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芬
[關鍵詞]運籌學;考核;改革
高校目前處于轉型發展時期,傳統的運籌學考試模式已經不能適應高素質的培養應用技術型人才需求。因此,本文通過分析運籌學的特點及教學中現存問題,從而找到能解決問題的考試改革措施。
一、引言
運籌學是從二戰中發展起來的新興學科,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運籌學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內容體系,包含了如線性規劃、整數規劃、動態規劃、目標規劃等、圖論等眾多分支,這些基本理論主要研究如何合理利用現有各種資源,以使其效用得到最大化地利用,為決策者提供科學的決策依據。因此教育部把運籌學列為經濟管理類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運籌學課程在各高校培養能夠適應地方經濟發展所需要的應用技術型人才過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目前各高校檢驗教師教學質量以及學生學習效果的一種常用手段就是對課程進行考核。傳統的對課程考核方式就是期末集中考試再輔助一定比例的平時成績給每個學生一個最終的綜合成績,這種考核方式以期末成績為主,往往會導致學生只會考前突擊復習,將學習重點放在對知識的死記硬背上,不能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能動性和創造性,也會打擊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和專業興趣。因此,非常有必要對轉型發展時期的經濟管理類專業《運籌學》課程的考核方式進行改革,改革能夠樹立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激發學習專業課程的自覺主動性。
二、經濟管理類專業《運籌學》課程的特點
(一)系統性
運籌學具有系統性,也就是說其研究對象是目標系統中所有人、財、物等資源,以目標系統整體利益最大化為目標,綜合分析人、財、物等各子系統之間的相互關聯、相互作用及其對目標系統所產生的影響,用合理的理論和計算方法去統籌優化各資源使用路徑,最終達到目標系統的整體利潤最大化或成本最小化。
(二)最優性與滿意性的結合
運籌學求解的目標是尋求整體最優或局部最優。但在現實中,由于受到諸多條件的限制,有一些問題往往很難達到最優解,這時候決策者就會退而求其次,用滿意解代替最優解,因此說運籌學是最優性與滿意性的充分結合。
(三) 多分支的學科交叉性
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運籌學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內容體系,包含了如線性規劃、非線性規劃、運輸問題、整數規劃、動態規劃、目標規劃、圖論、排隊論、存儲論、決策等眾多分支。并且這分支的求解充分利用計算機軟件技術,將運籌學與計算機技術融為一體,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具有多分支的學科交叉性的特點。
三、《運籌學》在獨立學院信管專業的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數學基礎較差
從學科分支來講,運籌學屬于應用數學的一支,因此運籌學的很多理論都需要有數學方法作支撐,而獨立學院的學生群體總體位于當年參加高考學生的中下部,很多學生的計算能力、理解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推理能力較弱,因此可以說三分之二的升學對數學的學習有一種天生的恐懼和排斥心理,在運籌學的學習過程中存在很多困難。
(二)過于注重理論知識的講解,缺乏在實際問題的運用
通過自己多年運籌學教學經驗以及與其他講授運籌學課程的老師交流,發現目前運籌學教學過程中只重視基礎公式的推導和解題過程的講解,課堂上絕大部分時間都在講授理論知識,缺乏在實際問題的運用的講解,使得學生未能了解和掌握所學理論知識到底如何解決遇到的實際問題;同時把理論和實際割裂開來,使得運籌學的教學變成純粹的較為枯燥的數學教學,降低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能達到預定的教學效果。
(三)學生課余學習動力不足
信管專業課程具有面廣、量大的特點,因此學生要想掌握本課程的內容必須在課余時間進行充分的預習和復習,然而由于目前理論課堂教學與實際相脫節,以及獨立學院學生對課程實用性的盲目追求,運籌學這一理論性較強的課程很難。
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課余時間很少有學生主動去學習運籌學。即使任課老師通過強制手段布置課后作業并記入期末考核成績來彌補這一問題,由于缺少有效監督控制機制,仍然會有一部分學生往往通過抄襲他人或者百度答案借鑒來完成作業,達不到復習鞏固的效果。
(四)課程考核手段單一
目前很多高校的教學考核評價仍舊采用傳統的閉卷考試的方式進行,這種只注重結果的考核評價方式忽略了平時的教學過程,導致學生只會考前突擊復習,將學習重點放在對知識的死記硬背上,不能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能動性和創造性。
四、運籌學考核體系改革實踐的方案
鑒于運籌學教學及考試中都存在一些問題,為了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需要對原有的教學體系進行調整,教學體系的改革必將促使考核制度的變化,確保考核方式與教學方式能夠真正適應培養應用技術型人才的需求。
(一)運籌學考核體系改革的指導思想
為適應培養應用技術人才的需求,運籌學考核體系在改革的時候應該要遵循以下指導思想:在考核中弱化復雜的計算,同時突出實踐動手能力的重要性;加大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的比例。復雜的計算過程可以用計算機軟件來替代完成,但是實踐動手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確實計算機不能替代完成的,因此要成為一名合格的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實踐動手能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大學生應該培養的能力素質,也是課程考核時要逐漸關注的方向。
(二)運籌學考核體系改革實踐的具體方案
1.構建多元化的考試體系
以往“運籌學”考核主要以期末的閉卷考試為主,這就導致很多學生的應試心態,學習純粹是為了考試,不能很好地反映學生的創新意識與思維,因此對學生的考核方式也要相應的改變。要改變運籌學課程當前單一的期末考核形式,要將考核多元化。例如階段測評、平時課堂教學中的課堂參與度、實驗課程中的上機練習報告等都作為課程考核的一部分,形成以能力為導向的多元化考試體系。
2.覆蓋全面的考試內容
目前“運籌學”大多是3學分45課時,要想在45課時內把運籌學所有分支講完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很多任課教師基本都是只講最基礎、最核心的分支知識點,其他內容布置給學生課下自我學習,這部分內容也沒有納入考試范疇,這就導致大多數學生消極甚至放棄這部分的學習,致使對運籌學體系沒有一個整體的認知。如果能夠把這部分自學內容也適當納入考試體系,就可以保證學生在掌握好課堂學習內容的基礎上,同時督促學生在課余時間的自我學習完成教師布置的自學學習內容,及解決了學生課余自主學習動力不足的問題,也能培養學生的學習及創新能力。
3.改革成績評定方式
目前,“運籌學”考試的成績評定方式為:平時成績(30%)+期末考試成績(70%)。改革后要變化目前的這種評分方式加大對實際問題的解決能力的考核,比如可以引入在平時實驗課程中的表現成績,通過實驗方法的選擇、軟件操作熟練程度、與其他同學合作程度等綜合得到現場評定成績。
4.注重考核結果的分析
考核的真正價值在于對教學過程及教學質量的評價。因此,在考核結束后任課教師要認真去分析每一份試卷、實驗報告、學生成績等,以此來卻確定是否達到了預定的教學效果、學生對運籌學課程的理解掌握程度及還存在的問題,為下一輪的教學過程提供指導,實現教學質量的持續上升,最終培養出合格的應用技術型人才。
結 語
以培養應用技術型人才為導向的運籌學課程考核改革將有利于實現應用技術型人才的培養目標,通過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考核理念、考核內容、考核方式等的變化,高校將為社會培養出更多綜合素質佳、動力能力強的高素質專業人才。但是我們同時也應該看到,運籌學考核方式的改革,不應該僅僅是任課老師的事情,要高校的教學管理部門、教師、學生共同努力配合才可以完成,只有這樣考核才能真正發揮其檢驗和導向作用。
基金項目:中原工學院信息商務學院教研教改項目資助( 項目編號:jg1704)。
參考文獻:
[1] 韓伯棠。管理運籌學第四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02).
[2]關葉青,崔鵬展.基于管理類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運籌學課程教學改革思路探索[J].高教學刊,2018(14).
[3]潘珠.高校運籌學課程教學方法改革探討[J].駕馭教學論壇,2018(018).
[4]苗菲.淺談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計劃下針對高校經管類專業高等數學課程的考試改革[J].才智,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