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
摘 要: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后,工業企業普遍關注如何降低成本、提高質量、增加效益。在經濟上行時期,工業企業不斷發展,在經營中都存在比較粗放的現象,這也給解決問題提供了機會和可能。目前處于穩中求進的時期,企業有了更加強烈的降成本、提質量和增效益的內生動力。
關鍵詞:工業企業;降成本;提質量;增效益
文章編號:1004-7026(2019)18-0156-02 ?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406.72;F426.1 ? ? ? ?文獻標志碼:A
根據探索和實踐,要想解決降成本、提質量、增效益的問題,就要從4個方面入手,即發現問題、制訂解決方案、具體實施及反饋評估。這種模式可以用于集中服務某個工業園區,也可以用于服務某個企業,但用于集中服務某個工業園區的效果會更好。
1 ?發現企業問題
目前有很多機構都會為企業服務,這些機構包括政府、黨委、咨詢公司和社會組織。但在服務過程中經常會遇到一些問題,即服務者只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去服務企業,沒有站在企業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服務效果較差,浪費了社會資源。因此,要想做好這項工作,就要發現企業的真正需求,這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1.1 ?企業自己發現問題
幾乎所有企業的上級公司或股東都會有降成本、提質量和增效益的要求,企業應對照要求發現自己存在的問題。有些問題企業能夠自己解決,服務者可以降低重視度,而當企業不能自己解決時,服務者就要發揮自己的優勢,分析企業存在的主要問題,然后有針對性地進行解決。
1.2 ?專家診斷發現問題
企業不能發現自身存在的問題時,就需要聘請專家去診斷,幫助其發現問題。專家要從企業的基本性質出發,結合企業的訴求,深入企業。同時,專家一定要對服務企業有熱情,對服務對象的行業有所了解,對服務對象有一定的研究。聘請的專家最好擅長不同的學科,這樣看待問題會更加全面。一般會組織懂工業企業的技術專家、質量專家和政策研究專家、財稅專家、法律專家等來做診斷工作。
1.3 ?園區企業的共性問題
目前,各地的工業園區都已經擁有一定數量的企業,這些企業除了有自己的個性問題外,還存在一些共性問題。對于共性問題,可以先對園區管委會進行調研,因為他們在日常管理中已經發現了一些問題,同時還可以通過集中園區企業相關負責人,通過問卷調查和互動交流的形式來發現問題。
通過咨詢、培訓和交流,基本上可以發現某個園區存在的普遍問題,也可以發現某個企業存在的個性問題,然后針對問題制定有效的解決方案。
2 ?制定方案
2.1 ?優選各種資源
要想解決企業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就要比較和優選各種資源,從中篩選出合適的資源,并組合好這些資源為企業服務。
2.1.1 ?黨委和政府資源
目前可以利用的黨委和政府資源很多,地方黨委和政府也有幫助和服務企業的職能和愿望。但是,很多問題通過政府是無法直接解決的,必須通過一些專業機構和專業人士才能解決。
例如政府有組織企業的資源、購買服務的資源、協調部門的資源和掌握轄區企業數據的資源,但掌握這些資源的一般是經信委、科技局、工業園區和非公黨組織。
2.1.2 ?社會資源
社會資源主要指帶有官方背景的當地科協、工商聯和商會協會,沒有官方背景的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企業咨詢公司、相關的大學和培訓機構,還包括優秀的大型企業高管、優秀的企業經營者及其他的專業機構和專業人士。他們一般都有自己的特點和專長,可以把這些資源整合成服務企業的專家庫,在需要時可以調用專家庫里的人。
2.2 ?考慮解決成本
在幫助工業企業解決問題時,也要考慮解決的成本。專家合適就好,不是越高級的專家解決效果就越好。例如在解決重慶某玻璃企業的問題時,就提出請玻璃行業的院士來解決,但與客戶單位溝通后才知道,有些專業問題是世界性難題,院士短時間的上門服務發揮不了其應有的作用。
2.3 ?與政策的配套
目前,國家在推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政府有關部門也出臺了很多政策。要想讓這些政策落地,就要認真研究,在制定方案時,要考慮方案如何與國家和地方的政策配套。如果能兼顧,既可以促進企業的發展,也使地方政府更好地為企業服務。
在制定好科學的解決方案后,還需要認真去組織實施,只有讓科學的方案落地生根,才能夠達到預期的目的。
3 ?具體實施
3.1 ?培訓加咨詢
一般來講,培訓加咨詢的效果比較好。把企業的相關領導、中層干部和生產骨干集中在一起進行培訓,在培訓結束后進行互動交流和咨詢。讓專家直接與培訓對象進行溝通,提出問題,回答問題,引導思維,一起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3.2 ?政策加配套
一旦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就可以在企業中進行試驗,如果試驗成功,就可以總結優化,然后形成一定的知識產權,并對接相關的專利支持政策和創新補貼政策。
這樣既能夠使企業解決了問題,還可以獲得知識產權和政府的資金支持,形成良性循環,企業也會更加努力地投入到降成本、提質量、增效益的過程中去。
3.3 ?跟進和服務
培訓加咨詢一般只需要幾天時間,而企業的改進是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這就需要政府相關單位、園區管委會和服務機構及時對項目進行跟進和服務。這樣才能不斷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達到預期的目標。
4 ?反饋評估
企業的服務活動有的由黨委政府組織,有的由社會機構組織,也有的由企業自己組織。不論由哪個機構組織,都需要組織者自覺地進行服務工作和服務效果的評估。
4.1 ?組織者的評估
通過服務對象評估組織者的服務狀況,了解被服務對象對組織活動的滿意度和期望度。
4.2 ?對服務者的評估
通過服務對象對服務機構的評估,然后對服務者的服務效果進行評估,以便優化服務機構和提高服務專家的能力。
4.3 ?園區企業的評估
園區企業的評估就是對服務對象的績效評估,目的是檢驗服務成果,尋找服務中存在的問題。
(編輯:周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