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茂超
摘 要:經濟新常態就是經濟結構的對稱態,在經濟結構對稱態基礎上的經濟可持續發展包括經濟可持續穩增長。隨著國家的經濟轉型,我國鄉鎮經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再加上我國鄉鎮經濟長期以來處于經濟的末端,積貧積弱現象嚴重,發展速度緩慢。目前,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鄉鎮經濟的發展成為我國經濟向前發展所要解決的問題。通過分析經濟新常態下我國鄉鎮經濟發展的現狀,總結我國鄉鎮經濟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關建議,希望為鄉鎮經濟的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經濟新常態;鄉鎮經濟;發展問題;對策
文章編號:1004-7026(2019)18-0069-02 ?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326.11 ? ? ? ?文獻標志碼:A
經濟新常態帶來了機遇也帶來了挑戰,鄉鎮作為我國經濟的基礎單元,經濟新常態為其帶來的更多是挑戰。我國的鄉鎮企業資金不足,發展規模比較小,無法形成有效的規模經濟,同時鄉鎮企業由于缺少科學的管理經驗,使資源缺乏合理有效的配置,在對外競爭時缺少主動性。鄉鎮政府工作人員的能力有限,工作積極性不高,無法在經濟新常態下承擔引導鄉鎮經濟發展的重要任務,這些都是我國鄉鎮經濟進入新常態后所要解決的問題[1]。
1 ?經濟新常態下我國鄉鎮經濟發展現狀
新常態是一種不同于以往,但相對穩定的狀態。隨著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我國鄉鎮經濟以前沒有解決的問題也暴露出來。鄉鎮產業發展以第一、第二產業為主,農業無法實現現代化生產,沒有形成一體化的農業體系。鄉鎮企業發展規模小,難以適應市場經濟的挑戰。鄉鎮經濟市場沒有建立起完善的市場競爭機制和公平合理的市場,而且鄉鎮地區的勞動力大量外流,資源利用率較低,無法合理有效地開發資源,產業相對分散,無法建立有影響力的工業園區,各地區的鄉鎮經濟發展比較孤立,無法形成協同發展的局面[2]。
2 ?經濟新常態下我國鄉鎮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
2.1 ?鄉鎮經濟的發展缺乏引導
我國鄉鎮政府所能支配的財稅在逐年減少,政府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大幅下降。政府對鄉鎮經濟的引導力度減小,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鄉鎮政府處于基層,相關人員的工作意識和服務意識比較差,上級政府出臺的政策也無法得到有效落實,鄉鎮經濟也缺乏科學合理的規劃,沒有制定正確的經濟發展戰略。
(2)鄉鎮政府的扶持力度不夠,尤其是對于具有鄉鎮特色產業的重視程度不夠,沒有相應的機構為鄉鎮經濟的發展提供幫助,影響了鄉鎮經濟的長遠發展。
(3)政府沒有制定好人才管理規劃,鄉鎮地區對人才缺乏吸引力,人才回鄉鎮地區工作的動力不足[3]。
2.2 ?農業問題突出
農業問題一直是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問題,尤其是我國經濟經濟進入新常態后,農業問題愈發突出。出現農業問題的原因主要是政府對農業的扶持力度不夠,導致農民生產積極性不高,優惠政策也沒有落到實處,無法解決農民面臨的生產生活問題。
2.3 ?鄉鎮企業發展落后
鄉鎮企業是鄉鎮經濟最活躍的因素,是衡量鄉鎮經濟是否得到發展的一項重要指標,也是一個地區人們生活水平是否得到提高的重要證明。
(1)我國鄉鎮企業發展規模小,基本以農業和一些低端制造業為主,個體工商戶眾多,無法形成具有規模效益的企業。
(2)鄉鎮企業發展資金不足,融資困難,獲得資金的渠道比較單一,無法擴大企業的規模。
(3)鄉鎮企業缺乏先進的科學管理經驗,無法吸引外地企業的投資。
2.4 ?農業經濟碎片化
與城市密集的生產、生活狀態不同,農村的生產和生活大多分散,農村居民有的依交通要道居住,有的依地勢、地形布局。在一些地勢復雜的偏遠山區,農戶散落于不同的山頭。地勢的復雜性和門戶的散落性給生活資料和農產品的運輸造成極大的不便,農業經營“碎片化”的狀況普遍存在,以分散、細碎、小規模經營方式為主。
3 ?適應經濟新常態,促進鄉鎮經濟發展的對策
3.1 ?加強政府對鄉鎮經濟的引導
鄉鎮政府是鄉鎮經濟發展的帶頭人,在經濟新常態的壓力下,應當履行為鄉鎮經濟發展保駕護航的責任。首先,對內嚴格要求工作人員,制定嚴格的管理制度和獎懲機制,以保障政府工作人員的主動性;建立有效的監督機構,保障政府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其次,完善人才管理計劃,提高對人才的重視程度和工作待遇;建設城鄉一體化的就業服務體系,吸引外地人才,為本地區的經濟發展提供技術支撐。再次,政府應當制定“走出去”的企業發展戰略,推動鄉鎮經濟可持續發展。
3.2 ?加快鄉鎮企業發展
在新的經濟發展形勢下,鄉鎮政府應認識到當前經濟發展的特點,對鄉鎮企業的發展有良好的定位,提升企業抵御風險的能力。
(1)政府要健全市場競爭機制和營造公平合理的市場環境,維護市場的穩定。鼓勵企業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品牌,創新產品。
(2)鄉鎮政府應當加大對本地企業的宣傳力度,設置專門機構為企業的發展提供咨詢服務,建立工業園區,形成產業聚集,實現優勢互補。
(3)企業要更新理念,轉變企業的發展戰略,利用市場配置的作用,使資源的利用率達到最高,樹立品牌意識,進一步擴大企業的規模。
(4)利用好政府給予的優惠政策,為自身的發展創造有利的條件。
3.3 ?發展現代化農業
農業是國家之本,關系到鄉鎮的民生問題。我國鄉鎮經濟進入新常態,對農業的發展也產生了影響,農業要想發展下去,就必須走現代農業的道路。要保持農民持續發展農業的積極性,因地制宜,制定符合本地區的規劃;組織農業專家到農村為農民講解農業的知識,提高農民的農業知識水平。
3.4 ?發展互聯網經濟
習總書記提出要在2020年實現全面脫貧,電商脫貧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政府應為農村互聯網人才和物流人才出臺扶持政策,培養一批能夠適應“互聯網+農業”時代,能滿足農村地區發展需求的綜合性和專業性人才隊伍。可以充分利用現代媒體,例如電視廣播、網絡視頻教程、報紙、雜志等向農村居民傳授相關的互聯網知識。
4 ?結束語
在經濟新常態的背景下,想要提高自身抵御市場經濟風險的能力,就應了解鄉鎮經濟發展的現狀,分析其中存在的問題,制定良好的解決機制和措施。隨著互聯網和鄉鎮經濟的聯系日益緊密,農業借助互聯網技術將朝著高標準、精細化、專業化、集群化方向發展,農村地區物流也將朝著更加系統、更加現代的方向發展,目前面臨的問題也將得到解決。
參考文獻:
[1]李愛民.經濟新常態下我國鄉鎮經濟發展面臨的挑戰與對策探究[J].全國流通經濟,2018(27):69-70.
[2]張海納.經濟新常態下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8(13):472.
[3]張文花.經濟新常態下我國鄉鎮經濟發展面臨的挑戰與對策研究[J].科技經濟市場,2018(4):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