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走出去戰略和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為跨境電商的發展帶來了機遇與挑戰,對跨境電商人才的需求也呈現多元化、復合型、應用性強的趨勢。筆者將跨境電商視閾下外語人才培養作為研究對象,從外語人才培養目標、專業課程建設、教學方法和手段、考核評價機制、師資隊伍、產學融合等方面探索跨境電商外語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路。
關鍵詞:“一帶一路”;跨境電商;外語人才培養模式
基金項目: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項目編號:201802239016),合作企業:山東恒邦教育信息有限公司
1 引言
我國走出去和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為跨境電商的發展帶來了機遇與挑戰。據統計,2018年我國跨境電商零售總額達到1347億元,同比增長50%。阿里研究院也做出預測,2020年我國跨境電商交易額將增長到12萬億元,將占中國進出口總額的37.6%,跨境電商零售出口額將達2.16萬億元。跨境電商產業已然成為我國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和新動能。
人才培養是一個行業蓬勃發展的內生動力,據《中國跨境電商人才研究報告》,跨境電商人才存在嚴重缺口。專業需求傾向上,排在前三位的是國際貿易、電子商務、外語。在崗位人才的需求上,缺口需求排行依次為業務崗位、技術崗位、管理崗位。對跨境電商人才的需求也呈現多元化、復合型、應用性強的趨勢。
基于此,筆者將跨境電商視閾下外語人才培養作為研究對象,結合山東電商行業的運營狀況和語言需求等,對跨境電商外語人才培養進行探究,并對人才培養過程中產生的問題提出解決路徑,旨在為新環境下跨境電商外語人才培養的發展提供參考性建議,更有針對性地為電商行業培養人才,為區域經濟建設和行業發展輸送更多優秀復合型人才。
2 跨境電商視閾下外語人才培養思路
筆者結合山東高等教育轉型發展和跨境電商經濟發展的需要,對近幾年山東本科院校外語人才就業情況和跨境電商企業需求調研的基礎上,同時依據高校外語教學特點和外語人才培養規律,從外語人才培養目標、專業課程建設、教學方法和手段、考核評價機制、師資隊伍、產學融合等方面探索跨境電商外語人才培養模式。
1)修訂和改革外語人才教學大綱,設立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外語人才培養目標。外語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成功和發展須面向社會、面向當地經濟、面向用人單位。跨境電商外語人才培養應對接國內外電商發展需求,適應電商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的需求,培養面向跨境電商的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外語人才。
2)以跨學科融合和經濟應用能力為驅動,圍繞經濟產業鏈調整創新外語專業課程設置,培養適應行業企業需求的技能型人才。以外語專業的翻譯課程為例,通過對阿里、亞馬遜等大型跨境電商平臺翻譯服務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各大平臺多是機器翻譯和人工翻譯相結合的形式,因此外語翻譯課程應引入翻譯軟件的介紹和應用,同時以“案例”翻譯教學的模式,將跨境電商實操知識,如線上店鋪注冊、物流運輸、平臺實操、選品和圖片處理、產品定價、店鋪推廣、客戶維護等知識等融入到外語教學中。但課程的課時有限,鑒于此,鼓勵學生通過選修國際貿易、電子商務、商務英語、科技、農業等其他相關通識課、慕課、實踐課等,增強自身的行業應用能力、創新能力和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
3)教學模式和方法的改革。將行動導向教學法和雙元制教育用到教育教學中,實現教、學、踐一體化,培養學生專業能力、社會能力、技能能力,使學生成為認知的主體、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真正實現教學中以學生為中心的目的。結合外語專業課程特點,增加實踐課比例,建立跨境電商翻譯實訓室,在基于工作任務模塊的基礎上,與校企共同搭建實訓室實踐演練。與項目企業(如山東恒邦教育信息有限公司)合作,擬定具體項目,根據項目任務的類型、規模、難度系數、時間限制等要素,師生共同圍繞項目開展教學與研究活動。項目包括前期制定目標、策略、細化任務,中期具體開展、實施,后期檢查、評價,整個過程由學生主導,老師進行指導和監督,讓學生獨立自主學習、探索和創新的能力得到最大的發揮,更有效地調動外語專業學生的求知欲和實踐性,提高學生的外語綜合運用能力和電商實戰能力。
4)改革評價考核制度,將外語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就業能力和創新能力作為評價外語教學質量的主要標準。外語專業課程考核應由教師與企業共同完成,企業評價權重的增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學生按照產業發展的需要完善自身應用能力和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
5)加強“應用型”、“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提升外語專業教師實踐能力和跨學科能力。高校中優秀師資隊伍的建設,既要重視老師所傳授知識的專業化程度,任課老師也要做到了解專業化操作領域的最新動態,在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具備較強能力。跨境電商的師資要求教師具有外語、外貿、電子商務、物流等綜合知識技能,這在很多獨立學院都是難以實現的。鑒于此,可選派教師到電商產業進行掛職實踐,鼓勵專業教師向多技能外語人才發展。此外,打破學歷、專業、職稱等限制,從本地電商中選聘優秀人才到外語專業擔任兼職或名譽教師,為學生授課、舉辦講座、指導實習等,為學生的學習和實踐能力的鍛煉搭建一個良好的平臺。
6)外語人才培養模式的具體實施應采取校內拓展和校外拓展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鼓勵教師和學生突破學校這個狹小的范圍,加強同社會、經濟、地方和國際的交流,建立學校、地方、企業、和外國高校共同參與的合作辦學、合作治理機制,積極為學生搭建學術交流和實踐的平臺。如可以校企合作打造跨境電商外語人才實踐基地,在校內建立跨境電商實驗室,在校外依托項目企業、跨境電商服務平臺建立學生實習實踐基地,組織學生進行創業和就業實戰演練,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提高學生的就業率及滿意率。
7)外語人才終身制教育的建立,這一模式意味著是高等院校學習和畢業后繼續教育、終身教育相結合。因此項目實施中也將探討同山東恒邦教育信息有限公司共建校內外外語培訓基地,對有需求的跨境電商人才和社會人員進行英語、外語等外語培訓。
3 結束語
1)跨境電商視閾下教師應從理論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引導者、管理者,起協助、監督和評價作用。教師不能把獲得和傳授理論知識作為自身唯一任務,而應重視自身“專業+”能力及應用型能力的培養。
2)跨境電商視閾下外語人才培養是以外語為載體、橫跨多個領域的人才培養模式,使外語專業教學不僅局限在外語知識水平的教授上,而是涉及經濟、政治、環境、科技等多領域知識。同時終身教育理念的提出,對高校現行教育體制、教師的知識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3)跨境電商視閾下外語人才模式是一種新的嘗試,在人才培養中如何掌握跨學科融合的深度和廣度,專業理論和實踐培訓的比重、人才培養目標的整體構建,需要實施過程中反復實踐性檢驗,不斷進行總結、反思、調整、改進、論證。
參考文獻
[1]Czycholl, Reinhard / Ebner, Hermann G. Handlungsorientierung in der Berufsbildung. VS Verlag für Sozialwissenschaften.2006
[2]Zwick, Thomas. Besch?ftigungsm?glichkeiten von Fachkr?ften mit Dualer Ausbildung in informationsintensiven Dienstleistungsunternehmen. Mitteilungen aus der Arbeitsmarkt- und Berufsforschung 12/2003:74-81.
[3]高翔,穆從軍.關于培養復合型、應用型外語人才的思考[J].外語界,2002年02期.
[4]李娜.高校應用型雙語人才培養與地區經濟發展銜接的模式探索[J].高教學刊,2016(8):214-215
[5]劉玉梅.基于德國“雙元制”的獨立學院跨境電商人才培養[J].現代商貿工業,2017年30期.
[6]于豪.“一帶一路”茶貿易背景下“專業+”應用型外語人才培養模式探究[J].福建茶葉,2018年06期.
作者簡介
于豪(1982-),女,碩研,講師,從事教學法和跨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