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信息素養 信息素養教育 公安院校
作者簡介:麻薇,寧夏警官職業學院信息與安防工程系,副教授,研究方向:數據庫應用技術、計算機網絡應用。
中圖分類號:G64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11.218
公安科技信息化建設是科技強警的重要戰略,近年來,信息化技術應用警務實戰取得了很多成果,促進了公安隊伍整體戰斗力的提升。另一方面,伴隨著公安工作的轉型升級,科技信息化建設也面臨著諸多問題。其中,信息化人才短缺,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弱等問題日益凸顯。提升公安后備人才信息化應用能力是促進問題解決的持續路徑。在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中有了明確的部署,其中關于“信息素養全面提升行動”的內容。信息化應用能力僅僅是信息素養內涵中的一部分,信息化應用能力體現了學習者通過學習獲得的結果,而信息素養體現了學習者與信息生態環境相適應,通過持續學習、自主探究、批評創新等行為滋養出終身學習的素養。因此,本文將從信息素養的角度,探索我院公安后備人才信息素養教育相關問題。
信息素養概念萌芽于20世紀70年代,源于文獻檢索能力的需求,保羅·澤考斯基描述信息素養為:“利用多種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資源使問題得到信息解答的技術和技能”。20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末是信息素養的發展期,由單純的文獻檢索能力,逐漸轉向突出信息在解決問題和決策中的作用。美國圖書館協會在其發表的信息素養研究報告中界定了信息素養,即“要想成為具備信息素養的人,必須能夠明確何時需要信息,并且具有查找、評價和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20世紀90年代至今,是信息素養發展的演化成熟期,將信息素養放在信息社會的大背景下來思考,信息素養包括了信息意識,信息知識、信息技能、信息道德,后期,信息素養的人文屬性得到彰顯,批判、評價的信息能力得到重視。美國學院和學校協會南部院委員會提到:“具有確定、評價和利用信息,成為獨立的終身學習者能力”。由此可以看出,隨著信息技術的變革和信息社會的發展,信息素養這一概念歷經產生、發展、演變、豐富的過程,它的內涵由原來的單一的信息技能,逐漸演變到在信息生態環境中,具有批判性、評價、利用信息的終身學習能力。當前,信息素養成為了多元、動態的概念,其內涵和外延,隨著信息技術變遷、創新行為和自主學習能力的變化而不斷被賦予新的要求,在圖書情報和教育領域得到了廣泛關注和應用。
(一)公安院校學生信息素養界定的原則
公安院校學生信息素養的界定,筆者認為要遵循兩點原則,第一,關注公安院校學生的雙重角色、關注信息素養的內涵演進、關注新時代人才發展要求。即是綜合考慮在校公安學子和未來干警的雙重角色,在《教育信息化2.0 行動計劃》、《公安五大能力建設內容》《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背景下,全面分析對公安學子的信息素養的要求;第二,關注信息素養時代內涵特征,即在ACRL先后發布的《高等教育信息素養能力標準》和《高等教育信息素養框架》國際背景下,將公安學子信息素養培養和科學探究、批判創新、終身學習相聯系。
(二)公安院校學生信息素養的界定
以上述界定原則為參照,筆者認為“基本信息素養”“學習素養”“干警基本素養”構成了公安院校學生信息素養,以上三個方面關聯緊密,相輔相成。其中,重要的基礎是基本信息素養,無論學生身份,還是未來公安干警身份,都應具備信息知識、信息技能和信息安全等方面內涵的信息素養;學生學習素養是高階素養,它在基本信息素養基礎上,發展出科學探究、批判思維、創新意識、協作能力等有利于公安學子長遠發展的信息素養;預備干警基本素養則聚焦于學生未來的干警角色,結合公安警務實戰,所需具備的信息化應用知識和技能。
1.基本信息素養
公安院校學生信息素養的基礎是基本信息素養,也是信息素養最核心的內容。基本信息素養包含了信息意識與安全、信息倫理與道德、信息知識與技能。其中信息意識與安全,即對有用的信息有敏銳意識把握,對重要的信息有安全意識保護。信息倫理與道德,即使用信息和信息工具時,遵守相關道德準則、學術引用規范、相關的法律法規。信息知識與技能,即信息獲取、信息評價、信息組織、信息加工以及信息應用過程中涉及的信息技術知識和技能。
2.學習素養
公安院校學生的學習素養是促進公安學子終身學習的核心素養,也是信息素養的高階體現,它包含了“科學精神”和“學會學習”兩個方面的核心點,科學精神指具有反思、批判、不斷追溯探究信息真相的精神,學會學習,指能夠有持續學習的行動能力,還要有學習進步的成長能力。
3.干警基本素養
干警基本素養是公安院校學生成為干警后,應該具備的干警信息素養,是信息素養的職業特性體現。體現在信息意識層面,在信息技術不斷變革的時代,具有探索信息技術解決警務實戰問題的意識,知識和技能層面上具備對大智移云時代主要技術的基本認識和理解,具備一定的信息搜索、信息整合和信息技術應用技能,并將其和警務實際工作整合的能力。
(一)信息素養教育理解不足
信息素養這個概念經歷了40多年的發展,經歷了萌芽期、發展期和演化期三個階段的演變。近些年,伴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革新,這個概念有了更豐富的內涵。通過調研發現,大多數教師對于信息素養內涵的理解較片面。即有的認為萌芽期信息技能的獲得就是信息素養的全部,有的認為發展期關于信息的技能、道德和意識是信息素養的全部,極少數關注到演化期信息素養在科學研究,探究學習,批判評價及終身學習的內涵。
(二)信息素養教育重視不足
目前,我院15個高職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中,關于人才培養目標及規格描述中,只有法律事務、司法信息技術、安防防范技術3個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涉及了信息素養的培養目標,但是并未體現出信息素養培養的體系和評價標準。從專業教師角度來看,在專業課程授課過程中,對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重視度不夠,輕視了信息素養的養成對于專業內容學習的促進作用。從學生角度,面對龐雜的信息資源時代,較少地思考個人信息素養的刻意訓練。
(三)信息素養培養課程設置不合理
目前,我院共15個高職專業,其中12個高職專業中涉及信息技術的必修課程為計算機基礎,而選修課中沒有涉及信息技術類課程,因此,對于這12個高職專業學生來說,僅靠計算機基礎這門課程,學生所學習的信息技術知識和技能完全不能承載新時代對大學生信息素養的要求。選修課中設置信息技術類課程有十多門,這十多門課程的設置目標偏重于學生的信息技術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對于學生掌握信息技術科學探究、批判地獲取有用信息的素養培養較弱。
(四)學生信息素養總體水平不高
目前我院在校生多為00后學生,他們這一代是信息時代的原住民,熟悉并且適應信息時代、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生活方式,但是,學生的信息素養總體水平并不樂觀。通過調研發現,學生的信息技術知識和技能呈現碎片化,不系統的特點。業余時間運用互聯網,多是聊天、購物、游戲等休閑活動,利用信息資源獲得有價值知識學習的情況較少;即便想去搜集有用信息,但面對網絡的海量資源常常手足無措,找不到重要的檢索資源;很大一部分同學,學習3年沒有進過圖書館,即便去過也是一些簡單的借閱活動,對于圖書的擺放分類不了解,沒用利用校園圖書館資源查找有用信息。
(一)理清信息素養教育的目標和內涵
在新的視域下,對信息素養概念內涵教師要有全面認識,以此為基礎,樹立信息素養教育目標。明確信息素養教育的基礎,即是不斷發展變化的學生信息活動模式和信息方法與手段。通過信息生態環境中各種信息活動拓展信息素養內涵,信息素養的技能范疇從傳統的對信息的查找、評估、理解與獲取能力擴展到對信息的使用、整合、生產以及在多種參與式信息環境中共享信息并開展合作的能力。信息素養的人文素養范疇,即信息素養的養成過程即是在對信息的科學研究探索過程中,批判性地選擇吸收,創新性地制造新信息,在信息的消費者和信息的制造者迭代切換,促進持續學習,個人終身成長。
(二)信息素養教育導向的課程體系設置
傳統的信息素養培養,通過計算機基礎,或信息資源檢索一兩門課程展開,內容較為單一,難以承載信息素養教育的目標。可以構建新生入校培訓、專題講座、專業課程、大學生創新創業課等不同方式,以信息素養教育為導向設置教學內容,體現信息素養培養目標,形成漸進系統的信息素養課程體系,將信息素養教育融入到學生學習生涯各個階段,促進學生成長成才。
(三)信息素養教育導向的教學模式選擇
通過文獻調研發現,信息素養下教學模式改革實踐還有待加強,在不多的實證研究中,信息素養視域下基于翻轉課堂的實證研究,以及基于項目式學習的實證研究方面有一些較為成熟可以借鑒的經驗。移動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各種便利的助學APP出現,使課前預習和知識學習、到課率、多場景互動討論、課下答疑解惑、群組學習等方面得到充分保障。以項目式學習為主的學習方式,突破課程和課堂的局限性,組織多專業、多部門,以項目為中心,有利于信息素養的協同合作,探究學習方面的目標達成。
(四)跨專業,跨部門協同培養信息素養
構建學院教學管理者、一線教師、信息化環境構建管理者、圖書館教輔多方合作局面,以信息素養培養為導向,在教育教學管理政策,專業教學與信息素養培養滲透、信息生態環境搭建、信息資源建設等方面進行重構及優化,創設有利于信息素養培養的良好生態。
信息技術的飛速變革,帶來了信息素養概念演變得更加泛化、開放和靈活,有了更加豐富的內涵和外延。以信息素養教育為抓手,落實立德樹人重要任務,要理清信息素養的發展,變化,演進,在變化中把握信息素養的基本內涵,形成信息素養教育的目標,從實際出發,找準關于信息素養教育教學的問題,對準目標,梳理信息素養教育的相關內容和任務,加強建設,是推動信息素養教育教學的基本路徑。
參考文獻:
[1]符紹宏,高冉.《高等教育信息素養框架》指導下的信息素養教育改革[J].圖書情報知識,2016(3): 26-32.
[2]李毅,邱蘭歡,王欽.教育信息化2.0時代師范生信息素養測評模型的構建與應用——以西部地區為例[J].中國電化教育,2019(7): 91-98.
[3]徐菊香.信息素養通識課翻轉課堂的設計與實踐[J].圖書情報知識,2018(4): 119-128.
[4]張長海.信息素養多維視閾下課程體系建設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6,37(8): 86- 91.
[5]辛濤,賈瑜.核心素養落地的幾個關鍵問題[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9,33(7): 1-9.
[6]高冉,毛蕓.基于微視頻的課內翻轉模式在研究生信息素養教育課程的實證研究——以北京師范大學為例[J].情報探索,2019(3): 69-73.
[7]劉桂賓.在情境中理解信息素養——《高等教育信息素養框架》探析[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9,37(4): 8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