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鷺
摘 要:介紹了新農村建設的概念、意義和原則,分析了新農村建設的制約因素,提出了新農村建設中出現問題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新農村建設;制約因素;措施
文章編號:1004-7026(2019)18-0027-02 ?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320 ? ? ? ?文獻標志碼:A
新農村建設是促進農業發展的途徑,是縮小城鄉差距的重要條件,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有效手段,為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基礎。以新農村建設為研究點,通過調查和研究現階段我國社會主義農村的發展狀況,找出阻礙新農村建設的主要因素,并對這些因素進行分析,提出合適的解決對策。
1 ?新農村建設現狀
1.1 ?新農村建設的概念
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概念并不是剛剛出現的,我國建國后的“二五”“三五”規劃便已經提出了要加強農村建設和發展,構建社會主義新農村。當前,新農村建設不只是基礎設施建設,還包括物質文明、精神文明以及生態文明等建設內容。
1.2 ?新農村建設的意義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可以促進國家發展和文明社會建設,對我國經濟發展起著非常大的推動作用。要更好地完成新農村建設,必須貫徹科學發展觀,提高農村居民思想政治水平。新農村建設是平衡農民群眾與城市居民社會地位和保障農村人民權益的重要手段,是廣大農民群眾的期盼,是城鄉居民的共同需要。
隨著我國社會發展和經濟水平提高,農村地區發展也取得了長足進步,但在農村建設發展過程中依然存在很多問題。使用“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方法,促進我國新農村建設和發展,實現城鄉平衡,才能從最大程度上緩解社會矛盾,構建一個和諧、穩定的社會。
1.3 ?新農村建設的原則
新農村建設要堅持遵從現實與積極求進相結合的原則。任何政策實施都要根據現實狀況,大力發展新農村建設要深入了解當地經濟發展狀況,以及干部和農民群眾的認知與素質水平。要從實際出發,根據當地的發展狀況來進行規劃,還要遵從農民意愿,提高農民對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促使農民加入新農村建設的隊伍中。
2 ?新農村建設的制約因素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一項長遠工程。在取得建設成果的同時,一些制約因素隨之凸顯,成為阻礙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因素。處理和削弱這些限制因素,可以為新農村建設順利開展創造條件[1-3]。
2.1 ?農民群眾期盼意識高,主動性有待加強
農民群眾對新農村建設的期盼非常美好,希望通過這一建設來改善自身生活質量。一些貧困地區的農民群眾希望借此完善基礎設施,如解決道路、水、電等實際問題。部分農民希望形成穩定的政策保障體系,解決就業和社會保障等問題。值得注意的是,多數農民缺乏主人翁意識,不認為自己是新農村建設的主體,對沒有直接利益關系的事情主動性不強[4-5]。
2.2 ?農村基礎設施不完善,群眾生活處于較低水平
當前,新農村建設資金投入增加,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農村居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但也要看到,投入新農村建設的資金仍不能滿足農村發展需要,金融機構對新農村建設的支持力度不夠。許多農民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對新農村建設的熱情不高,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新農村建設的進一步發展[6]。
2.3 ?農村社區服務體系不完善
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很多地區過于重視社區建設,但對公共服務體系的發展認識不到位,缺乏教育、衛生和文化服務體系。一些農村規劃了整潔統一的社區,但基礎設施卻并不健全,存在著看病難、讀書難等多方面的問題[7-8]。
此外,雖然有些社區引進了娛樂、遠程教育等服務,建設了計算機等公共設施,但沒有聘請專業人士對農民群眾進行指導教育,農民群眾對此積極性不高。這不利于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先進文化的傳播和發展。
3 ?新農村建設存在問題的解決對策
3.1 ?加強農民思想道德建設
國家和社會邁向現代化的一個重要標志,便是人民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加強農民思想道德建設,是推進新農村建設進程的重要動力。
在加強農民思想道德建設的過程中,要從農村思想發展狀況出發,向農民群眾大力宣傳黨的優秀思想,讓農民群眾清晰了解當前政策方針。要培育農民群眾愛國主義精神,引導農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與價值觀,使農民能夠跟隨黨的步伐,堅持社會主義發展道路。
要加強農民群眾法制教育,讓農民群眾知法、懂法,幫助農民群眾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對新農村建設提出意見,構建文明、和諧的社會氛圍。
3.2 ?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加大宣傳力度
在進行新農村建設時,要以農民為核心構建社會組織機構,保障農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及管理權。要確定建設的重點方向,將農民群眾團結起來,共同推動當地新農村建設。
各級干部要著力鞏固和加強農村黨的執政基礎。一方面,應該把重點放在鼓舞人民群眾上。激勵群眾追求更好的生活,增加他們對新農村建設的認識。另一方面,要充分發揮農村黨員干部和村委會干部的作用。
農村黨員干部和村委會干部是農民的領頭羊。他們長期與農民接觸,更能準確把握農民心理需求。通過他們宣傳新農村建設,往往可以發揮更好的作用,使農民對新農村建設有更充分的認同感和渴望。
3.3 ?加強統籌力度,有效利用資源
新農村建設對我國發展具有很強的推動作用。要全面整合人力和物力資源,創造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局面。要加強部門領導的思想觀念,將部門職能工作與新農村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加強協調機制的權威性,擴大協調配合工作的范圍,逐步向土地資源、交通運輸、衛生等多個部門發展。加強資源整合力度,發揮各職能部門的作用,為新農村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推動力。
4 ?結束語
近幾年,我國經濟發展速度較快,但農村及農民問題依舊是阻礙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問題。我國要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就必須要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大力推進新農村建設,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戰略思想,是實現全面小康社會和構建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社會的要求。隨著新農村建設進一步開展,我國農村必將取得更大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韋文彬,莫文秋.氣象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制約因素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1(11):300-301.
[2]胡智超,龍花樓.中國新農村建設的制約因素及國際經驗借鑒[J].地理科學進展,2011(8):1028-1036.
[3]吳濟慧.制約新農村建設的農村職業教育因素探析[J].職教論壇,2011(16):83-85.
[4]邵喜武,郭慶海.吉林省新農村建設的基礎制約因素及路徑選擇[J].吉林農業大學學報,2007(1):113-118.
[5]毛霞.寧波新農村建設中的制約因素分析[J].商場現代化,2007(5):383-384.
[6]黃良謀,林文軒,曾建中.金融支持新農村建設的制約因素與路徑選擇[J].海南金融,2007(4):66-69.
[7]張蓓蓓.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制約因素與對策[J].理論建設,2007(4):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