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珠
摘 要:不少學生認為德育課枯燥、無味,如果巧用體驗式教學,讓學生身臨其境,可以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化繁為簡、化虛為實、化遠為近、化粗糙為精細,促進學生思維,產生共鳴,課堂效果會大大改觀。
關鍵詞:體驗式;問題體驗;情景體驗;合作體驗
基金項目:本文系福建省三明市大田縣基礎教育教學研究2018年度立項課題“中職德育課體驗式教學的有效性研究”(項目編號:KYZ18074)研究成果。
在中職校,一般情況下,學生對德育課比較不感興趣,德育課的課堂教學效果不佳,不少學生認為德育課枯燥、無味,老師的獨角戲唱得口干舌燥,學生卻沒有心思聽,要么兩眼發呆思緒早就飛得老遠,要么呼嚕大睡欲做周公之夢,導致教與學嚴重脫節。要使德育課充滿吸引力,就必須要有活力。如果巧用體驗式教學,課堂效果會大大改觀。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曾說:“一切知識都是從感官開始的。”在德育課的教學過程中,如果能使用體驗式教學,讓學生身臨其境,可以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化繁為簡、化虛為實、化遠為近、化粗糙為精細,促進學生思維,產生共鳴,有助于學生感性認識的形成,并促進理性認識的發展,促使課堂教學目標的高效達成。
體驗式教學是指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規律, 通過創造實際的或重復經歷的情境和機會,呈現或再現、還原教學內容, 使學生在親歷的過程中理解并建構知識、發展能力、產生情感、生成意義的教學觀和教學形式。
下面介紹幾種體驗式教學在中職德育課堂有效運用的案例。
1 問題體驗,讓學生在思考中學習
陶行知先生曾說過:“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在教學活動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就應該想方設法引導出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啟發學生善于并敢于置疑,正如陸九淵指出:“為學患無疑,疑則有進。”因此,在德育課教學中,教師必須抓住時機,精心設計問題,才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積極引導學生通過對某一問題的深入研究來全面把握和深刻理解知識的內在聯系,提高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投身于教學活動中,使教學過程成為一個充滿問題的活動過程。
例如,在講授《職業道德與法律》中的“慎獨:使修養成為自覺”時,可以設計如下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在自習課上,即使沒老師在你能否遵守紀律專心學習? 在校園里,你會不會將果皮紙屑等雜物自覺扔到垃圾箱里?當發現水龍頭在流水,你會自覺把它關緊嗎?等等。通過設計這些問題,學生們能深刻認識到,在自己獨處而無人監督的情況下,仍然要堅持自己的道德信念,也能自覺遵守道德規范。
2 情景體驗,讓學生在情景中感悟
不少同學認為,德育課比較抽象、枯燥,理解起來深感困難、乏味。在課堂上如果能夠巧妙地選用與教學內容銜接自然的故事,創設情境,使學生置身其中,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思維能力,可使枯燥、抽象的理論變得生動、形象,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德育課堂從而達到優化。
例如在講授《哲學與人生》中的“在知行統一中體驗成功”這一內容時,可以聯系一則阿拉伯寓言故事創設相關情景,讓兩位同學分別扮演“船夫”和“哲學家”:一個船夫在湍急的河水中駕駛小船,船上坐著一位哲學家。航行中,哲學家問船夫:“你懂得歷史嗎?”船夫回答說:“不懂。”哲學家說:“那你就失去了一半的生命。”過了一會兒哲學家又問:“你研究過數學嗎?”船夫回答說:“沒有。”哲學家說:“那你就失去了一半以上的生命。”正在這時,一陣巨風將船刮翻了,哲學家與船夫都落入了水中。船夫喊:“你會游泳嗎?”哲學家答:“不會。”船夫說:“那你就失去了整個生命。”這個故事情景,不僅詼諧幽默,而且寓意深刻。它告訴我們:青年學生學到一點書本知識后,決不能目空一切,自以為是,而必須積極投身社會實踐,妥善處理學習書本知識和掌握實際生活本領的關系,做到知行統一,在實踐中鍛煉能力,增長才干,這是實現人生成功的必由之路。
3 合作體驗,讓學生在合作中探究
“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 三個和尚沒水喝。”“一只螞蟻來搬米,搬來搬去搬不起,兩只螞蟻來搬米,身體晃來又晃去,三只螞蟻來搬米,輕輕抬著進洞里。” 這兩首童謠,講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三個和尚”之所以“沒水喝”,是因為互相推諉、不講協作;“三只螞蟻來搬米”之所以能“輕輕抬著進洞里”,正是團結協作的結果。可見,合作的重要性。個人只有依靠合作的力量,才能把個人的愿望和團隊的目標結合起來,超越個體的局限,發揮集體的協作作用,產生1+1>2的效果。
例如,在學習《學會交往? 溝通你我》這一課時,可以進行游戲活動《瞎子與瘸子》。選擇幾名同學,并讓他們各自選擇自己最信任的一名同學組成一組。每組的兩名同學進行分工,一人蒙上眼睛扮演瞎子,另一人單腿走路扮演瘸子。瞎子與瘸子相互攙扶完成規定路線,規定路線中設置相應障礙,瘸子需要提醒瞎子不要碰到障礙,瞎子需要扶著瘸子邁過障礙,在最短時間內達到終點者獲勝。完成一輪后,將同學們隨機分組,重復比賽。通過互助合作活動,讓同學們自主感受對他人的信任,自主培養與他人的溝通能力和合作能力。在合作共享中探究,滿足彼此的學習需要,培養學生的思維的敏捷性、深刻性、靈活性和創造性。
可見,體驗式教學可以以案例或情景為載體引導學生體驗學習,形象逼真,給學生以真實感,為學生創設和開拓了一個廣闊的體驗空間,把學生引入一定的場景之中,使他們產生一定的內心感受和情緒體驗,把知、情、意、行融成一個整體。總而言之,體驗式教學能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寓教于樂,從傳統教輔工具的“靜態學習到動態學習”的飛躍,讓學生消除學習疲勞,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曾佑平.有效教學27法[M].天津教育出版社,2018.8.
[2]陳懷霞.體驗式教學在中職德育課教學實踐中的具體應用[J].現代事業教育,20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