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俊卿 陳少智
11月1日,三大通信運營商上線5G商用套餐,5G商用時代正式來臨,關于5G應用本身的一些問題也隨之而來。
5G究竟能夠帶來哪些改變,4G網絡會不會很快退出?5G資費會不會比4G更加便宜?5G信號差,室內將普遍沒信號是真的嗎?
近期,世界5G大會在北京召開,大會全球首席合作伙伴京東集團與主辦方同期聯合舉辦了5G應用設計揭榜賽,力圖更快帶動5G應用進入日常生活。《財經國家周刊》記者采訪了本次揭榜賽多位行業專家評委,解答關于5G的諸多“謎題”。

京東已經與各大手機品牌及運營商成立了京東5G生態聯盟,努力推動5G手機普及和落地。
5G商用套餐上線后,不少用戶質疑,5G怎么好像比4G貴了?
以中國聯通為例,4G時代,不限流量套餐資費已經降低到百元之內,部分與互聯網企業合作的資費,1G流量更是降低到1元以內。反觀5G套餐,入門價格達到129元。
中國移動研究院首席科學家易芝玲對《財經國家周刊》記者表示,中國三大通信運營商雖然用戶規模全球最大,但營收卻不是最大。特別是每用戶平均收入(ARPU),不到60元。
三大運營商的經營情況也印證了這一觀點。中國電信和中國移動今年三季度營收利潤均呈現雙下滑態勢,中國聯通前三季度雖然同比增長11.9%,但營收和通信服務收入同比均為負增長。
易芝玲認為,雖然對于用戶來說,資費越低越好,但是從可持續發展角度來看,也需要確定一個合理的資費,讓產業鏈可以長長久久存活下去。
在這一背景下,5G資費短期恐難以下降,4G資費更是“降無可降”。
易芝玲表示,作為一項跨時代的移動通信技術,5G是構筑起萬物互聯的基礎設施。5G時代運營商絕不甘心繼續做一個流量通道,而是會依靠5G網絡才有的優勢,為用戶提供超高清的音頻、視頻、云游戲等新服務,實現增值。
“5G就像一條高速公路,創新應用讓這條路更有價值更具生命力,這也是京東舉辦5G應用設計揭榜賽以及校園分賽的重要目的,通過此次揭榜賽加速產業鏈的成熟,推動5G在消費領域和垂直行業的應用。”京東通訊供應鏈與產品規劃部總經理丁玉寬對《財經國家周刊》記者說。
“比如京東在今年成立的5G物流示范園區,結合5G、人工智能技術,加上京東原有的自動化倉儲物流技術,實現了訂單處理量108%的增幅。在5G的賦能下,各行各業都將實現跨越式發展。”丁玉寬說。
建站 5G需要增加非常多的基站才能達到現有網絡覆蓋水平,尤其需要在室內大量建設5G 微小型基站。
一些細心用戶發現,隨著4G網絡的建設,中國聯通2G網絡正加快退出;與之對應,中國移動2G網絡雖然尚未退出,但3G網絡覆蓋明顯減弱。
雖然5G已經商用,但目前大多數用戶依然在使用4G網絡,短期也未計劃購買使用5G手機終端。不少用戶擔憂4G網絡會不會也很快出現關停退網?
易芝玲認為,“這絕對不可能發生。”
從技術角度解釋,基于成本和基站建設速度等考慮,當前三大運營商普遍優先采用NSA(非獨立組網)模式組建5G網絡。通俗地講,就是5G與4G聯合組網,在現有4G核心設備基礎上部署5G網絡。這決定了5G需要依賴4G發展,4G不會很快退出。
從網絡覆蓋和用戶體驗來考量,5G雖然已經商用,但是由于頻段等技術因素和投資等成本因素,幾年內難以達到4G網絡的覆蓋面。在2G、3G加速退出的背景下,5G網絡的不完美需要依靠4G網絡進行彌補。
此前,工信部信息通信發展司司長聞庫曾對媒體明確表示,4G作為移動通信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將與5G網絡長期并存,“至少還可以使用10年。”
多位通信領域的專家告訴記者,按照行業慣例和網絡建設梯度,4G網絡的退出至少需要等待6G網絡商用。
既然4G網絡可以長久使用,那什么時候買5G手機更合適?
丁玉寬表示,京東在今年8月份已經售出了國內第一臺5G商用智能手機。如果追趕潮流現在就可以買,而下一個比較合適的購買節點是春節,很多廠商會在春節前密集發布新手機。預計到2020年5月,5G手機的平均價格可能接近2000元,與4G手機接近。京東已經與各大手機品牌及運營商成立了京東5G生態聯盟,努力推動5G手機普及和落地,這也是作為科技企業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
5G網絡具有傳輸速度快、響應時間快、連接范圍廣等特點,這些特點,讓5G吊足了用戶胃口。
但現實可能是另一番景象。
今年上半年,小米產業投資部合伙人孫昌旭在微博科普了一段5G網絡知識。她明確告知廣大消費者,5G時代信號不好將會是常態。
不少嘗鮮用戶也已經發現,即便是在網絡覆蓋地區,室內室外的網絡信號覆蓋也有天壤之別,室外信號可用,進入室內徹底消失。這雖然可以歸因于5G網絡建設不完善,但這種巨大的室內外差別,之前幾代并不常見。
究其原因,電磁波頻率越高,波長越短,衰減也越快,更容易被障礙物屏蔽,而5G正是這樣的高頻率電磁波。對比不難發現:2G網絡頻率在900MHz,而5G則普遍在3500MHz,最高達到4900MHz。
這意味著,5G需要增加非常多的基站才能達到現有網絡的覆蓋水平。更為重要的是,僅憑室外基站,很難完成對室內信號的覆蓋。要解決室內信號覆蓋,就需要在室內大量建設5G微小型基站。
易芝玲表示,5G室內覆蓋需要重點突破,未來運營商會為室內微小型基站的研發生產企業提供參考技術設計等支撐。
即便是市場能夠提供技術成熟的微小型基站,運營商依然還要面臨一些居民反對、選址等難題。
此前,國內已經出現不少小區居民以電信基站輻射影響身體健康為由,反對小區建基站或拆除已有基站的案例。
未來,如果大量在室內建設基站,必須消除“輻射恐懼”,做好選址規劃等,這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5G成熟仍需要一個過程,不能一蹴而就。”易芝玲認為,無論是社會價值層面還是商業價值層面,5G應用需要在用戶與產業鏈之間找到一個最佳的健康平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