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永芳
摘 要:《綱要》指出幼兒園應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游戲我們大家都很熟悉。但是什么游戲是幼兒真正喜歡的游戲?快樂游戲。怎樣的游戲能促進幼兒有深度的學習?幼兒根據自己的意愿開展的游戲。基于這樣的思考,我園開展了戶外自主性游戲的探索,讓孩子們在戶外活動中真正體驗游戲的快樂,自然成長。
關鍵詞:快樂游戲 自主性 自然成長
一、為幼兒提供充足的時間、空間,讓幼兒自由成長
在時間上我們盡量給幼兒提供大時間段,從一些細節上入手,如幼兒進行自主的喝水和小便,為幼兒提供盛放水杯的小筐子,為保護幼兒的隱私我們還為幼兒提供了溫馨簡易的戶外廁所。這樣就減少了戶外集體喝水小便的繁瑣,保障幼兒充足的活動時間。在設計戶外自主性區域活動時我們會考慮怎樣讓幼兒有足夠的游戲場地,從學習安吉游戲開始,我們看到現階段幼兒園戶外場地創設的基本趨勢,就是從單一的“運動場”到多樣的“游戲場”的轉變。教師團隊進行教研,設計出幼兒喜愛的創造性游戲區域,自主性運動類活動場地和水和泥為主的科學探究類活動。我們把戶外活動場地劃分為:創造性游戲類活動場地、運動類活動場地、科學探究類活動場地。創造性游戲主要包括娃娃家、野戰營這樣的角色還有建構游戲、沙水泥巴游戲和涂鴉游戲;我們還提供了幼兒自主搭建的大型運動區域和移動性游戲區域;另外水墻、玩水區域和種植區供幼兒進行科學探究類活動。
二、為幼兒提供自主活動的權利,讓幼兒自己成長
在我們以往的集體戶外活動中,不論以游戲為主的戶外集體游戲活動,還是技能性的訓練活動,幼兒戶外的時間,鍛煉的目的達到了,但是幼兒的自主性游戲活動時間不足。也是基于此的思考和反思,我們在戶外活動中,提供給幼兒喜歡的東西,設計一個個真的游戲,讓幼兒能在正游戲中進行深度的探索和學習,讓孩子真正玩起來,玩出名堂。
沙子具有流動性、可塑性強,可重復利用,玩沙能為孩子們帶來無數變化和樂趣,豐富孩子們的想象力,提高孩子們的動手能力。我們為幼兒提供了大的沙池。孩子們想要挖一條小河,那就動手開干!老師提供材料,剩下的就交給孩子!衣服濕了、臟了沒關系,滿頭大汗沒關系,玩兒得開心才是最重要的。每天放學之后會發現孩子們仍然依依不舍離開,這就是幼兒自主性游戲,真游戲對幼兒的魅力,在游戲中,我們可以看到幼兒的合作,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幼兒的想象、創造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等都在真游戲中得到深化的發展。根據孩子對沙子的喜愛,我們還創設了篩沙、洗沙、染沙、沙畫、做沙瓶等沙工坊的游戲活動。因為喜歡,所以專注,在沙子的世界里,孩子們玩出了快樂,玩出了藝術。
水是無色透明的流動性液體,看得見,摸得著,卻抓不住,神秘莫測,非同一般玩具。水游戲對幼兒來說,更是變幻無窮。我們創設了水墻。彎彎曲曲的流水渠道,可以鍛煉孩子們的手眼協調能力,還可以幫助孩子形成預測力。下一步,水會流到哪里?在探索的過程中,孩子們自己為思考:(1)水可以從不同的地方進去;(2)水會從這里出來嗎?(3)讓我試試關上這個水管;(4)把它打開會怎樣?在水世界還可以探索有的東西會浮在水的上邊、有的東西會沉到水底,水可以不斷地變幻,我的玩具在水中怎么變形了?在這些活動中,幼兒是游戲的主人,這樣既能支持幼兒廣泛的自主學習和探究活動,也能引發幼兒的深度學習。
三、為幼兒提供鼓勵和支持,讓幼兒自然成長
陳鶴琴先生說:“我們中國人往往輕視游戲,把游戲當作調皮的活動……這種把讀書與游戲孤立分離的看法,完全是錯誤的。”當我們把游戲還給幼兒,尊重、信任、讓幼兒做游戲的主人時,會發現他們會給你一份大大的驚喜。
在建構區,以前教師對孩子的游戲總是會千叮嚀萬囑咐,這個工具一定要這樣操作,那個房子這樣搭才不會倒。這會導致孩子不敢放開玩、不會玩出新花樣。教師不再是游戲的主導,而是站在兒童的視角來看游戲,才能真正去關注幼兒,保護和支持幼兒的游戲自主權。游戲,出發點就是為了幼兒本身。今天我要建構一座城堡,那我們自己來設計,做自己的建筑設計師,設計好了幼兒自己來搭建,孩子們在戶外搭建的空間變大,他們的創意也無限發揮。野戰營中,孩子自己會組織游戲,孩子們戴著帽子,端著槍支,個個都像神奇的小戰士。孩子們真的是天生的表演家,他們完全沉浸在角色中。滾、翻、匍匐前進、攀爬、跳躍,成為孩子們歷練的場地。戶外野戰營游戲活動給孩子們帶來了全新的新鮮感和趣味感,也讓孩子們感受到團隊合作的快樂,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們在這些自主游戲的組織中增強了交流、組織等能力。
在戶外自主性區域活動的探索中,我們把游戲的權利還給兒童,讓孩子們在游戲中享受到快樂、自由和驚喜,在真游戲讓幼兒自由、自己、自然成長,讓孩子們成為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