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慧芳
摘 要:本文以公證執業風險防范為研究對象,并對公證執業風險防范的意義進行探究,對當今公證行業所存在的公證人員專業素質參差不齊、質量管理制度不夠完善、公證人員執業水平較低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解決之策,以期構建相對完整的公證機構風險管理框架,希望對公證機構健康發展有所益處。
關鍵詞:公證質量監管;執行風險;公證人員
時代的發展迅猛,當今社會對公證行業的需求越來越大,公證行業所存在的問題也被無限放大,尤其是公證質量問題,這無疑限制著行業的發展。因此,必須對此類問題進行針對性解決,加強公證質量管理,提高公證執業風險防范,嚴格要求每位公證員都落實公證規范,進而有效保障公證質量。
1 公證職業風險的根本特征
1)社會影響力較大。公證面對的對象是廣大群眾所關注的大型經濟活動與各種社會活動,因此,公證活動一旦出現失誤,就會將公證質量問題直接顯露在公眾面前,不僅會影響公證機構的聲譽,更會讓公眾對公證行業產生質疑,公證行業的公信力將不具備影響力,在社會上的聲譽也會一落千丈。
2)普遍性與潛伏期長。即便是當今時代的背景下,我國的法律體系還未形成統一標準,導致我國利益主體呈現多元化,當今社會的誠信度普遍偏低。因公證書的適用范圍較廣,被廣泛應用到各種大型經濟活動之中,這也讓公證活動被廣大人民群眾所重視。但面對的主體具有多元化的影響因素,公證執業風險具有易發性。一些公證書使用期限長,例如遺囑公證書在申請人逝世后才生效,往往在生效后才能發現公證質量的問題。由此可知,公證具有很長的執業風險潛伏期,這也導致公證質量難以得到及時發現與保障。①
2 公證職業風險發生的原因
1)公證人員的專業素質有待加強。近年來公證質量出現問題的情況是屢見不鮮,也因此顯露出公證人員專業素質不足的問題。法律知識的缺乏是公證人員存在的主要問題之一,這極大程度地增加了執業風險發生的幾率。在國家司法考試制度還未完善之前,由于歷史原因及現實中對公證員選拔的客觀條件所限,很多公證員都存在專業知識不足的短板。加之很多公證人員因為申辦人情證,沒有守住執業道德而踩到法律紅線,從而讓公證風險不斷增加。隨著《公證法》《公證程序規則》等公證法規的公布,公證的內容與范圍變得更為廣泛,也相應對公證員的專業素質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公證員要熟練掌握與應用法律知識,并將法律理念融入到所承辦的公證事項之中。但還是有些區域的公證人員沒有落實相應的作業規范,還是采用較為落后的思想理念去從事公證業務,沒有做到與時俱進,不能真正履行自身的工作職責,導致很多辦理的公證事項存在著質量不足。
時代在迅猛發展,公證服務產品不斷發展變化,公證機構也不斷拓展公證法律服務領域、創新公證法律服務種類,這在客觀上帶來了新的執業風險,這需我國公證員及時進行充電學習,不斷掌握新技術新技能,做到與時俱進。但是一些公證人員對此在工作態度上不夠重視,疏于對專業技能的學習與運用,從而導致執業風險的幾率不斷上升。作為一名合格的公證員,應學會與時俱進,保證能及時進行先進法律知識的學習。各項法規都會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有所調整,養成自覺高效的自我學習習慣,培養自身隨時代的發展而發展的自我提升技能,才能有效避免證公證職業風險的發生。
很多公證員的辦證程序不規范,比如公證員為身患重病的人辦理遺囑公證,在辦理過程中只進行拍照而沒有對全過程進行錄音錄像,從而因辦證程序的不合理遭到群眾的投訴;公證人員對公證事項的辦理缺少風險判斷,在辦理一些具有超高的關注度與影響力的公證事項時,可能在辦理前并不具備違法的情形,但公證人員必須更加嚴格的對辦理公證中的諸多規范進行把關,在辦理前應對所辦理的公證事項的具體要求與辦理要點進行回顧與總結,例如對非法集資與民間借貸的辨別認定等公證事項辦理流程較為復雜,如有遺漏辦證要點,不僅會出現錯證,更會影響群眾對公證機構、公證員的信賴度。
2)質量管理制度不夠完善。以公證行業的發展趨勢進行探討,公證管理的實行是要先從行政管理出發,將行政管理轉變成行業管理,而行政部門的工作性質是工作上的指導。我國的公證制度發展較慢,公證方面的法律法規還不夠完善,也沒有形成統一的管理制度。公證行業管理的不斷發展需要行政管理的配合與促進。一些公證機構的內部管理缺乏相應的質量控制機制,內部管理規范難以得到落實、審批人與承辦公證員的責任不夠明確、很多公證機構將工作重心放在提升經濟效益上而缺乏對質量的把控,在眾多因素的影響下,公證員的工作效率很難保證,執行力不強,導致內部控制的問題得不到有效管控。②
3 公證執業風險防范的措施
1)加大對公證質量的管控力度。公證行業想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就需對公證質量進行管控。公證質量是公證的生命力、是公證公信力的基石、是公證體制改革的重要推力,公證質量是公證行業是否良性發展的重要指標,所以加強對公證質量的監管是十分有必要的。以當前的公證制度與相應規章制度為依據,可將公證質量監管劃分為內部監管與外部監管。內部監管是由質檢部門的質檢把關與公證機構的主任審批職責組成;外部監管是由行政機關與行業協會對公證質量進行監管與指導。直至目前,公證行業的質量監管都未形成統一的監管標準。從當前行業的發展趨勢來看,對相關質量監管標準的制定刻不容緩,《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證法》規定公證質量監管的標準需符合公證事項的真實性、有效性和合法性,在制定質量監管標準中以此規定為基本要求,結合實踐論證的經驗,制定出的質量監管標準才能更加具有可實行性的。公證機構行使證明權的前提是必須做到公證證明力的客觀性、真實性與有效性。不斷加大公證質量的監管力度,才能將公證的效果充分發揮出來。
2)提高執業風險意識,加強公證隊伍建設。公證人員尤其是執業人員是直接履行一切公證事務的責任人,這就要求公證人員提高風險意識,清楚認識到經辦案件可能產生的風險與后果。只有清楚地認識到風險的存在才能在受理辦證時有針對性地防范風險,提高警惕。公證員是國家、當事人、公眾利益的代言人,在辦理公證時要充分了解自身的職責,要保證日常辦理公證事項的公平、公正。公證員執業的客觀性,能有效避免當事人糾紛的發生,公證員的職責也在此方面呈現出來。公證員需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當然也要保證社會與國家的利益。公證員作為國家的法律工作者,應提高公證員執業綜合素質和執業能力水平,培養堅定地政治信念、優良的道德品質。公證人員自身也需不斷充實,進行行業內部的公證員“二次”準入考核以及定期培訓機制,打造高技能、高素養的公證員專業人才隊伍。③
3)加強公證現代化信息建設,實現多部門信息共享。當前因公證機構與公證員缺乏調查核實權,機構相關部門的信息共享存在困難。因此,建議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如民政、公安、住建等相關部門)授權公證機構,共享婚姻、戶籍親屬關系、房產登記、銀行存款等相關信息,在信息化的時代背景下,加強公證信息化的建設能有效提高公證執業與公證員的公證效率,實現公證行業的可持續發展。④
4 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公證行業發展存在著諸多問題,最主要的還是行業未形成統一的質量監管標準制度,制度是一個行業發展的重要推力,并能夠有效地對行業人員進行監管與約束,保證公證人員能按照相關的法律法規來進行工作,實現公證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張譯丹.公證執業風險及其控制[J].職工法律天地:下,2017(1).
[2]馬麗達.淺談公證質量管理[J].法制與社會,2015(28).
[3]本刊編輯部.中國公證協會關于加強公證質量管理的意見[J].中國公證,2017(6).
注釋
①馬麗達.淺談公證質量管理[J].法制與社會,2015(28).
②馬麗達.淺談公證質量管理[J].法制與社會,2015(28).
③同上。
④張譯丹.公證執業風險及其控制[J].職工法律天地:下,2017(1):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