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合同解除 異議權 撤銷權
作者簡介:周超,湖南云天律師事務所,律師。
中圖分類號:D923.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11.227
(一)合同解除異議權的行使途徑
1.合同解除異議自力救濟條件不成熟。《合同法》中明確指出合同解除的認定從送達時就開始認定為有效,關于此項規定,許多的法律學者有所爭議,由于在民事法律方面,合同雙方處于同等的位置,所以如果合同解除的通知可以在通知達到時就有一定的法制效力,同樣的,關于合同解除的異議權的開展也必須通過更多的途徑開展施行,就像當事人書面表達以及口述等等都應該具有一定的合同解除異議權利的有效性。不過需要認定的是,合同的解除權僅僅為結束合同的權利義務中的一項權利,法律必須要給予了其具有結束合同的法律依據。
2.合同解除異議權正確行使方式——訴訟或者仲裁。一是由于合同解除異議權作為“訴權”的本質,所以如果異議人要保護自己的相關合同權利,不認同解除人進行合同解約的法律依據,就必須要經過法律的訴訟或者仲裁機構進行法律介入;二是法律規定的合同解約的通知開始有效就也就表明如果需要再次認定被解除的合同的有效性的時候就必須要有一定的法律機關的介入,才能確保合同的真實有效性;三是通過訴訟以及仲裁的法律途徑能夠更加準確有效的解決合同的有效性問題,能夠提高解決問題的效率。
(二)合同解除異議權的行使效果
1.合同效力狀態的變化。法院給予的合同解除送達被解約人的時候,此時的合同解約開始有效。也就是,這時的合同效力將不存在,這滿足《合同法》的規定,同時也是合同依法解約后的要求。這樣的無效情況一般應當持續到法院以及仲裁出具認定“合同解除無效”的裁決之后,經過這樣的裁決,此時的合同在合同解除通知送達之日還是有效合同,也就是說此合同從沒有被解約,認定“合同解除無效”的認定說明合同解除的無效性,還需要繼續履行合約,此時的合同從一開始就沒有失去效用,只不過因為解約方的一些行為,暫時的使合約休眠,同時因為由于合約雙方的法律行為,必須通過法律的裁定,使得合同繼續依法履行,而這樣的司法審定即在法律上維持了合同的基本原則,同時也保護了合同雙方的合理的法律要求和權利的要求并且維護了雙方交易的安全。
2.人民法院或仲裁機構對合同解除異議進行實質性審查的必要性分析。首先,過期的異議不能代表合同解除權的不存在。依據解釋(二)第二十四條作出的三個月的異議時間,僅僅從法律條文上來解釋,如果被解約人于合同解除通知開始有效的三個月時間里沒有異議,合同就為解除狀態;不過這一條沒有考慮到逾期異議不可以彌補合同解除權的不存在,而且還可能導致一些惡意違約的解約人胡亂申請解約法律通知,然后得到非法利益。其次,被解約人的不回應不能認定為在法律上的同意,或自己對于自身權利的保留。最后,確保合同的約定有效性是確保交易公平的前提。僅僅從理論上來講,實際的法律流程為“享有合同解除權→解約”和“沒有權利解約合同→提出解約異議→合同依然生效”這樣的模式即遵守了法律要求同時也能確保合約在法理上的平穩運行,不過如果出現司法部門的審查真空,其運行結構就容易變為“沒有權利解除合約→解除合約”,將導致合同中的各方在法律中關系中變得混亂,無法再確保交易的公平公正,也就無從談起法律的公平公正性。
(一)對《合同法》第九十六條的論述
1.《合同法》第九十六條的對合同解約的異議進行立法的本意在實際行為上認定了合同解除權施行的途徑,也就是說在滿足第九十三條和第九十四條規定的合同解除權的要求下,合同解除權主要通過通知的途徑開展,同時最終實現。不過法院考慮到,合約雙方關于第九十三條和第九十四條的解讀不相同以及在正常的法律開展時,就會導致出現不能全部達到第九十三條和第九十四條的要求的合同解除權,其結果為使得合同解除關系出現分歧,法院在考慮到法律的預見性上對于第三句進行了說明,如果出現爭論,能夠申請法院或則仲裁進行認定來確定是否為有效解除。而法院在考慮到怎樣維持已經簽約的合同能夠保持其有效性才是制定合同法的最本職要求,法律規定中要求的“確認之訴”出現,能夠有效的避免通過長久的訴訟要求活動的進行。
2.解約方給出的確認之訴的研究《合同法》第九十六條的要求關于合同解除異議權能夠被看作是對被解約申請的認定合同是否有效的訴權,同樣的,解約方相對應的有沒有可能也提出這樣的確認之訴呢?關于這種情況的認定就需要看解約方給出的認定解約的訴訟有沒有滿足《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的規定也就是:(1)當事人的行為;(2)被告人的行為;(3)申請訴訟的原由;(4)訴訟歸屬地的要求。第一,解約方必須為合同簽訂的一方,即達到了當事人適合的規定;第二,被告的一方為合同的被解約人,滿足了被告明確的規定;第三,有沒有比較具體的解約的緣由,其過程為利益確認過程,合同一方開始行使解除權,說明雙方開始對于合同出現異議,不過可能被解約人還認為有必要確認自己的權益,所以其提起的確認合同解除的訴訟,將進一步認證合同解除的效力,確保自己的交易安全,所以被解約人有應該被保障的利益;最后,這樣的確認之訴一定是為法院所確認的。
(二)對《合同法司法解釋(二)》第二十四條的評述
解釋(二)第二十四條法院認為《合同法》第九十六條中關于合同解除異議權可能導致合同會變成一種不在具有約束對方行為的情況,所以希望經過三個月的異議權的有效時間,能夠使得合同約束力盡快落實并取得雙方認可,使得合同合理合法,不過由于關于《合同法》第九十六條認定的合同解除異議權的理解存在誤解,使得這一條款有很大的局限性。
1.合同關系的穩定不能依靠法律強制。且不說“三個月”的異議期的法律定義為何,僅僅能夠正確的解讀《合同法》第九十六條的要求的合同解除異議權的權利性質就能夠發現,這只是關于被解約方能夠把握確認合同解約的一種提醒,對應的解約方由于有相同的地位也能夠申請該確認之訴,這時解約方和被解約方相互的訴權在與民事法律的結構中就互相沖突,所以合同解除確認后,解約方可能更加迫切要求解除合同的約束,而被解約方可能考慮到要求更長時間的符合合同要求的規定的想法,所以即使沒有法律要求的三個月的異議期,雙方基于自身利益也可能更趨向于考慮到《合同法》第九十六條認定的合同的狀態。
2.實質審查的必要性架空解釋(二)第二十四條的規定。2013年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關于對浙江高院的關于怎樣適應《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二十四條的要求,其在給出的回復中表示根據《合同法》第九十六條的要求通知對方解約時一定要符合第九十三條和第九十四條規定的要求,才能發確認解約的法律要求。通過回復能得出這樣的結論,最高法認為必須是滿足合同解約要求,解約人要求的解除權才算是真的起到了合同解除的效力,其表達出最高法院認定的合同有權解除是作為審查合同解除異議權的原因,而人民法院確認合同解除的認定只能通過實質審查開始。
合同解除權異議權權利屬性應是訴權,只能通過訴訟的方式行使,《合同法》第九十六條第三句僅僅是善意提醒被解約人在面對突如其來的合同解除時,可以提起確認合同解除效力之訴,而在審理合同解除異議訴訟時,由于合同解除權存在與否直接關系到合同的效力,人民法院應當進行實質性審查,以確保合同法律關系中權利公平,進而架空解釋(二)第二十四條的相關規定。
參考文獻:
[1]柯嬋娟.論合同解除權的異議期限[J].武漢交通職業學院學報,2018,78(2):44-48.
[2]王雙.淺析合同解除異議權[J].法制與經濟,2018,445(4):15-17.
[3]合同解除通知與異議期間:爭議及法理[J].人民司法(應用),2018, 828(25):107-113.
[4]婁天宇.淺議實務中合同解除異議權的分化適用——兼論《合同法》解釋(二)第24條的完善[J].廣西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