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淵 向可 司映 羅明洲 劉瑩
摘 要 實驗教學是臨床醫學學習的重要環節。本文分析了目前生物化學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是考核方式單一,教學方法陳舊,實驗教學內容與理論教學內容不協調,課后總結反思不足等。根據以上出現的問題,從考核方式、教學方法、實驗內容等方面提出相應的改革措施,旨在提高生化化學實驗教學效果的基礎上,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獨立思考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 實驗教學 考核方式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
生物化學是一門研究生物體的化學組成及其在體內代謝轉變規律的學科,是從分子水平上揭示生命現象的本質。作為基礎醫學中的最要學科之一,由于其實踐性強并與多個學科相互交叉,已成為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之間的紐帶。生物化學實驗是生化教學的重要環節,通過實驗教學,鞏固并加深生物化學理論課的基礎知識,在此基礎上,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培養基本的科學素養和科學態度,形成良好的實驗習慣,為將來的實際應用和后續的專業課學習打下基礎。但是目前生物化學實驗教學只是作為生物化學的補充,學生學習積極主動性不高,對實驗的理解不深,實驗失敗后的思考分析較少等問題。反思生物化學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采取有效的教學改革,對于提高教學效果,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1教學考核方式的改變
生物化學實驗課雖然作為一門必修課,但并沒有計入期末的總成績中,這就導致很多同學覺得實驗課沒有期末成績,并不會影響績點,對實驗課的重視不足,在實驗課教學過程中出現不認真完成實驗報告,機械完成實驗操作,不思考,對實驗結果失敗不進行分析反思的現象。針對以上問題,可以將生物化學實驗課成績納入期末總成績或者占生物化學理論課的30%,實驗課成績不合格者不能參加理論課考試。實驗課成績考核包括兩部分:第一部分為平時成績,包括出勤情況、實驗過程中的操作、實驗態度、提出和回答問題的數量和質量;第二部分為實驗報告,包括實驗報告的書寫、實驗結果的總結、以及實驗過程中出現的現象的解釋和思考,并采取雷同扣分制,防止同學之間互相抄襲。通過這樣建立一個多元、科學的成績評估體系,從思想上增強學生對實驗課的重視程度,全面掌握學生對實驗的理解操作能力和平時表現,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提高實驗課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2授課方式的多元化
傳統的實驗授課方式以板書為主教師示范為輔,由于授課內容包括實驗原理、實驗步驟、實驗注意事項等諸多內容,并且都是理論上抽象的知識。而實驗課是屬于操作性強的課程,需要觀察顏色、沉淀、氣體等微觀現象,傳統的實驗教學并不能直觀的反映和解釋。特別是在介紹儀器使用和操作注意事項時,由于教室中有30人,儀器數目有限,在這種情況下很難保證大部分學生都近距離的看到。因此,可以將多媒體教學引入實驗教學中。教師可以提前將實驗過程中器皿及儀器拍攝下來,借助PPT以圖片形式展示給學生,同時播放相關操作視頻或動畫,通過這種方式化復雜為簡單,抽象為具體,更加形象生動的展示所要講授的內容,增加了趣味性和知識性,讓學生更加直觀形象的理解并掌握授課內容。同時,引入PBL教學法,增加與學生的互動性,調動課堂氛圍,改變由老師全程一人講授的模式,讓學生更多的參與進來,提升學習效果。
3教學內容安排合理
實驗課是理論課的鞏固和拓展,在已有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實驗授課內容,進一步加深對理論課內容的理解和記憶。因此實驗課應安排在理論課相關內容講授完成之后,但實際由于教學進度和全校排課時間及教室安排沒有協調,常常出現部分實驗課的內容早于理論課內容,導致在講授過程中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不深,教學效果差。根據這種情況,應該合理安排理論課授課內容,協調理論課與實驗課的教學進度安排。實驗課包括基礎實驗和設計開放性實驗,開放型的實驗課本沒有給出相關的具體實驗過程,需要學生自己根據提示設計。但是實際教學過程中,由于學生基礎知識的局限性,會出現教師將實驗過程全部告知學生,這樣達不到最根本的實驗目的。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幾個人以一個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先讓學生積極思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根據討論結果,聯系之前講授過的實驗方法,層層遞進,逐漸引導學生去思考解決問題。
4收集反饋信息及時調整
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經常會出現操作的失誤,比如看錯量程體積、加錯試劑,少加或者漏加等現象。有些操作失誤可以及時發現,比如酶的可逆性抑制試驗中,經常有學生加亞甲藍0.2 mL加成2 mL,加多后顏色會比正常的深很多,反應褪色時間變長。在實驗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觀察學生的實驗操作,發現問題時,引導學生思考什么地方出現錯誤,找出問題關鍵,及時調整實驗,保證最后實驗的成功。在實驗結束后,教師應該及時總結,根據學生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分析原因,以及如何避免問題的出現,保證實驗成功,培養學生觀察和思考能力。根據課堂表現和實驗報告批改情況,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了解學生最常出現的問題,在下次上課前和學生交流溝通,重視學生最基本實驗技能的培養,提高實驗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應該因地制宜,根據實際的學生基礎和專業要求,不斷變化和創新,摸索出適合的有效果的改革措施。通過不斷的學習和交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的思考和創新能力,培養具有專業醫學知識和科研素質的醫學人才。
*通訊作者:劉瑩
基金項目:湖北醫藥學院2019年度教學研究項目(2019036)。
作者簡介:第一作者:司淵,女,1989-06 生,博士,講師;通訊作者:劉瑩,1983-10,博士,副教授。
參考文獻
[1] 吳明江,鄭蔚紅,廖志勇等.寓基礎于綜合改革生物化學實驗教學內容體系[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1,30 (12):104-107.
[2] 楊志偉,劉曉晴,徐愛紅.生物化學實驗教學的改革與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5, 22(09): 7-10.
[3] 卜友泉,廖飛,王詠梅等.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改革初探[J].基礎醫學教育,2008, 10(05):570-572.
[4] 徐婷,黃姵珺,顧兵等.基于PBL教學的臨床微生物檢驗課程新型考核體系的構建與實踐[J].西北醫學教育,2013, 21(02):332-335.
[5] 江宜蓁,夏馭龍,蘭學立等.以問題為基礎學習教學模式在臨床醫學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12, 32 (05): 733-737.
[6] 朱敬,衛榮華.醫學生物學實驗教學的幾點體會[J].基礎醫學教育,2015,17(08):7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