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
摘 要:“新業態”是指一種虛擬或真實的交易場所,這個平臺本身不生產具體的產品,但可以促成雙方或多方供求之間的交易,并且收取一定的費用或賺取差價而獲得相應的收益。有關專家表示,正規就業人群已基本參保,新業態帶來新增就業人員擴面難度增大,新業態從業者正成為全民參保的難點和突破口。例如網約車司機、通過手機下單的上門家政服務人員以及與百姓生活聯系十分緊密的快遞員、外賣員等等,成為勞動力市場一股新興力量。這就意味著他們將來老了,可能缺乏基本的社會保障。基于此,文章就探討新業態從業人員養老保險問題與對策。
關鍵詞:新業態;從業人員;養老保險;問題與對策
隨著互聯網行業的飛速發展,新就業形態層出不窮,已成為當前勞動者就業的重要方式之一。由于新業態從業人員自身的經濟承受能力有限和參保意識不足,傳統的“單位制”養老保險制度無法與之相適應。新業態從業人員在參加養老保險時,存在參保率低、斷保現象普遍且轉移續接困難、個人繳費比例過高等問題。如何有效解決新業態從業人員養老保險問題,制定有效的解決對策意義重大。
1 新業態從業人員社會養老保險存在的問題
1.1 新業態從業人員社會養老保險參保率低
據調查顯示,大多數新業態從業人員對社保政策缺乏認知,事實上,他們也很想參保,可以報銷醫藥費領養老金,可不知道去哪兒參保、如何參保。
從從業者個體來看,新型勞資關系、從業者和平臺的稅收征繳等都無明確規定,這樣的就業模式也增大了個體從業者所面臨的市場風險,包括收入不穩定、需求變動沖擊、價格變動沖擊、無就業保護等。
1.2 新業態從業人員社會養老保險斷保現象嚴重
根據調查研究顯示,很多快遞員、外賣員采取在互聯網平臺上注冊或與企業簽訂代理協議的靈活就業形式,沒有直接與企業簽訂勞動合同。并且新業態從業者流動性比較強,新業態從業人員職業發展的可持續性較差,存在工作時間碎片化、工作空間任意化的特點。所以會出現斷保現象沒有維護自身權利。
1.3 新業態從業人員和企業之間用工關系不明確,導致各活動主體間的養老保障責任關系確定困難
“新業態”是基于互聯網經濟平臺而產生的新的經營形態或運營形態,是對傳統業態的顛覆與改革、優化與升級。新業態就業最大優點是靈活,其相應弊端的就是不確定、不穩定,權責關系尚無明確的界定,責權利不清晰,導致勞動者的權益保障難以保障。
1.4 新業態發展對政府監管提出新的挑戰,在制度保障和政府監管方面存在弊端
由于新業態從業人員工作的靈活性,政府很難做到主動監察監管,比較浪費人力、財力。還有新業態從業人員投訴申述渠道較少,相關解決制度缺乏,很難表達自身訴求和愿望維護自身利益。
2 完善新業態從業人員養老保險制度的對策
2.1 探索建立適應新業態從業人員的養老保險制度
1)完善以個人身份參加社會養老保險的強制參保機制。打破現有的戶籍限制和“單位制”參保方式。即新業態從業人員可以以個人身份在工作地參加社會養老保險,繳費不受按月繳費的限制,可以每季度或每半年繳費一次,以方便個人參保。同時,為了實現2020年養老保險全覆蓋的目標,建議對包含新業態從業人員在內的個體靈活就業人員實行強制參保。
2)完善靈活、有彈性的籌資機制。《降低社會保險費率綜合方案》(國辦發〔2019〕13號)規定,以城鎮非私營單位和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加權計算的全口徑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來核定社保個人繳費基數上下限,進而降低了新業態從業人員的繳費基數。同時,個體靈活就業人員可以在本省全口徑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的60%~300%之間選擇適當的繳費基數的規定,也為新業態從業人員的參保提供了彈性區間。借鑒地方經驗,未來應出臺針對新業態從業人員參保的優惠措施。第一,政府應給予補貼,按適當的比例幫助新業態從業人員繳納養老保險費;第二,在降低單位繳費率的同時,應適當降低包含新業態從業人員在內的個體靈活就業人員的繳費率;第三,對符合連續參保規定的新業態從業人員,提供養老保險保險費率優惠政策;第四,將新業態從業人員的繳費基數降至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的40%等。
3)利用“互聯網+社保”優化養老保險經辦服務和轉移接續。在繳費途徑上,既要與時俱進,利用互聯網、微信、智慧人社手機APP客戶端等增加新業態從業人員參保的便利性,又要加強經辦人員的專業培訓和全國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之間的相互配合,利用“云技術”深度分析社保數據,提高經辦服務的效率,以滿足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不斷增長的養老保險服務需求。在轉移接續上,將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信息技術賦能養老保險,加快建設“互聯網+社保”,形成全國聯網的“網上經辦大廳”,實現覆蓋城鄉、線上線下一體的綜合服務。同時,應盡快實現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從根本上解決新業態從業人員在異地工作或跨地區流動時養老保險關系的轉移接續難題。
2.2 加大宣傳力度,提高新業態從業人員的社會保險意識
新業態涌現出大量的非傳統就業人員,其養老保險參保擴面難度也在加大。一些新業態從業人員很想參保,但不知道去哪兒參保、如何參保。因此,相關部門要定期召開普及養老保險的宣傳活動,提高養老保險的知曉率。如在街道、社區開展養老保險的政策宣傳活動,讓更多的人了解參保的必要性、繳費標準、經辦流程、優惠政策及待遇水平。也可以根據新業態從業人員“靈活”“彈性”的特點,發展“電子社保”,充分利用網絡平臺、政務服務網、微信公眾號等進行多種形式的政策宣傳,切實改善新業態從業人員對養老保險認識的不足,走出傳統觀念的誤區,使參加養老保險成為其自覺的行動,同時,這也有助于提升經辦人員的工作效率。
2.3 激發就業市場主體中大數據驅動的平臺型組織的參保積極性
就業形態變,社會保險形態亦應該變。平臺的持續長遠發展,是建立在保障從業者權益之上的。雖然當下新業態市場主體中平臺和個人不屬于雇傭關系,但可以在各地區、各行業探索新的社會養老保險參保模式,比如快遞業可以按照快遞量、單件快遞工資含量和相應的費率,計算繳納養老保險費,以此提高平臺組織的積極性。
2.4 加強政策引導,讓從業人員積極參保繳費
可根據新業態從業人員的特點,充分利用網絡平臺、政務服務網、微信公眾號等多種形式進行政策宣傳,讓他們了解社會保險的基本內容,主動參保。
人社部門可大膽創新,積極探索與網絡平臺合作,直接在淘寶或微商等平臺主頁上鏈接各省市社保經辦機構,宣傳社保政策,方便網上辦理業務。
與此同時,完善養老金計發辦法,建立基礎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多繳多得,長繳多得,讓參保者自覺參保。
3 結語
近幾年來,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新業態不斷涌現并蓬勃發展。同時,新業態從業人員養老保險問題也引起國家關注。希望通過上文的論述,能夠對新業態從業人員的養老保險問題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嚴玉兔,李洪吉,王建華,劉中海,石樹才,尚芳.實施全民參保,如何對新業態從業人員“擴面”?[J].中國社會保障,2019(05):36-39.
[2]高文兵.新業態下大學生的靈活就業和創業[J].中國高等教育,2015(17):7-10.
[3]關博,朱小玉.新技術、新經濟和新業態勞動者平等參加社會保險的主要制約與建議:基于320名“三新”勞動者的典型調研[J].中國人力資源開發,2018,35(12):88-94.
[4].新業態從業者是社保擴面的重心[J].中國社會保障,2018(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