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光滑大葉緊湊型串葉松香草產業化開發前景良好,結合實際,分析了該產業在忻州監獄五監區發展的可行性、經濟效益、發展前景,并提出了相關發展對策。
關鍵詞:忻州監獄五監區;串葉松香草;產業化
文章編號:1004-7026(2019)18-0093-02 ?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S431 ? ? ? ?文獻標志碼:A
2018年10月2日,全國串葉松香草協作組的知名牧草專家來到云中河畔,對國內資深牧草專家田良才與山西省忻華農業有限責任公司農藝師羅明學合作研發的光滑大葉緊湊型串葉松香草示范田進行現場驗收。結果令專家們驚喜而振奮:3年生光滑大葉緊湊型串葉松香草平均產鮮草量達到2萬kg/667 m2,主要草質指標和動物飼用適口性均達到國頒一級優質牧草標準。光滑大葉緊湊型串葉松香草的培育和試種成功,實現了多年生牧草優質、高產、高效和環境友好的和諧統一,為大力發展忻州監獄五監區生態觀光園畜牧經濟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遇。
1 ?可行性分析
光滑大葉緊湊型串葉松香草為菊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是采用回交育種與輪回選擇相結合的方法育成的新物種。它既結合了原始材料串葉松香草抗病性強、豐產性好、適應性廣的優良特性,又保持了原始材料三葉松香草全草光滑無毛的優良品質。其莖生葉對長,葉片基部相連,呈杯狀,所有葉片光滑無毛,葉蛋白質含量較高;莖從每層的兩片莖生葉中間貫串而出,呈方形,根、莖、葉都帶有松香氣味,莖葉夾角≤45°,植株高度2.5~2.8 m。
光滑大葉緊湊型串葉松香草原產地是忻州監獄云中河畔灘涂地,當地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8.5~9 ℃,晝夜溫差較大,4—9月份作物生長發育期間晝夜溫差高達11~15 ℃,白天溫度高光合作用強,夜間溫度低呼吸強度弱,積溫有效性高,生產的各種農作物優質高產。無霜期為160 d左右。年降水量達到450~500 mm,60%以上的降水量集中在7—9月,降水高峰期與光滑大葉緊湊型串葉松香草需水量最多的時期同步,可滿足光滑大葉緊湊型串葉松香草正常生長發育的需求。日照時數達到2 700 h,忻州監獄及周邊農村是華北地區光能源的一個高值區,也是我國除甘肅省張掖地區外的另一個飼料作物高產區和育種基地自然優勢區。
目前,該監區農業經濟發展已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草業已成為農村經濟發展最活躍的部分和新的經濟增長點,草業的經濟效益、營養價值、生態功能、開發潛力等優勢已被人們所認知,并形成了共識,實施光滑大葉緊湊型串葉松香草產業化開發的時機已成熟。立草為業,種草養畜,推進光滑大葉緊湊型串葉松香草產業化經營不但是可行的,而且也是可能的。建議在全監調整農業結構,合理配置資源,將光滑大葉緊湊型串葉松香草產業化開發作為一項重要工作,制定相應的優惠政策,鼓勵和扶持全監廣大職工和包地農民大力發展農田草業,同時狠抓龍頭、拓寬市場,積極推進光滑大葉緊湊型串葉松香草產業化經營,使科研成果真正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2 ?經濟效益分析
據牧草專家試驗,1 hm2水澆地種玉米,一般年景僅可收獲玉米籽粒5 625 kg,毛收入11 250元,扣除種子、化肥、農藥等費用3 000元,純收入僅8 250元。水澆地2年生光滑大葉緊湊型串葉松香草可產鮮草30.1萬kg/hm2,按舍飼方式可養羊300只,年出欄商品羊240只,每只商品羊按300元計算,毛收入4.8萬元,扣除種草成本和欄圈折舊、防疫等費用4 800元,純收入達到7.2萬元。種植光滑大葉緊湊型串葉松香草養羊的純收入是種植普通玉米純收入的8.73倍。而種植3年生以上的光滑大葉緊湊型串葉松香草的純收入將會更高。
根據忻州監獄“十三五”和“十四五”規劃期間實施種植業三元結構工程構思和近年來的生產示范結果,2019年落實光滑大葉緊湊型串葉松香草繁種田0.2 hm2,2020年可生產原種270 kg。在育苗移栽的條件下,可滿足2021年忻州監獄光滑大葉緊湊型串葉松香草種植面積達到90 hm2的用種所需,2年以后每年草田可產種子1 350 kg/hm2,草種按100元/kg計算,年產值即可達13.5萬元/hm2,扣除生產成本0.305萬元,每年的草種純收入可達到13.115萬元/hm2,90 hm2草田每年共可獲得售種純收入1 180.35萬元。此外,90 hm2草田收獲種子后將莖葉加工成草粉喂羊,按舍飼方式可養羊2 700只,年出欄商品羊2 160只,每只商品羊按300元計算,毛收入64.8萬元,扣除種草成本和欄圈折舊、防疫等費用43.15萬元,養羊每年純收入21.7萬元。兩項合計純收入1 202.05萬元,比種植普通玉米增加經濟效益1 130.8萬元。此外牧草經羊飼過腹還田,還可以肥田沃土,實行糧草輪作有利于提高糧食單產。
3 ?光滑大葉緊湊型串葉松香草發展前景
根據國外各類畜禽的飼喂標準,優質牧草產品在牛羊飼料中可占到50%~60%,豬配合飼料中可占到10%~15%,雞配合飼料中占3%~5%。粗略估算我國配合飼料用草和規?;B殖場用草的數量每年至少需1 000萬t左右,但全國年產商品草不足20萬t,產量只占國內市場缺口的2%。草種產業方面,我國的人工草地建設、草原改良、生態治理等,每年需草種約10萬t左右,但目前每年的生產能力僅為3萬~5萬t,也存在很大的缺口,加之我國西部生態農業大開發中種草面積逐年增加,草種缺口還將增大。這是光滑大葉緊湊型串葉松香草產品又一個巨大的潛在需求。
4 ?發展措施
4.1 ?實施種植業三元結構工程,大力發展農田草業
實施種植三元結構工程,必須要從大量的提供動物性食物和非糧食物的實際需要出發,將人畜共糧的種植模式轉化為人畜分糧的種植模式,把光滑大葉緊湊型串葉松香草從種植業中獨立出來,作為一個現代產業來建設,推動飼料工業、畜牧業、農產品加工工業和食品加工工業的發展,滿足人們對食物的數量、質量、安全、營養和種類不斷增長的需要,保證食物結構和營養小康目標的實現。忻州監獄和全國實施“糧、經、飼”三元結構工程的關鍵,是在糧食集中生產田把需要用作飼料的糧食品種,調整改種成高產、優質的光滑大葉緊湊型串葉松香草和飼用青貯玉米品種,如中北411(該玉米品種采取帶棒收獲與光滑大葉緊湊型串葉松香草混合青貯)。利用原來用作生產飼料糧的耕地專門種植飼用青貯玉米品種中北411,等到籽實成熟收獲后,將秸稈進行黃貯。根據能量和營養標準,由單純的收獲籽粒調整為收獲營養體。一是調整優化現有的糧食作物品種結構,合理布局,向高產、優質、高效發展。二是因地制宜,調整種植制度,將光滑大葉緊湊型串葉松香草從種植業中獨立出來,納入種植計劃。三是擴大光滑大葉緊湊型串葉松香草種植面積,實行糧食作物、經濟作物與光滑大葉緊湊型串葉松香草輪作、間作、套種,建立光滑大葉緊湊型串葉松香草生產基地。四是調整畜牧業結構,大力發展肉牛、奶牛、肉羊等草食畜。
4.2 ?建立健全生產管理體系,走規?;a之路
豐富飼料作物生產管理體系,推廣“公司+職工或包地農戶”“行業協會”等組織形式?!肮?職工或農戶”組織形式,是監辦公司按照市場要求,依靠自己的經濟實力和掌握的市場信息與本監職工和包地農民簽訂生產合同,建立生產基地,提供配套服務。農民按合同生產、交售產品,公司按合同收購、加工,把產品銷往市場。公司與農民形成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經濟共同體?!靶袠I協會”組織形式多種多樣,按照名稱劃分為專業技術協會、研究會、專業合作社等。按照發起方式劃分,分為由專業戶或能人挑頭,職工和包地農民自愿參加;由集體經濟組織牽頭,職工和包地農民自愿參加;由依托企業牽頭,職工和包地農民自愿參加等。把分散經營的職工和包地農戶組織起來,實行民主管理,共同組織生產,進入市場參與競爭,逐步形成規模化飼料作物生產、加工、銷售、科研、培訓為一體的經濟合作組織。
4.3 ?大力推廣光滑大葉緊湊型串葉松香草機械化生產技術
光滑大葉緊湊型串葉松香草從種到收必須實行機械化。原因如下:第一,該草種子比葵花種子小,要求種植的土地精細平整,沒有機械整地是難以實現的。第二,播種要求實現精量播種,才能達到節種增效目的。第三,收獲時需要搶時間,錯過最佳收獲期(始花期),其蛋白質含量就會下降,降低經濟效益。第四,該草的植株蛋白質含量55%分布在葉片,要求在收割的同時必須把莖稈壓扁,以達到與葉片水分同步下降,減少葉片脫落。第五,為使收割后能盡快達到打捆陰干的條件,還需要翻曬。第六,為便于該草的貯藏和保管,需要即時打捆;后續加工成草粉、草顆粒等。每個環節都離不開機械化作業,可以說種植過程是高度機械化的生產過程。
4.4 ?抓好加工生產體系建設和實施名牌戰略
目前,忻州監獄光滑大葉緊湊型串葉松香草加工生產體系尚未完全建立起來。因此,忻州監獄實施光滑大葉緊湊型串葉松香草產業化經營的關鍵在于充分發揮優質高產牧草資源優勢,一手抓好新興草品加工企業上檔增效,一手抓好小型傳統草粉加工企業重組升級。要按照“誰有能力牽頭從事草產品加工業就扶持誰”的原則,積極培育草產品加工龍頭企業。龍頭企業可以向銀行承貸承還,為草農提供信息和培訓,解決技術、資金、銷售的問題。這樣既可帶動廣大職工和包地農民引草入田、立草為業,又可促進農民大力發展草食畜養殖業,在全監形成種草養畜一體化生產的特色農業發展新格局,達到“建一個龍頭,舉一項產業,富一方百姓”的目的。
4.5 ?健全社會化服務體系,實現產、加、銷一體化
光滑大葉緊湊型串葉松香草的生產專業化、社會化、現代化程度較高。但目前忻州監獄實行的是以包地農民家庭作為獨立的生產經營單位,產前、產中、產后的各個環節都需要有一定的組織和人員為其進行社會化服務。然而,目前忻州監獄的社會化服務體系尚不健全,正處在建立、健全和完善的過程中。健全和完善社會化服務體系必須從實際情況出發,按照服務組織網絡化、服務內容系列化、服務管理制度化、服務形式實體化的要求,堅持社會性服務與專業性服務相結合,事業性服務與實體性服務相結合,專業機構與民間組織相結合的原則。
(編輯:季 ?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