只有在輕松、愉快的課堂里,學生和教師的思維才是最活躍的,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才得以成為可能。
(三)豐富的情感投入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個性心理品質(zhì)
空洞的知識說教只能給學生一個良好品質(zhì)的概念,而不能自然地轉(zhuǎn)化為學生的良好品質(zhì),要形成學生的良好個性心理品質(zhì),只能通過情感體驗來完成。教師在與學生建立合理關系時給予學生的情感體驗,有助于學生良好個性心理品質(zhì)的形成。
二、教師究竟應該如何表現(xiàn)出這種教育情感,去不斷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一)愛并欣賞學生
教師對學生一定要有愛的情感。愛是一種信任,一種尊重,一種鞭策,是一種激情,更是一種能觸及靈魂、動人心魄的教育過程。教師要愛自己的學生,以平和、愉快、友好和鼓勵的方式對待學生。教師用這樣無私的愛建立起來的師生間的真摯情感,有著神奇的教育效果。學生們會自覺地尊重教師的勞動,愿意接近教師,希望與教師合作,向教師袒露自己的思想。具有愛心和具有知識的教師.對學生來說,他們更喜歡前者。
熱愛學生是教師的天職,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對學生的愛會喚起學生對教師的愛,使師生之間感情融洽,關系密切。只有發(fā)自肺腑地愛學生,才能真正地親近學生、關心學生。教師應該充滿愛心地對待學生的發(fā)問、疑惑;充滿責任心地去發(fā)掘教材中關于做人、做事,關于健康、和平等內(nèi)容;充滿關愛地捕捉學生在課堂上的閃光點,讓學生在愛中成長,在愛中學會愛。
教師要對學生懷有深深的期待,這是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突破口。在實際的教育生活當中,教師對學生的期待會成為學生成長的重要動力,這種期待會很好地促進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
教師對學生充滿期待,就會關注每一個學生,理解他們的心理需要,尊重他們的自主性,相信他們的潛能。只有尊重學生的自主性,才可能為他們創(chuàng)造一個充滿朝氣的、更加寬松的空間,使他們在沒有思想的禁錮和盲從中不斷地探索創(chuàng)新,使他們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潛能,健康自由地發(fā)展。只有相信學生潛能,才可能寄予厚望,才可能激發(fā)其求知的欲望、執(zhí)著的追求和為事業(yè)獻身的熱忱。有了對學生的理解、尊重和信任,師生之間才可能產(chǎn)生心靈的感應、情感的交融,營造出生動、活潑、和諧的教育氛圍,從而結(jié)出期待效應的碩果。
(二)尊重信任學生
在學生心目中,亦師亦友,民主平等,是“好教師”的最重要特征。學生希望教師能夠“蹲下來”跟自己說話,希望能夠得到教師的尊重和信任。只有尊重學生,才能教育學生;沒有尊重,就不可能有真正意義上的教育。教師要和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就必須能夠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事實上,當學生與教師說悄悄話的時候,教師的教育就成功了。
教師要充分信任學生,給學生一個發(fā)展的空間。教師只有充分信任學生,才能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不斷使學生更好地向前發(fā)展。
(三)理解寬容學生
教師需要經(jīng)常進行換位思考,站在學生的角度感受問題所在,這會使二者達到情感的一致性,能夠深深理解學生的感受。師生之間通過理解達到精神的契臺,達到學生理解知識、理解師生之間的關系以及學生的自我理解,這樣才能真正促進學生的進步。
在教師心情愉悅的時候,寬容一個學生的錯誤一次兩次恐怕不難;而在心境不佳時,寬容學生的錯誤,尤其是不懂事孩子或處于逆反心理中孩子的故意錯誤,是很難的。這就要求教師在教育思想、教學理念中首先確立“學生到學校來是來犯錯誤并改正錯誤”的原則;其次,教師要有崇高的思想境界,要有一種比海洋和天空更為博大的胸懷,要有一種“孩子都是未來人才”的觀點。
同時,教師也要知道對于學生來講寬容不是順其自然,也不是逆來順受;不是放松,更不是放縱。對教師而言,寬容不是隨波逐流,也不是敷衍了事;不是消極回避,更不是盲目認同。它是一種境界,是需要不斷學習、不斷實踐的。
教師要學會寬容,因為寬容是學生成長的綠洲。教師對學生內(nèi)心深處的寬容,為學生提供充分表達自己的機會和空間,有利于培養(yǎng)他們自省、自律的習慣,形成判斷是非、擇善而從的能力;教師對學生思維方式的寬容,可以激發(fā)學生思想的火花,挖掘各自潛能,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教師對學生特殊行為的寬容,是尊重個體發(fā)展的特點,使學生能張揚個性,展示自我、完善自我、發(fā)展自我。寬容會不斷增長學生的自信,幫助學生確立自己的人生信念。
(四)學會與學生對話
師生對話是良好師生關系形成的必然途徑,教師要想真正理解學生,就必須與學生經(jīng)常對話、溝通、交流,師生之間的對話不是封閉式的,而是開放性的。正是這種開放性的對話使教師不僅能夠掌握學生現(xiàn)在的思想狀況、未來想法,而且能夠理解部分學生行為偏差的原因。教師也在與學生的對話過程中,使自身的生存價值得到體現(xiàn)與升華。
在師生對話中,教師和學生完全以平等的身份出現(xiàn),雙方都敞開自己的心扉,接納對方的信息,并獲得理解和溝通。在這種交往中,不僅僅是師生知識層面的交往,也涉及人類普遍的生活經(jīng)驗,同時也表現(xiàn)了師生各自的人格魅力。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占有者和施予者,而是通過對話誘發(fā)學生思考,在對話中把握知識,在對話中提升教師和學生雙方的人格。
三、學生與老師的和諧關系的學生方面
在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過程中,學生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視的。在師生關系的建立過程中,從一定意義上講,學生處于相對被動的地位,不論教師如何做,只有這種行為被學生接受、認可并作出相應的反應時,良好的師生關系才算建立起來。如果學生對教師的關心毫無覺察,沒有積極的反應,或是敵視教師的某些行為,則良好的師生關系就沒有建立起來。所以為了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除了需要教師的不斷努力之外,學生也要作出相應的努力。
(一)學生應該尊敬教師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處于平等的地位,教師不是“權威”。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學生可以不尊敬教師。相反,作為學生,有責任尊敬教師。從古至今,在被大家歌頌的良好師生關系中.學生都是十分尊敬和愛戴自己的老師的。所以,為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學生要尊敬教師。
(二)學生應該接受和認可教師
接受和認可的過程也是選擇的過程,當個體對自己所選擇的內(nèi)容認可后,才會主動地將其內(nèi)化為自己的品質(zhì)。在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過程中,學生一定是在接受和認可了教師之后才能夠建立起這種師生關系。比如學生可以通過一句“謝謝”、一個微笑、一下點頭或者一個擁抱等具體的反應來表達其對教師的接受和認可。在接受和認可之后才會加深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促進良好師生關系的形成。同樣,為了能夠使學生更好地去接受和認可教師,并對教師的行為作出相應的反應,需要教師也付出相應的努力。教師應該將自己的真實想法告知學生,幫助學生在充分知情的情況下有效地感知、接受教師的行為,盡可能作出正確的選擇和反應,這對師生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學生要增強自我教育和控制的能力。要不斷學會自我教育與控制,從而不斷推進學校人際關系走向和諧。
參考文獻:
[1]虞麗娟:立體化素質(zhì)教育論,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5.
[2]劉慧:小學德育實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6 .
[3]張寶臣:班主任工作操作策略,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