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映梅



摘 要:本研究對在泰中國籍員工的英語及泰語需求情況進行了調查與分析,調查結果對于探索能夠拓展單一語種人才能力范疇,培養具備較強就業競爭力,能夠服務國內和周邊國家的英泰復語專業人才以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在泰中國籍員工;英泰復語;英語需求;泰語需求
基金項目:本文為紅河學院校級轉型發展項目“英泰復語專業人才培養改革試點”的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JBX15101)。
為了培養大批復語人才來擔當“服務橋頭堡”的歷史使命,為了豐富云南高?!皣T大學”特色化人才培養路徑,擴大高校在周邊國家的辦學影響力,需要改革傳統的、單一的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來滿足英泰兩國的共同發展。對在泰中國籍員工的英語及泰語需求情況進行充分調研,將為設計科學合理的英泰復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模式提供依據。
1 在泰中國籍員工基本情況
16名在泰中國籍員工參與了本次問卷調查,受訪者男女各半,其中7人工作年限達10年,4-5年的2人,6-9年的3人,2-3年的3人,一年以下的1人,37.5%是泰語專業,其他專業占62%, 45%的人在求學期間曾學習過10年的英語,50%的人在求學期間曾學習過4年的泰語。37.50%的人來自泰國本地公司,12.50%的人是在中國公司駐泰辦事處/辦公室/分部/工廠工,18.75%的人在泰注冊的私營企業工作。他們的職位分別是文秘人員、經理人員、銷售人員業務人員、外貿人員。
2 英語及泰語需求情況
如圖1、2所示,當問及在工作及生活中使用英語的頻率時62.50%的人幾乎不用,12.50%的人幾乎每天都用,12.50%的人一周兩三次,12.50%的人一個月幾次;在工作及生活中使用泰語有93.75%的人幾乎每天都用。他們認為在工作及生活中使用英泰兩種語言同等重要占50%,泰語比英語重要占43.75%,英語比泰語重要占6.25%。
在工作中需要使用英文進行的商務活動如圖3、4所示,依次為翻譯/收發商務信函,傳真,電子郵件,其次是電話聯系商務事項或接待來訪外國商務客戶、參與涉外商務談判、閱讀商業文件報告或專業雜志期刊、向客戶作產品介紹或討論產品生產。在工作中需要使用泰語進行的商務活動依次是向客戶作產品介紹或討論產品生產、閱讀商業文件報告或專業雜志期刊、參與應聘/招聘面試、翻譯/收發商務信函,傳真,電子郵件、電話聯系商務事項或接待來訪外國商務客戶、參與涉外商務談判、參加商務會議并作相關報告。根據這組數據,英泰復語專業應當多設置些實踐性強的課程和商務類課程,以滿足社會對具備這些能力的人才的需求。
在泰國工作環境中,要具備的重要能力如圖五所示依次是熟練的人際溝通能力、過硬的泰語語言應用技能(包括聽,說,讀,寫,翻譯等)、過硬的英泰雙語能力、嫻熟的商務操作技能(如報價還價,商務談判,索賠等)、對外國文化及國際商務文化的敏銳洞察力。貿易公司、外資企業、政府機關、學校等單位或行業對英泰復語人才有需求。為滿足社會對人才能力的需求,英泰復語專業應著力培育具有較強的溝通能力、扎實的英泰雙語基本功、了解國外文化及熟練掌握商務操作技能的專業人才。
如圖5所示,68.75%的人認為在學校所獲得的專業知識及技能不完全能夠滿足在泰工作及生活的需要,認為自己能力較為欠缺的方面依次為過硬的英語語言應用技能(包括聽,說,讀,寫,翻譯等)、過硬的泰語語言應用技能(包括聽,說,讀,寫,翻譯等)、較深的商務專業知識(如金融,保險,企業管理等)、對外國文化及國際商務文化的敏銳洞察力。僅有單一語言能力的人才已無法滿足社會需求和經濟社會的發展,英泰復語專業人才的培養應本著復語+專業知識的培養原則,既要注重對學生的語言基本技能的培養,又要重視對學生的專業知識,如商務專業知識的輸入,以滿足社會對應用型復合型人才的需求。
如圖6所示,87.50%的人認為較為理想的英泰復語辦學模式是泰國一年+國內2.5年+泰國0.5年實踐。56.25%的受訪者認為較為理想的英泰復語人才培養模式是英泰語言結合+相關商務知識學習,31.25%的人認為泰語為主+英語輔助的模式較好。
通過研究可知,大部分在泰中國籍員工覺得英語+泰語的綜合學習有較大的社會需求,尤其在泰國的工作領域中這兩種語言都能發揮積極的作用。不管是英語的學習還是泰語的學習,都要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語言技能的培養,實用性較強的商務課程的學習也將對英泰復語專業畢業生的就業有很大幫助,泰國1年+國內2.5年+泰國0.5年實踐的教學模式設置比較合理可行。本次調查研究結果對于探索能夠拓展單一語種人才能力范疇,培養具備較強就業競爭力,能夠服務國內和周邊國家的英泰復合型語言專業人才以一定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