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娟
摘 要:我國的國家寶藏——圖書藏品和文物藏品,是分別放置在圖書館和文物保護館內的,這些地點的保存手段和保護手段,甚至是利用方式和展覽方式都與藏品保護息息相關,為了確保藏品的安全性,這兩大貯藏機構常常是各自負責各自的管轄,并不存在交集,然而這種隔離式的安置手段導致文化保護人員的培養方式也存在斷層現象。現提出“藏品-分類保護技術-人”三維一體的技術模式,讓它們聯系更為密切,更好地為我國的國寶維護工程服務,為國寶事業添磚加瓦。
關鍵詞:國家寶藏;保存手段;管轄;斷層
1 引文
圖書藏品,文物藏品在某種方面是屬于一類資源,同為文化載體類屬于國家寶藏,并且它們在維護、展覽和保存方面存在諸多的相似之處。作為國家寶藏的藏品會在適當的時候展出,適時地進行維護和修補,甚至進行文化研究和教材編排都是不可缺少的。在我國存在一定的文化產業維護人員,然而長期以來,這類人才因為歸屬的部門不同和類別年代屬性不同,常常屬于隔離式斷代的模式,在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和文化繼承傳播的今天,將此類人員進行‘一站式的保護訓練模式,是迫切需要和完善的。
而這些藏品的研究科研人員,雖然是隸屬于相似的工作之中,都是對藏品的維護和保修,但是因為存在一些分配的專業壁壘和學科特征不明顯的特點,這樣造成的專業壁壘漏洞致使相關的教學機制很難產生出跨專業的人才,尤其是像在對文物和紙質藏品維護上面的專門人才。這不利于文物和圖書的保護和維護,更加對我國文物發展造成了極大的阻礙,讓人才無法適時的利用起來。而本文通過淺顯的探討和分析,試圖構建“藏品-保護分類技術-人”的三維一體多方面的人才培養機制。
2 圖書、文物保護整合的內在依據
2.1 圖書、文物保護研究對象的相似
因為藏館在文物的貯藏和展示方式都在以最小的損害或者無損害的情況下進行文物的保存和收藏,其中主要的功能是以收、藏、管、用四個項目為中心,因為個別類型的原因,有的紙質收藏品多,文物保護所的收藏對象相對于較復雜。雖然藏品的貯藏手段、載體形式和歷史價值或意義不同,但都是文化載體,都屬于寶貴的文化資料和歷史見證。因為存在的機制不同稱謂不同,比如說在圖書館的文書稿件叫做古籍,而在文物保護所則被稱謂是文物。究其本質,都是重要的國家寶藏。
對于紙質藏品館來說,大多的藏品都是古籍類,它們有的是紙張類,有的是絲織品,而文物保護所因為情況不同而存在陶瓷、青銅等不同的情況。就其材質不同,它們的貯藏手段和側重點也不同,甚至在相同的情況溫度差異下,老化速度都是不同的。比如說書畫等手稿類文物講究的是保存紙張材體,講究的條件較多,而瓷器和青銅的老化相對較為容易控制一些。
外界條件的影響因素,比如庫房和保存方式、溫度等因素,圖書等手稿類文物的要求比較高,并且對庫房和設備的控制因素很相似。這類文物的保護和保存首要需要從其材料類型來考慮,對它們的老化程度和延長其老化速度的研究是主要課題,做好預防在先,防治在后的兩手準備,并且在這方面,圖書館和文物保護所的貯藏和防范手段很相似,措施也基本相同。
2.2 圖書、文物保護研究對象的差異
對于文物的保護,國家每年花費大量的資金和專業技術人員來測定其溫濕度標準和放光標準等等貯藏保存因素,并且這些因素和數據其實存在一些交集,尤其是在文物保護所的紙類文物的保護和貯藏展示方面。
而濕度和溫度的標準,文物保護所和圖書館其實是一樣的,在《文物保護館建筑設計規范》(JGJ66-91)中提到,對于設置空調等空氣調節設備中的貯藏文物地點的溫度冬季不應低于10攝氏度,夏季不高于26攝氏度,并且濕度保持平穩。晝夜的溫度差小于2攝氏度范圍,濕度的大小范圍降低在5%左右為良好。在書中提到,古籍倉庫的溫度為16-22攝氏度,而濕度范圍為45%-60%,大小范圍在5%左右。而在照明方面,圖書館和文物保護所的基本數值是一樣的。測定為M%~30%左右。而除了這些數據,還包括了防火等級和防震等級等其他級別的防護措施。圖書館和文物保護所在此類防護措施上的數據也是一致的,而相關的防護方式和管理方式相類似。
3 圖書、文物保護研究人才培養的共性
圖書、文物保護研究人才培養需求的交集。圖書等紙質文物的保存和維護,主要分為保護和治理兩大大方面。而保護是屬于技術管理工作,是屬于“九防”方面的,具有圖書館學和文物保護館學基礎的人員可以很好地從事類似工作,而“九防”對于修復來說,技術需求要求并不嚴格,但是專業背景的需求很高,可以經過短期培訓后上崗。而防治類的操作則需要有過一定的專業型培訓,需要更多的工作經驗,可以更好地適應其專業工作,各種操作。
藏館的專業服務人才、文物保護所服務人才在就業實踐操作的過程中,除了其本專業的專業知識,其他的附加知識和業余知識都是比較相似的。并且就其保護的對象的質地材料不同,文物專業需要對材料工程方面的內容就有一定的高要求。例如,就陶瓷和青銅器在圖書館就很少,或者根本沒有,因此相關工作人員需要專門學習這個方面的知識。而圖書、文物方面的保護則是相同的,包括保護和防治兩個措施,而保護項目中同時也包括了庫房建設和‘九防技術。而防治則是更多地體現在了修復技術上,比如紙張的修復,存在不同的側重點和技巧,而圖書館的紙張修復則是其中的強項,尤其是在古籍修復方面。文物的修復有許多的復雜項目,尤其是絲織品和青銅、陶瓷等,它們由于年代不同,質地不同甚至是相關的烘焙手段的不同,使其過程復雜多樣,然而就其修復原理和目的,則是一樣的。
圖書館和文物保護所文物的保護和防治,其中涉及到的內容和遇到的問題,其實是屬于一個方面,而這類人才的培養和資源共享,可以讓文物保護達到一個新的高度。而就圖書館和文物保護所來說,圖書保護人才則更為稀缺。
在治理方面的人才,短缺的是圖書和文物的保護修復型人才,這類人才在各個領域都是迫切需要的。雖然國家近些年在圖書和文物類甚至是古籍復原類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和人力,但是如果現有的就業人員和藏館內的工作人員無法滿足這類需求,并且不匹配相似的技能的話,這類問題是無法徹底得到解決的。高等就業人才需要得到培訓和革新,需要得到重視和倡新,并非是短期的培訓和就業上崗,而是對人才進行有規劃和有實踐意義的教育模式,進而在職期間的各個培訓方面都得到專業的指導和訓練,培養其專業素養和知識水平以及技能水平,真正的服務于就業機構。
4 圖書保護、文物保護的人才培養體系的整合模型
這些年來的古籍發現和文化遺產保護,文物搶救工程和文化保護事業帶動了大量的工程和項目的展開,然而同時也帶來了一些思考,例如,誰來承擔,誰可以承擔和完成的效果如何。這類思考的問題的高漲和低落逐漸引起了相關教育部門的重視,同時也開始提倡全面提高就業人員的素養和文化技能素養,并且通過國外的相關的人才整合的實例和事例來提供案例,進而推進我國的相關的專業素質人員的一些專業技能,更好地成為“全能型”文物修復型人才,更好地為國家的文物保護和防護治理來投入自己的一份力,更好地維護國家文化建設和文化發展。
參考文獻
[1]李靜.略論圖書館和文物保護館的文獻互動研究[J].中國科技信息,2017,39(71):72-78.
[2]張梅梅.圖書館學文物保護館學的共同基礎[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5,23(89):5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