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十九大報告中,作為文化傳播與推廣的重要力量,志愿服務也被賦予了新要求、新期望。筆者以天津圖書館經典誦讀志愿者服務項目為例,主要論述了該活動的活動內容、活動亮點與相關經驗,并對其示范意義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志愿服務;志愿者;經典誦讀
2016年11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作家協會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指出:文運同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1]在新時代,“文化自信”已經被反復強調,并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事業角度進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闡釋。為了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事業,作為文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全國各級公立圖書館都發揮了十分積極的作用,各項閱讀推廣活動均深入有效的開展起來。通過閱讀推廣活動,更多市民走進了圖書館,參與到了豐富的文化活動中,公共圖書館的服務范圍得到了延伸、服務內容得到了拓展、服務方式也得到了提升。但目前我國的閱讀推廣活動開展情況,還存在著服務人手不足[2]、系統化設計不全面[3]、社會化合作不充分、閱讀推廣活動研究缺乏專業性、區域發展不平均等方面的問題。正是基于上述情況,在公共圖書館文化服務中引入志愿服務項目,顯然會促進新時代文化服務工作更有效的開展。
近年來,隨著黨和國家對于文化志愿服務的高度重視,越來越多的志愿服務項目參與到了圖書館的閱讀推廣活動之中,成為了文化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與重要參與力量。尤其是2018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更是倡導、鼓勵“公民參與公共圖書館志愿服務”,為公共圖書館文化志愿服務項目提供了法律保障。天津圖書館自2013年起,啟動了天津圖書館經典誦讀志愿者服務項目,旨在構筑“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文化活動平臺與文化宣傳陣地,全面推進建設全民閱讀的學習型社會。天津圖書館通過打造志愿者的誦讀藝術展示平臺,一方面豐富了天津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的活動形式,為讀者提供了文化交流與展示的機會;另一方面擴大了天津圖書館的服務范圍,也踐行了“全民閱讀”精神,讓每一位誦讀參與者不僅做誦讀藝術的輸入者,更成為輸出者與創造者。天津圖書館經典誦讀志愿者服務活動,擴大了誦讀的“表演者”與“傾聽者”范圍,使更多讀者參與其中,加深他們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使大家在活動中感受傳統經典,在感受中體會華夏文化,在體會中弘揚中華文明,從而推動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的文化繁榮。
1 經典誦讀志愿者服務項目的主要措施及內容
文化服務活動不僅需要擴大服務的范圍,更應該豐富活動的形式與內容。經典誦讀不應該是陽春白雪,更應該扎根群眾、立足基層,天津圖書館依托自身的服務平臺,聯合志愿者的力量,走進基層,共同開展經典誦讀活動,以擴大群眾的參與度。
1.1 貼近群眾 面向群眾 扎根基層活動主題鮮明
依托圖書館為平臺,開展豐富的陣地活動的同時,面向群眾、扎根基層,將優秀的誦讀作品送到圖書館外的廣大基層單位。清明節我們與讀者一起“在文字中遇見故人在誦讀中感悟春天”、“世界讀書日”我們和讀者一起品味經典篇章,深入人民公園、越秀路街社區等,志愿者們與廣大讀者在思想和情感上交融、碰撞,擦出了靚麗的火花,使活動富有生命力和影響力。
1.2 關注特殊讀者 組織誦讀志愿者參與文化幫教
通過在監獄、勞教等分館開展文化幫教活動,爭取讓服刑人員感受到社會的關愛,積極配合改造,早日回歸社會。深入各戒毒所連續八年開展文化幫教活動,發揮自身特長,編排小品、朗誦劇、詩朗誦等,讓無數的監管人員內心受到觸動,痛哭流淚,決心洗心革面、重新做人。此項活動的開展得到了市監獄局、勞教局的高度評價,成為社會參與文化幫教的典型案例在全國推廣。
1.3 志愿者服務陣地活動
為保證誦讀活動的順利開展,打造一支在誦讀領域具有較為專業水平的誦讀老師團隊是十分重要的。自2013年志愿者服務開啟以來,天津圖書館一直給予天圖誦讀志愿者隊伍較大的支持,為志愿者團隊提供日常活動的場地和必要的硬件支持,并幫助志愿者團隊舉辦專題誦讀活動。日常主題活動緊緊圍繞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一核心內容,通過開展“讓閱讀插上聲音的翅膀”經典誦讀系列活動,例如“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九十周年”、“迎中秋慶國慶”、“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敬老月重陽節”等主題誦讀活動,充分發揮了圖書館傳播文化、弘揚正能量的職能,使全民讀書活動增加了新的內容,注入了新的活力。
正是因為天津圖書館對于誦讀活動的高度重視與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天津圖書館經典誦讀志愿者服務項目獲文化部2017年基層文化志愿服務活動典型案例嘉獎,2018年天津市文明辦“五個10”優秀志愿服務項目。
2 經典誦讀志愿者服務項目主要解決的問題
志愿服務是指不計報酬,以公益性、利他性為原則,以服務社會為主要目標的公益性行為。[10]多年來,天津圖書館發揮自身公共文化服務的資源優勢,在開展多種經典誦讀志愿者服務活動的同時,也解決了很多問題。
2.1 搭建市民文化體驗平臺
天津圖書館經典誦讀志愿者服務項目拓展了天津圖書館的閱讀服務對象,拓寬了服務渠道,給更多讀者提供了誦讀等文化活動的練習與展示機會。從2013年天津圖書館朗誦藝術團建立至今,已經吸納了四百多名志愿者,開展活動一千多場,輻射市民兩萬余人次。在天津圖書館經典誦讀志愿者的帶動下,更多的市民體驗參與了多種形式的誦讀活動,感受到了文化的魅力。還有很多市民讀者加入到了志愿者的隊伍中,在天津圖書館所打造的支援平臺中實現自我的人生價值。
2.2 推進了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普及化,為廣大基層群眾送文化
天津圖書館經典誦讀志愿者服務項目經常開展深入基層的閱讀推廣活動,擴大了文化服務范圍。走進校園,豐富高校學生的文化體驗,使學生在享受傳統文化熏陶的同時,也感受到了誦讀的魅力、音韻的美麗;走進特殊群體,為戒毒人員、監獄人員、殘疾人及敬老院老人群體送去文化服務,使他們感受社會的溫暖,促進他們更好的融入社會;走進鄉鎮,深入偏遠地區,擴大公共文化輻射范圍,為更多讀者帶去感動。
2.3 促進文旅融合,展示新時代津味特色文化
2018年4月8日,新組建的文化和旅游局在北京正式掛牌,標志著文化和旅游事業的發展掀開了嶄新的一頁。在新時代,文化依靠旅游作為載體,才能夠有更鮮活的生命力;旅游以文化作為內核,才能夠擁有核心競爭力。為促進文旅融合新發展,天津圖書館經典誦讀志愿者服務活動走進景區,促進京津冀文化一體化發展,通過誦讀活動對天津特色文化的展示,使北京、河北等外地讀者體會本地文化的魅力。而在進行誦讀活動內容選取過程中,天津圖書館始終堅持展現天津文化特色,將誦讀志愿活動變成宣傳天津文化的陣地。
3 經典誦讀志愿者服務項目的示范意義
3.1 助力全民閱讀,推動文化繁榮
經典誦讀區別于其他的文化服務形式,誦讀的過程就是文化再創作的過程。天津圖書館的經典誦讀志愿者服務項目匯集群眾力量,使每個人感受誦讀、享受誦讀的同時,也讓更多人成為文化的傳承者與創作者,推動社會主義特色文化的繁榮發展。
在經典誦讀交流展示過程中,志愿者不斷分享心得驗、積累經驗,也經常碰撞思維、挖掘創新,創作了很多詩歌、舞臺劇、話劇及小品的劇本。這些志愿者新作品的出現,不僅體現了志愿者較高的文化素養,也彰顯了新時代的志愿者對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的重要作用與重要地位。
3.2 提升志愿服務的專業性
基于誦讀活動的文學性、知識性及誦讀文化的廣度與深度,經典誦讀活動需要龐大的專家團隊對活動進行支持。所以,天津圖書館會聘請專家作為客座嘉賓,定期為志愿者團隊進行培訓,在聘選專家團隊時,天津圖書館不僅要保證誦讀活動的專業性與權威性,也充分考慮了專家團隊的廣泛性與多樣性,包括了文學專家、誦讀專家、知名作家、中學語文一線教師、熱心讀者等。專家團隊的輔導,使志愿者不僅在誦讀技巧方面有所提升,更能夠了解經典誦讀作品周邊的文化背景與其背后的文化內涵,幫助志愿者更好的演繹作品。
3.3 豐富志愿服務活動的多樣性
除朗誦活動,天津圖書館還舉辦了多種形式的讀書活動及其他形式的閱讀推廣活動。天津圖書館通過將誦讀志愿活動引入多個閱讀活動中,提升了活動的立體性與層次性,也擴大了誦讀志愿活動的服務范圍。如,在文化幫教、京津冀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中,引入誦讀志愿者活動的引入,在展示誦讀活動的同時,也促進了文化交流融合。
4 結語
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推進誠信建設和志愿服務制度化,強化社會責任意識、規則意識、奉獻意識”,這也為新時代志愿服務發展指明了方向。作為社會公共文化服務的主陣地,公共圖書館應該不忘初心,肩負起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歷史使命,在大膽將志愿服務引入公共文化服務的同時,也需要加強志愿者隊伍建設、為志愿者團隊提供有效的培訓機會、提升志愿服務的專業性,更應該對接供需、創新服務模式,為更多志愿者實現人生價值提供平臺。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將海,公立圖書館應該匯聚每一名志愿者的力量,使其投身于文化事業,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發光發熱。
參考文獻
[1]陳筱琳.公共圖書館優秀傳統文化閱讀推廣研究[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9,(09),106-111
[2]馬駿.“互聯網+”時代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推廣策略討論[J].河南圖書館學刊,2017(7):79-81.
[3]沈吟濤.公共圖書館聯盟開展閱讀推廣初探——以西南地區四城市“風·雅·頌——國學經典誦讀”活動為例[J].河南圖書館學刊,2018,38(10):36-38.
作者簡介
藺世杰(1963-),男,天津圖書館,助理館員,本科,研究方向: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