郜雯珂
摘 要:在新課改的浪潮中,教師教育理念的轉變,整體素質的提高,優化了教學環境,使初中美術課教學呈現出一派蓬勃生機。現代教學的方式突破傳統,培養學生興趣,提高教學質量起到一定積極作用的同時,也出現了片面追求新、奇、特,忽略課堂常規教學的現象。本文就此一現象進行客觀分析,就課堂教學情境創設進行探討,以避免新課改的矯枉過正。
關鍵詞:初中美術;教學情境創設
在美術教學中為了激發學生對美術的學習興趣,培養其對美術的愛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教師就要把美術課設計得直觀形象、生動活潑又耐人尋味。而在課堂教學設計中,教學情境的創設尤為重要,其可以起到優化課堂結構、增強課堂凝聚力、縮短課堂準備即開始部分的時間及提高學習效率等作用。
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知識,而在于喚醒、激勵和鼓舞。”《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美術課應植根于生活,把美術課程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緊密聯系在一起,幫助學生美化生活,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領悟美術的獨特價值。”因此,對于美術教師來說就要獨具慧眼,將實際生活于美術課堂教學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用生活作為載體,在課程與學生之間架起一座互相溝通的橋梁,讓學生沿著教師指引的這條路去不斷地尋找美、發現美,引發學生從全新的角度,以自己的方式去看待身邊的客觀世界,更深層次的去感悟事物,啟發、豐富想象力,并運用自己的藝術語言及藝術表現形式將“美”表達出來。由此看來,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無疑是一種“溝通”與合作的活動,沒有這種“溝通”就談不上教學。從這個意義上去分析我認為,說美術教學是一種視覺語言型溝通或視覺語言性活動,是對美術學科教學特征的最好詮釋。而教學情境創設正是體現實施這一特征的重要環節。
如何進行教學情境創設?總的來說,教學情境就是要創設一種情境,一種能讓學生去感受、去體驗的適宜學習的情境。
1 教學情境創設的基本要求
1)針對性。情境創設一定要有針對性。教師要緊扣本堂課的教學目標和要求去設計這一環節,而不能脫離具體的教學內容去盲目的追求形式上的新、奇、特而走入“做秀”的誤區。
2)趣味性。情境創設有意安排的某些富有情趣的環節十分重要,但選擇材料的趣味性一定要健康高雅,既要滿足或者能夠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的同時,還必須具有“示范性的審美趣味,”既不片面追求趣味或為趣味而趣味,要堅持積極向上的審美情操,追求品位第一。因此教師要具有較高的審美素質,豐富的學科知識和扎實的實踐經驗,在教師的引導下使學生進入美好的境界,走向美好的生活,創造美麗的人生。
3)啟示性。情境創設的啟示性應該建立在良好的適宜學習的氛圍基礎之上。教師首先要運用適度的方式,給學生以心理上的慰籍和精神上的鼓舞,啟動學生的思維并使之更加活躍,同時還要注意新舊知識的銜接聯系,由已知到未知,要“溫故”才能“知新”。
4)藝術性。情境創設要有藝術性。情境創設是一種鋪墊,一種情理之中的意外設計;也可以是一種懸念,一種能調動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的安排;更是一種吸引,一種讓人剪不斷,理還亂的割舍不下的掛念……它可以利用現有的豐富數據,通過教師的適度編排,演繹出精彩的情境,體現出彼時彼地,此時此刻的美感,吸引學生的視覺注意力,并在內心深處產生心理共鳴,從而能更好的“調動”其關注力。
2 常用教學情境創設的方法
由于美術是一種視覺藝術,一般情況下,直觀形象是學科的突出特點,因此,美術課的情境創設常采用以下幾種主要方法:
1)直觀創設。如中國山水畫或水彩風景的教學中,在課堂的開始部分運用祖國(如長江三峽、九寨溝風景等)美麗動人的自然景色錄相欣賞,畫家的國畫山水或是水彩風景作品的欣賞給學生創設一種身臨其境、引入入勝、直觀形象的教學情境,引時進行新知識的傳授就較為容易,學生也不會感到枯燥乏味。
又如在初二《墨與彩的韻味》的教學中教師可運用課前準備好的荷花錄相讓學生觀察荷花的葉、莖、花等的特征及其生長規律,給學生設計一種生動、直觀的教學情境。還可以加入贊美它的詩句《愛蓮說》,更貼近學生,易于接受。
2)示范創設。示范創設就是在美術課教學中運用熟練、準確、生動的作品制作給學生示范,創設濃厚的藝術氛圍,使學生對美術教師一蹴而就的作品示范產生仰慕之情而躍躍欲試,達到激發學生興趣與增強教師語言講述力的目的。美術課教學的示范有兩種:一是課堂準備藝術節的具有即興表演性的作品示范,以教師的精湛技藝與作品生動的藝術效果吸引學生,激發其求知欲;二是講解技法理論過程中的示范其可將抽象的理論變得形象、生動、淺顯易懂,增強講述力與課堂活力。
如在寫意花鳥的教學中,教師在教授新知識前用較短的時間作一幅栩栩如生的花鳥畫,以胸有成竹的精彩的具有即興表演性的作品示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引入情境,然后進行新知識的講解與技法示范,這樣無疑起到了活躍課堂氣氛的作用,同時也增強了課堂的凝聚力。
3)故事創設。故事創設是在美術欣賞的教學中,運用教材中作品內容的故事情節、歷史背景或作者的短小故事來增添美術作品欣賞的趣味性,使學生不會感到枯燥乏味。如在欣賞我國五代畫家顧宏中的《韓熙載夜宴圖》時,可運用當時南唐后主李煜既想重用韓熙載又怕他另有圖謀,故派宮廷畫家顧宏中暗中窺探的歷史背景及其目識心記回去后所繪作呂中的五個場面的故事情節創設教學情境。
又如在欣賞中國現代美術教育家,畫家徐悲鴻先生的寫意作品時可以簡要介紹其在十分貧困的境況中堅持學畫,成名之后創辦中央美術學院,還把賣畫所得捐于支援抗戰的感人經歷,來激發學生對畫家的崇敬之情,不僅培養學生的愛國熱情,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4)綜合參與創設。由于學科的自身特點,拓展性是美術學科綜合性學習的一個突出特點。它可以拉近美術與其它學科的距離,柔化與其它學科之間的界限。綜合參與的方法在導課時如能運用適當,的確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引導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積極參與,通過詩歌朗誦、運用生動準確的語言描述來營造美術與其它學科之間的互相依存、相互滲透的藝術氛圍,運用自己熟悉的繪畫表現方式創造性的表現展示自己對藝術的感受和共鳴,藉以激勵學生學習美術的熱情和信心。譬如利用音樂創設情境,對激發想象力和創造力就很有幫助。
學科之間的綜合一定要以突出本學科特點為主,也同樣忌諱喧賓奪主。盡管有人說“音樂是世界語”,但美術課導入中的音樂所起的作用只能是“潤滑劑”,與本課內容必須水乳交融,和諧共鳴。教師不能隨便配一首曲子來點綴或根據教師自己的喜好去插配音樂。在運用多媒體渲染氣氛,引發興趣,創設再現情境的同時,彰顯學科特點才是美術課堂的主旋律。
“教有法而無定法”,在美術教學中,美術教學情境的創設方法也是靈活多樣的。美術教學中良好教學情境的創設,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還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但萬變不離其宗,不管選擇的形式如何新穎,使用的方法如何多樣,彰顯學科特點始終應放在第一位,這也是美術學科教學貫穿始終的準則。
參考文獻
[1]《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新課程校本教研問題與指導》? 陳和良? 主編? ?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3]《學校美術教育方法》顧平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