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煜
摘 要:少兒科普電視節目中包含的豐富的科學知識,既能夠滿足少兒對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同時也能夠使得少兒收獲一定的科學知識。本文就少兒科普電視節目發展現狀進行研究分析,以期待為進一步了解少兒科普電視節目發展情況提供理論參考。
關鍵詞:少兒;科普節目;電視節目
1 少兒科普電視節目發展現狀
1958年,由北京電視臺開設的《少年兒童節目》為我國首檔科普類少兒電視節目,自此以后,科普類少兒電視節目成為各大電視臺的“新寵”。為了能夠更好的滿足少兒群體對于節目的需求,各大電視臺推出了少兒動漫節目。但是這些少兒動漫節目,不但沒有向少兒普及一定的科普知識,反而因為動漫中出現的少兒不宜觀看的情節,對少兒群體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而國外少兒科普類電視節目則發展較為成熟,不但節目數量豐富且在少兒、家長群體中有著良好的收視效果。同比之下我國的少兒科普類電視節目則存在原創力不足、數量少等諸多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也直接影響了我國少兒科普類電視節目的健康發展。
1.1 少兒科普類電視節目數量相對較少
我國少兒電視節目同比其他類型節目來說,數量非常少,作為其中類型之一的科普類節目占比則更低。根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央視、北京衛視、東方衛視所播出的少兒科普電視節目占到全國少兒科普電視節目播放量的15%,由此可以看出少兒科普電視節目其數量之少。另外,在播出的少兒科普節目中,科普欄目內容只是少兒節目中的一個組成部分,所以這也就限制了科普類電視節目的獨立發展。
1.2 少兒科普電視節目創新性較差
目前我國各大電視臺所播出的電視節目多為引進,真正本土化的電視節目較少,尤其是原創類的少兒電視節目則更少,創新性差也是目前我國少兒科普電視節目發展中的一個突出問題。《芝麻開門》是我們所熟知的一檔少兒科普電視節目,這檔節目以主持人、智力測驗、情景劇的方式運作,但是這種節目運作方式并非獨創,其在國外已成為傳統的少兒科普節目形式。而且這種節目形式實質上與課堂教學有著很大的相似性,對于少兒吸引力較小且長期容易使得少兒失去觀看興趣,不能夠真正發揮引導少兒探索科學知識的科普功能。而在另外一檔熱門少兒科普節目《異想天開》中,盡管這檔節目借鑒了多種節目類型,但是過度的娛樂化內容,反而減少了科普元素,失去了科普節目的本意。
2 加強我國少兒科普電視節目發展的策略
對于少兒科普節目,不論是少兒群體,還是家長群體,都有著很高的期望,但是過少、低質量的節目現狀,卻難以滿足少兒、家長群體對于這一類型節目的觀看需求,同時也使得少兒科普電視節目無法發揮科普教育功能,限制了自身的發展。筆者認為在加強我國少兒科普電視節目發展上,應當采取以下三個方面策略:
2.1 強化少兒科普節目的參與性
進入新世紀以來,說教式的少兒節目形態已不能夠適應新型觀眾的需求,所以我國少兒科普電視節目必須要改變節目形態,強化節目與觀眾的參與性、互動性。一方面,要摒棄單純向少兒觀眾灌輸科學知識的做法,要以引導其進行自主探索為主,從而通過節目影響來培養和促進少兒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比如上海少兒頻道制作的《好奇探長》這檔少兒科普節目,就是通過與少兒的互動參與,激發少兒探索知識欲望,并且通過實驗調查的方式獲取問題的答案,從而提高了節目的趣味性與知識性。
2.2 注重少兒科普節目衍生品的發展
衍生品如今已成為多種文化形態得以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著力發展少兒科普電視節目衍生品,一方面能夠使得少兒可以繼續保持對科普類電視節目的觀看興趣,同時也可以在衍生品中獲得更多的科學知識。舉例來說,日本少兒科普電視節目《飛翔吧!科學君》就推出了衍生品——《地球大冒險》動作游戲,少兒可以在游戲中對宇宙進行探索,從而獲取更多關于宇宙的知識,以此既展現出節目的趣味性、知識性,而且也體現出其教育價值。
2.3 拒絕娛樂化,制作有品味的節目
科普類電視節目屬于嚴肅文化內容,而如何將嚴肅的科學知識以易于少兒理解的方式進行展示是少兒科普電視節目制作者需要考慮的問題。但是在增加節目趣味性的同時,要避免過度娛樂化,甚至低俗化,比如可以在節目的主持人風格、節目素材等多方面要切實貼合少兒群體審美與實際生活,以此使得制作的科普節目即讓少兒能夠理解,又可以使得其在“玩”中學習到更多科學知識。
3 結論
少兒科普電視節目作為我國少兒電視節目中的重要內容,其目前在發展中存在著原創力不足、創新性較差的問題。針對于此這些問題,筆者建議電視節目制作者要注重少兒受眾群體的參與性激發、少兒科普節目衍生品的發展,從而改變傳統節目形態、拓展節目發展空間,另外還要拒絕娛樂化,制作有品味的節目,切實提高節目質量,從而以趣味的節目內容、豐富的節目形態吸引少兒群體觀看、滿足其對于科學知識學習、探索的需求,發揮應有的科普知識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劉宇博.最近十年我國科普電視節目的發展現狀與趨勢[J].中國傳媒科技,2013(08):64-65.
[2]劉佳.當前我國電視少兒節目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分析[J].西部廣播電視,2015(20):50-51.版社,2003.
[3]陳力.電視與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4]姜照君,吳志斌.論我國科教電視節目的創作現狀[J].2009,(10).
[5]李智,程素琴.科教電視節目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基于2009年調查數據的研究[J].現代傳播,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