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職技工院校學生的素質參差不齊。在對中職學生實施教育的過程中應以提高學生素質為核心,以培養學生能力為目標。我們以培養學生“四自”能力(自主學習、自主決策、自控能力、自我教育的能力)為重點,通過不斷探索實踐,學生綜合素質得到了明顯提高,學院的管理方面也出現了新局面,為學生就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中職技工院校;素質;“四自”能力
1 以準確的目標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傳統的“先教后學”的模式與信號學科的特性相悖,在這種模式下,學生失去了自主學習的意識,而淪為教師指令的執行者。意識指導著行動,要將課堂自主權還給學生。
首先,要從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做起。在教學之前,教師將所要學習的內容以知識綱要的形式提供給學生,并明確地提出學習的目標、時長、評價等要求,讓學生在潛意識中對學習目標和內容產生明確的認識,從而實現由“要我學什么”到“我要學什么”的轉變。
課前準備,我們將班級內學生分組,相關知識提前通過課代表、班級學習委員督促學生預習情況,達到了學生提前預習的效率。專業課堂不同于傳統的“口授”方式,提前準備相關材料、工具、防護裝備是必不可少的。通過實例證明班級設立小組,以小組為單位的方式大大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將學習任務發放到各組組長,一節課下來各組務必完成才能真正完成本次課堂的學習任務。課堂上小組進行學習展示,講述相關知識,教師進行點評并進行糾和補充。每堂課都進行評比通過加分形式體現小組的學習能力。再通過進行技能考核的方式證實此方法確實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實際上,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就是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允許他們在展示過程中出現不同的見解,正確的態度樹立自主意識,圍繞著學習課程的主題,巧妙地結合教學資源,有效的促進他們的情感、態度、自主意識和全面發展。
2 用詳實的信息促進學生自主決策的能力
學生的學習自主權還體現在學生對外界信息的自我選擇與決策能力上。這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它需要學生依據意識中所形成的某種認識標準,對外界的信息進行綜合判斷,從而做出決策。在學生決策的過程中,教師應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更詳實的信息,就學生暴露出來的問題與學生進行溝通,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重新決策,從而讓學生在不斷的自我決策過程中提升自主決策能力。
學生要更大限度的學習相關知識豐富經驗,自主決策本來就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任何時候我們很難果斷的做出決定。注意力不集中和惰性是人類大腦的本能傾向,而這種傾向反映了人類大腦進化的過程。人類在興奮狀態和平靜狀態下的表現決策是天差一別的,理性的決策也是青少年普遍缺乏的。很多的學校都出現過打架斗毆的現象,通常發生的節點就是在于學生的理性決策上,雙方都造成了不良的影響。這一方面我們還是要加強學生對處理事情決策的能力,通過德育教育開辦主題班會對這種不良現象進行研究、分析利弊,潛移默化深入教育觀念樹立學生良好的決策能力,讓學生能夠做到“什么是對?什么是不對?”能夠做出理性的決策。通過近幾年的學生蓄意挑事及報警率來看,我們的方法還是有一定的成效。
3 重視在課堂內的常規訓練,培養學生的自控能力
學生做事拖延的原因可以總結為一下三點:
1)生理原因。一些學生先天性多動癥,還有一部分動作慢原因可能存在先天性神經協調缺陷,影響孩子的運動協調能力、注意力及反應能力。讓孩子心里想做,可身體卻不為“心”所用。
2)習慣性依賴。很多學生家長包辦學生做事,使孩子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壞習慣。如果孩子做的不好,家長就會批評,孩子經常受到批評還會產生恐懼心理,難以自控自己的想法。
3)抵觸情緒。孩子時間安排的很滿,除了正常上課,還有各種補習班、興趣班,孩子沒有休息娛樂時間就會產生拖延的進行反抗。
著重幾點問題,學生的自控能力存在一定的先天和外界的影響,要想讓學生能夠掌控自控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顯然家長和老師也要充分的去和孩子溝通,學會互相理解和尊重。
例如,訓練學生正確讀書和寫字的姿勢。讀書時要求全班同學都拿起書做到手到、眼到、口到、心到。只要做作業,就不停地提醒糾正不良姿勢。當學生起來發言時,則要求他們站的端正,兩眼平視前方,態度自然大方,說話聲音要響亮,吐詞要清楚。在聽的能力方面,則要求他們注意聽別人說話,聽清楚說話的內容,記在心中,要說得出來。如每周校會上,我要求學生注意聽講了幾件事?是什么事?回到教室后抽學生起來說出要點,如答不出,就說明沒有專心聽講。這些辦法對學生聽的習慣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學生在課堂上讀寫、坐站、聽說的正確姿勢逐步養成,增強了自控能力,課堂秩序有明顯好轉。
4 樹立良好教學模式,培養學生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作為學校德育的一種方法。要求教育者按照教育者的身心發展階段給予以適當的指導,充分發揮他們提高思想品德的自覺性、積極性,使他們能把教育者的要求,變為自己努力的目標。自我教育能力的形成是以學生的自我意識發展為基礎,通過自我意識的不斷發展,使學生自我教育能力逐漸增強。自我教育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并且具有效果好,持久性強、學生易于接受等特點。教師和父母最大的魅力就是幫助孩子形成自我教育的能力。最終要塑造孩子自信、自強、自立、自尊的品質。
1)培養自信的品質。自信,需要科學地正確地認識自己。所謂正確認識自己是指如實的認識自己,全面地認識自己,發展地認識自己。科學地正確地認識自己,一靠自己的實踐活動,通過親身的實踐,取得體驗;二靠別人的準確的評價,在別人正確的幫助下認識自己。所以,自信是指建立在科學地正確地認識自己的基礎上對自己產生的信心。
2)培養自強的品質。自強就是有進取心,善于自己對自己提出要求,激勵自己,有一種奮發圖強,戰斗不息的精神。自強,是在對自己有了正確的認識基礎上,有目的,有打算,自己積極提出來的對自己的要求,而不是一時沖動的感情用事,更不是出于嫉妒的盲目攀比。自強有不同的層次。一方面受到年齡條件的制約,一方面受到認識水平,尤其是價值觀的影響。
3)培養自立的品質。自立又是指一種獨立工作的能力和敢于負責的態度,而不是那種處處依賴別人,毫無創見,喜歡隨大流的心態。自立是人生極其重要的品質。只有通過自我踐行才能產生自立的品質。自我踐行是四個環節中最重要的一環,如果不去踐行,自我認識,自我要求都會成為紙上談兵。教師和家長要設法幫助學生完成由想到做這極其重要的一步,這一步看似簡單,卻是關系到動機的遠大或渺小的實質性的一步,涉及到事情的成功和失敗的關鍵一步。
4)培養自尊的品質。自尊,就是自我尊重。究竟自己應該尊重自己什么?自尊要有個標準,自尊的核心問題是評價標準,所以蘇聯心理學家科恩說:“自尊心就是個人的價值判斷”,自尊也就是自己要捍衛自己的價值追求標準。自尊應該是體現了社會價值的一種自我價值追求,是指向深遠的人生目標的追求,而不是為了虛榮心,為了面子的膚淺的價值追求,更不是出于狹隘目的,尋求私利的價值追求的自尊。
5 總結
學校是一個教書育人的基地,教師就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學生存在的問題對于教育者來說,要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將壞的不好的扼制在萌芽階段,我們所提出的“四自”能力是我們經過探索和實踐出來的結果,我們不僅僅投入在授課方面更要投入在育人方面,為中華民族的教育事業發展起到促進作用,為學校德教做出一定的貢獻。
作者簡介
李中原,本科,高級講師,研究方向:鐵道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