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宏 陳明欣 吳俊瑩 崔秋欣 田金龍 李沛鑫
摘 要:不斷興起的大學城周邊日租房,正逐漸成為社會及高校治安管理工作的難點和痛點。共享經濟的推廣,短租平臺就應運而生,大學校園周邊的日租房存在多方隱患。本文從社會大環境、高校設備設施硬件、教育與管理體制、大學生自身因素等方面出發,結合實地考察走訪,對貴州花溪大學城附近“日租房”現象進行調查,分析其危害性和盛行原因,找出合理的管控方案和調節模式。
關鍵詞:大學城;日租房;社會問題
基金項目:貴州省大學生創業創新項目《大學城周邊“日租房”現象的研究》(項目編號:201852039)。
1 日租房現象
花溪大學城周邊的日租房多是由附近居民對閑置的民房進行改造、簡單裝修后,以月租、日租、時租等短期租賃形式,出租給大學生和少量的社會人員。按照旅館業管理的相關法律規定,經營旅館必須獲得公安部門等的營業許可,但面對如此龐大的消費市場,日租房房東不甘放棄經濟利益,游走于法律的灰色地帶,選擇性了背地經營。由于大學城周邊日租房的地理位置以及針對人群的特殊性,日租房現象普遍、持續性存在。
2 大學生租房的原因
大學城擁有著消費力量龐大的大學生群體,周邊遍布著娛樂、飲食休閑等一系列商業場所。大學城周邊存在著大批熱衷娛樂、上網、社交的學生,出租房適應了大學生在外晚歸留宿或租房客觀需求。因生活自由度較高,有些商人或高校周邊居民便將目光放到大學生這一特殊的消費群體上,他們將自家民房進行改造或在學校周邊學府租購大量商品房,將房屋以短租的形式租給學生,逐漸發展為商業區,形成了租房產業。
1)寢室硬件設施與高校管理制度。有些大學城尚處于不斷完善階段,基礎設施條件有限。部分高校住宿條件滯后問題嚴重,各高校均為多人集體宿舍制;高校寢室無電視、無免費無限網,無供暖設備,私人空間狹小。為方便宿舍管理,高校制定實施的住宿管理制度,設有晚間禁令,熄燈制度。學生處或輔導員會不定期進行安全及衛生檢查,并設置了對違規電器的嚴厲查處懲罰。部分學生因對宿舍生活感到不方便,選擇在校外租房或短期外宿,或晚歸無法進入而選擇日租房。
2)大學生個人因素。第一,情侶同居。在大學,受現代文化以及性解放思想影響,大學生同居現象已較普遍,集體宿舍給戀人們帶來諸多不便,學生情侶放棄了校園的集體宿舍,選擇離學校近,擁有獨立空間,較學校宿舍條件的日租房,開始同居生活,或周末的二人世界生活。第二,娛樂休閑需要。調查發現,球賽期間、節日、周末或生日聚會,大學生更愿意選擇在日租房。如由獨棟居民房改造,設備更豐富的轟趴館;在進行娛樂活動的同時,也方便留宿。第三,學習備考。為考研、出國留學,職業資格認證考試和期末考試準備著復習和沖刺。為了不被宿舍氛圍影響和宿舍管理制度的約束,有些學生選擇了短期的校外租房。第四,其他個人因素。創業或兼職的大學生,對自由要求度更高,作息與外出歸來時間與室友存在差異,為方便或不影響他人,選擇校外租房,以此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也有些學生,由于本身原因或特殊障礙而遠離集體宿舍,如患有傳染性疾病,社交障礙,神經衰弱,身體殘障需要有人陪讀等,或因追求自由生活、在外不受約束的因素而選擇租房。
3 目前日租房存在的問題
1)治安管理難度大。花溪大學城周邊日租房地段偏僻,社會閑雜人聚集出入頻繁。校外人口流動性大,租住人員雜且亂;衛生保障不達標,且治安管理不到位。大學城周邊日租房多由民房改造,內部公共區域十分有限,燃火材料隨意堆放在儲物間,租用房間與雜物儲物間只一窗之隔,房主為節省開支,未放置有完整的消防設施。
2)經營管理混亂。大學城周邊日租房屬于私人營業,多數沒得到相關部門的經營許可,缺乏衛生部門的常規監督。因屬于灰色經營范疇,租住時間短,不審核登記入住信息問題嚴重,登記流程不規范,缺乏專業培訓的經營管理,經營者對識別證件能力較差且管理措施不完善,住宿者人身安全無法得到保障。日租房缺乏基本安保設施硬件,業主的風險防控意識、安全防范意識較差。
3)學校管理困難。學校為大學生制定了基礎的規章和管理制度,校外日租房將給學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帶來巨大挑戰。高校宿舍是大學生最基本的休息場所和活動中心,是高校保障學生安全、監督或組織管理的范圍,更是大學生日常交往的重要地。學生在對外日租房的租住,增大了對保障學生安全的難度。
4)學生身心健康問題。大學階段是人的社會化關鍵時期,可塑性和期望性極強,脫離校園集體宿舍生活,不利于性格的健全發展。頻繁的外在租住消費,會帶來嚴重經濟負擔。因為缺乏管束,容易出現大學生聚眾酗酒鬧事、賭博、傳播淫穢物等惡性事件;在外租住極易結交社會閑雜人員,大學生分辨能力弱、經驗不足,容易輕信壞人或被騙,或被利用,還有誤入傳銷甚至犯罪的風險。
4 對策及建議
第一、完善日租房制度,做到有法可依。行政主管部門和地區工商部門要盡快頒布和完善專門針對日租房管理的法律法規及制度,出臺相應的管理條例和辦法。在日租房興盛的一些場所,可對日租房進行集約化管理。[1]針對不同類型的辦宿標準,能有不同標準的改造政策和措施;給予標準下降優待,保障和保證類似由民房改造的出租房有合法經營權利、有一定的消防設施,對不符合消防、合法經營標準的日租房,要嚴厲監督,限時改進。對不符合衛生檢疫標準的日租房,要由嚴格處罰標準。
第二、提高經營者的安全經營意識,做到合法經營,完善和保證登記流程,要準確保證入住人員的信息。地區管理部門要做好宣傳工作,讓日租房個體戶充分意識到違規經營后果的嚴重性。[2]要讓經營者學習如何正規經營,及時完善合法經營手續,并具備必要的防盜安全設施消防設備、出入口和通道等。
第三、監管部門嚴格控制日租房準入門檻,網絡平臺對入駐的商家應與公安實行聯網監控。對未與公安聯網的日租房、家庭旅店一律不予發放營業執照;同時,公安部門應加大對此類日租房的夜間巡邏和檢查制度。對涉及違法犯罪活動的日租房要推行更嚴格的市場退出制度。[3]
第四、學生要提高保護意識,學校應轉變管理觀念。大學生外宿時應確保自身的生命財產安全,提高警惕,選擇安全有保障的住宿條件。大學生有一定支配個人自由權利,學校不能完全限制學生在外留宿或短租的情況。應從嚴厲禁止和限制大學生行為,轉為對其思想加強教育,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轉變服務理念,培養學生對校園文化的認同感;要提高學生識別和規避人身安全隱患的意識,做好校園宣傳工作,在校園內定期策劃有關在日租房、在外留宿如何做到做好自我保護的宣講活動,向學生及時傳遞自我保護的意識。
參考文獻
[1]劉艷嬌.關于日租房的法律約束機制的研究[J].法制與社會,2014(22):12+15.
[2]陳鵬,毛建平.大學城日租房的管理與對策[J].統計與管理,2015(01):28-30.
[3]張紅穎,王伯勇.涉毒案件場所變化趨勢的分析[J].法制博覽,2016(32):167-168.
作者簡介
楊玉宏,貴州財經大學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理論社會學與應用,陳明欣等為貴州財經大學在校學生,課題組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