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 曦,劉彥彥,王正瓊,張玲燕
(銅仁職業技術學院 藥學院,貴州 銅仁 554300)
《無機及分析化學》是高職藥學類專業的必修課程,同時對后續的《藥物制劑技術》、《藥物分析》、《藥品質量檢測技術》等專業課程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做好該課程的教學工作,不僅能提高學生的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相結合的綜合素質,也能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
傳統的教學模式形式單一,考核方式陳舊,忽視了學生作為認知的主體在學習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不利于改變學生原本不端正的學習態度以及培養學生的積極性和創新性,使學生喪失學習興趣,很難達到教師預期的教學效果。隨著教學條件和環境的不斷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再適應職業教育的發展。

圖1 OBTL教學模式實施過程
OBTL(Outcomes Based Teaching and Learning)教學模式是根據確定預期產出的學習目標和成效,針對性地設計課程體系和教學活動,通過制定標準進行學習成效的評估[1-2]。OBTL模式首先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起到引導和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和提升能力的作用。同時明確了學習目標和成效,整個教學過程的實施都是圍繞“預期學習成效”展開,并且強調通過制定標準的評估體系,促使學生不斷地改進學習方法,以達到預期的學習成效,使其具備職業崗位能力,如圖1所示。
(1)根據課程在專業人才培養所做的貢獻或者職業崗位能力的需求,確定課程教學目標。例如,《無機及分析化學》的崗位能力需求為:熟練并規范地進行常見的化學分析操作,并能夠在QC及相關崗位上簡單地分析藥品的成分。在此基礎上分別確定課程的三個層面的目標:
知識目標:掌握溶液標度的計算方法、緩沖溶液的作用及溶液pH值的計算方法,理解數據修約、分析誤差的處理和數據結果的表示方法,理解四種滴定分析方法的原理;
能力目標:熟練操作四種化學滴定分析和儀器分析,分析檢測過程出現的問題;
素質目標:建立團體協作的理念;形成較強的安全、環保及應急處理的意識;遵守實事求是的原則。
(2)采用模塊和任務相結合的方式組織教學,通過化學分析過程建立課程內容結構,分解教學課程目標并設計相對應的學習成效,如表1所示。

表1 教學任務與對應的學習成效形式
教學設計強調以學生的“學”作為中心,利用合適的教學方法和手段,設計教學環境或教學過程以達到相應的學習成效。對于《無機及分析化學》課程可以充分運用“課前學習,課堂答疑,課后總結”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進行設計[3]。
教師在課前根據教學任務把陳述性知識的慕課、微課、PPT等相關教學資源上傳至網絡資源共享平臺,便于學生學習。針對相應的知識點設計練習題并設置學習進度,以檢查學生學習情況,評估學習效果。在課堂中,教師的主要作用是幫助學生用陳述性知識解決功能性問題[4]。首先可對陳述性知識的重點難點進行概括,然后引入相關的問題、案例或主題,運用小組合作模式進行分析、討論,在規定時間形成答案并展示討論結果,同時老師給與相應的指導以糾正錯誤,補充完善,最后由小組給出課程知識小結。課程結束后,教師根據學生學習成效布置針對性的練習。
制定學習成效的考核評價標準必須堅持科學、公平、公開、可量化、易操作的原則。整個課程的考評結構可按照出勤情況、作業情況、實訓操作、理論考核四個部分按照比例進行綜合評分。出勤情況、作業情況、理論考核可由學習共享平臺根據學生的完成情況自動給出評分,實訓操作則分為酸堿滴定操作、沉淀滴定操作、配位滴定操作、氧化還原滴定操作、實訓綜合考核五個項目以小組為單位綜合給出評分,每個項目可參考技能競賽的評分標準,按照操作步驟、準確度、精密度、分析報告及展示匯報五個因素綜合評分。
“成效為本”的OBTL教學模式的實施將改變以“教師為中心”單一教學模式和傳統的“一張試卷定成敗”考核方式。通過不斷地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效,鼓勵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主觀能動性,使其具備人才培養所需的職業崗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