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成思
摘 要:經濟的發展離不開農業的推動。農業作為社會發展必不可少的內容,其發展受多種因素影響。農業不僅是經濟發展的前提,也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農業發展的好與壞能體現出一個地區整體的發展水平。從植物保護的現狀出發,以植物保護與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關系為契合點,深入研究植物保護在農業可持續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為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有效信息。
關鍵詞:植物保護;農業可持續發展;地位;作用
文章編號:1004-7026(2019)18-0081-02 ?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323;S4 ? ? ? ?文獻標志碼:A
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生態農業發展逐漸引起政府的重視,農業可持續發展進入了新的階段。就目前經濟發展模式來看,做好植物保護的相關工作,不僅有益于環境的發展,而且能有效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為了確保植物保護與農業可持續發展趨勢穩定,需要制定具體措施,促進其良性發展。
1 ?植物保護與農業可持續發展之間的關系
1.1 ?植物保護能有效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
植物種植的范圍比較廣泛,而農作物種植屬于植物種植的一部分。眾所周知,農作物種植在農業生產活動中占據主要比例,若要保證農業可持續發展,需要充分利用農作物種植這一前提。結合當前農業發展情況可以看出,人們在追求快速發展的同時,導致農業發展急于求成,出現濫用農藥化肥、森林植被遭到大面積破壞、耕地面積退化、農業生產環境遭到不同程度破壞等現象。由于農業生產環境質量下降,最終影響了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制約了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減緩了其發展速度[1]?;谶@種情況,政府及相關部門應將植物保護放在突出位置,為實現生態環境平衡與農業可持續發展作出努力。
1.2 ?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夠有效促進植物保護
近年來,我國高度重視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政府將大量資金投入到農業生產中,主要用于引進農業生產技術。生產技術的進步可以為農業發展水平的提高做好準備工作。在農業生產水平不斷提高的同時,合理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農業生產環境較以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業發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越來越小,也就意味著自然生態環境整體得到有效改善,為植物的生長提供了良好條件,起到保護植物的作用。因此,農業可持續發展與植物保護之間是互相發展的,在實施農業可持續發展政策的同時,有效保護植物,實現農業與生態環境的平衡發展。
2 ?植物保護的現狀
2.1 ?農藥廢棄物污染嚴重
由于農業資料使用者的環保意識不強,導致其對使用過的農藥包裝物處理方式過于隨意,沒有采用合理科學的方式處理。大部分農業生產資料的使用者將使用完的包裝袋和殘留的農藥隨便丟棄在田地里,這種不科學的處理方式帶來的后果最終會由人類來承擔。在雨季,農藥包裝袋里的殘留物在雨水的沖刷下,經過生態循環系統,最終匯聚到飲用水中,會對人們的身體健康產生較大影響。
2.2 ?綜合防治理念已初步形成
對于植物保護,農業部門在很久之前就制定了相關方針政策,其內容為“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由此可知,我國對于植物保護采取的措施主要集中在前期的預防工作中。方針制定并實施后,經過長時間的探索,綜合防治策略已經相對完善。為了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長期目標,從農業生態系統出發,在農業發展過程中從不同角度介入農作物的生長,綜合考慮作物生長發育期遇到的諸多問題。
除此之外,對種植地區的環境特點要進行提前考察,為農作物的生長提供舒適的環境,根據種植地區的特點,選用合理的防治措施進行預防,確保預防工作落實到位,強化農業工作者和生產資料使用者對農業生態發展重要性的認識。
2.3 ?防治實施主體素質偏低
植物保護相關方針政策的制定,在一定程度上會促進綜合防治理念的形成,對植物保護起到促進作用,但是植物保護的效果仍不理想。其根本原因在于,農業資料使用者的整體素質較低,從事農業生產的主體人員以老人居多,不具備科學種植觀念,照搬別人的防治措施,不考慮其適應性,盲目追求高產結果,不考慮過程,綜合防治意識淡薄。具體表現為不合理使用農藥、噴灑農藥方式不科學、藥劑用量過多等。這些不合理的方式最終會嚴重制約農業供給側改革,阻礙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3 ?植物保護與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策略分析
3.1 ?對病蟲害發生規律進行合理預測
農業生產過程中出現病蟲害是不可避免的,但農業生產人員通過長時間的觀察能夠得知其出現的時期和基本規律,然后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通過這樣的方式,一方面能較準確地把握病蟲草害防治的最佳時期,另一方面可以適當減少農藥的使用次數和使用量。與此同時,各級政府也要給予大力支持,加大病蟲害發生規律研究經費的投入,植物保護機構做好相關研究工作,與政府配合,尋找科學防治時期,為減少農藥使用量,有效防治病蟲害提供科學依據,加快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步伐。
3.2 ?開展專業化系統統治
在推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過程中,發展進度緩慢的原因主要有兩個。首先,流行性病害。流行性病害的出現會導致農作物在短時間內染病,如果不采取相應措施進行防治,對農作物的產量和農民收入都會產生很大影響。其次,蟲害。蟲害的預防相較于病害來說較難控制,其產生存在不確定性,蟲害的傳播范圍更加廣泛。因此,為防止蟲害肆意蔓延,要積極使用先進機械設備提高病蟲害防治效率,相關植物保護部門要做好機械設備的選擇工作,以此提高農藥的使用率[2]。
3.3 ?注重提升生產者素質
植物保護與農業可持續發展都離不開專業知識的指導,農業工作人員專業素養過硬,不僅能有效降低病蟲害發生的概率,而且能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向規范化和制度化邁進。有關數據顯示,在病蟲害防治、應用綠色防控技術、選擇先進植物保護機械設備等重要環節,專業知識具有重要作用。就目前植物保護的發展情況來看,各個機構紛紛采取措施,為有效提高生產者素質而努力,不斷加大對農業生產者的培訓力度,對培訓內容進行完善,促使其文化素質與植物保護知識水平不斷提升。增強科技意識,大力發展科技農業,推進植物保護的現代化進程,有效克服制約農業可持續發展的不利因素。
4 ?結束語
植物保護作為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必要前提,二者的發展聯系緊密。農業工作人員要明確二者之間的關系,片面重視農業可持續發展而忽略對植物的保護,最終會嚴重影響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進度,只有將二者結合在一起,將農業生產過程中的諸多細節落實到位,才能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長遠目標,共同為我國經濟的發展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卓嘎.植物保護與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關系研究[J].鄉村科技,2018(12):89-90.
[2]張言.植物保護與農業可持續發展關系探究.種子科技,2019(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