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福維
摘 要:奮斗精神培養是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教育的重要環節,高校教育者正在逐步加深對奮斗精神培養的認識。奮斗精神培養的重大意義在于能加速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實現中國夢,促進對當代大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有利于大學生奮斗精神弱化問題的解決。本文從社會、高校和個人三個方面分析當前大學生奮斗精神培養面臨的現狀,并從理想信念、歷史教育、實踐活動三個方面闡述大學生奮斗精神培養的路徑。
關鍵詞:新時代;大學生;奮斗精神;路徑
一、新時代大學生奮斗精神培養的重大意義
(一)有利于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的推進和中國夢的實現
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年一代寄予厚望,他鼓勵青年一代“在奮斗中釋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奮斗之我,為民族復興鋪路架橋,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1]。青年一代是祖國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國家發展正處在新的歷史方位,青年一代應當牢記黨和人民的囑托,樹立崇高遠大的理想,擔當時代大任,樹立個人奮斗目標,將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轉化為自己的實際行動,永不言敗,追逐中國夢,激揚青春夢,砥礪前行,勇往直前,做新時代的奮進者、開拓者和奉獻者。因此,當代大學生的奮斗精神培養有利于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的推進和中國夢的實現。
(二)有利于當代大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奮斗”一詞通常與“艱苦”一詞聯系在一起。一談到“艱苦奮斗”,不少學生認為這是一種陳舊的觀念,已經過時。部分青年自稱為“佛系少年”“佛系少女”,造成悲觀、頹廢和絕望情緒為主要特點的“喪文化”快速蔓延,正在逐步腐化青年一代的思想。價值虛無主義、享樂主義和消費主義等錯誤的人生觀、價值觀也正在侵蝕著青少年的精神世界[2]。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立德樹人,培養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加強大學生奮斗精神的培育有利于當代大學生堅強的意志品質的形成,從而有利于其健全人格的形成。
(三)有利于大學生奮斗精神弱化問題的解決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的經濟實力逐漸強大,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都發生了深刻變化。目前,大學生群體的成長環境普遍優越,在此環境中成長,奮斗精神逐漸表現出弱化的現象。大學生群體中常見的心理脆弱、缺乏社會責任感和畏懼艱難的情緒對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不利,影響奮斗精神培養的實際成效。大學階段大學生的價值觀逐步定型走向成熟,而奮斗精神對價值觀的形成和成熟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大學生奮斗精神的培養,有利于解決當前部分大學生奮斗精神弱化的問題。
二、新時代大學生奮斗精神培養的現狀
隨著改革力度的增大和經濟發展速度加快,青年一代大學生的價值觀也隨著社會轉型而發生變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大學生奮斗精神的培養雖然取得了較大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問題。
(一)社會層面:奮斗精神培養預設目標與現實效果存在差距
培養大學生奮斗精神的主要目的是為黨和國家培養具有奮斗精神支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調查研究表明,大學生奮斗精神培養知行脫節問題較為突出,實際效果與預設目標存在一定的差距。當代大學生在大學階段經過奮斗精神培養后,對奮斗精神有了一定的認知和定位,但部分大學生不能將對奮斗精神的認知轉化為實際行為,表現出知行不一的現象。
大學生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與希望,擔當使命努力奮斗是義不容辭的責任。當下部分大學生面對擇業問題時功利性思想占主導地位,奮斗理念缺失,為國家和民族努力奮斗的目標不明確。部分大學生在大學有著得過且過的心態,認為考試只要不掛科或者能畢業就好,甚至有的大學生無視學習,態度不端正,忽視對自身能力的提升,更不用說能在學習能力和自身修養上有大的突破。在當下這個看重個人能力且競爭激烈的社會,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這樣的態度無疑是雪上加霜,給今后自己的發展增添層層障礙。
(二)高校層面:部分高校教育者對奮斗精神培養主體責任缺乏認識
近年來,部分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到位,教工之間存在的一些重形式、輕實效,重事務、輕學習,重分工、輕合作,重個體、輕集體的問題,導致了教育主體責任弱化,教育者放松了奮斗精神的培養工作,忽略了對奮斗精神培養的重要性的認識,造成高校奮斗精神教育出現種種問題,如課堂教學時間有限、實踐活動較少、獎勵約束機制缺乏、科學研究條件不足等。學校教育對學生的引導力度不夠,直接影響奮斗精神培養發揮應有的作用。教育主體是奮斗精神培養的組織者、執行者,教育者們對奮斗精神狹隘理解、片面認識,對奮斗精神培養的重要性缺乏必要的認識,從而導致他們對大學生奮斗精神培養的主體責任缺乏認識,必然會直接影響高校艱苦奮斗精神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人民物質條件變得更豐富,國家綜合國力不斷增強,但高校的管理者、教師、其他教輔人員等對艱苦奮斗精神存在認識誤區,不同程度的忽視對于大學生奮斗精神的教育工作。
(三)個人層面:部分大學生對奮斗精神的培養未引起共鳴
雖然大多數高校已將奮斗精神培養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內容,但部分高校教育者對奮斗精神培養的主體責任缺乏認識,導致一些大學生對奮斗精神的培養不能引發共鳴,主要體現在如下3點。一是部分大學生對奮斗精神缺乏全面、深刻的理解。他們對奮斗精神的理解還停留在用草根樹皮充饑、穿滿身補丁的衣服的情形,直接否定了新時代培養奮斗精神的必要性。正因為一些大學生在無憂無慮的豐富物質生活的環境里逐漸迷失方向,奮斗精神培養才顯得更為重要。二是大學生缺乏社會實踐經驗。從封閉的中學校園進入開放式的大學殿堂,大學生未經歷過社會的洗禮,與社會出現脫節,缺乏實踐經驗,不能充分認識到財富創造的艱辛與不易。三是部分大學生認為奮斗精神培養缺少感染力。教材中關于奮斗精神培養的內容多為理論知識,不夠具體,內容枯燥乏味,難以帶動學生的認識。對由此產生的思想困惑缺少深入解析,使得大學生對奮斗精神的培養存在抵觸。
三、新時代大學生奮斗精神培養的途徑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奮斗本身就是一種幸福,只有奮斗的人生才稱得上幸福的人生。”[3]新時代大學生奮斗精神的培養要從理想信念、歷史教育、實踐活動三個方面開展,提升質效。
(一)以理想信念與責任擔當指明奮斗方向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4]大學生要樹立遠大理想,有堅定的信念。理想決定人生的方向,信念決定事業的成敗。信念缺失,就會精神“缺鈣”,就會使夢想成為空想。理想信念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占核心地位,把奮斗精神培養和理想信念教育相結合,可以有效促進和強化大學生把艱苦奮斗精神確立為自己不變的精神追求和品質。學校和家庭要緊密協作將大學生奮斗精神培養與學習生活相融合,結合國情教育、創新創業精神培養、抗挫折能力培養,指引大學生在人生關鍵時期樹立正確的奮斗觀與價值觀。把自己的人生理想與國家的前途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敢涉險灘,敢啃硬骨頭,甘為“人梯”,敢當“鋪路石”,久久為功,“咬定青山不放松”,才能到達理想的彼岸,實現愛我中華、強我中華的夢想。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同人民一起奮斗,青春才能亮麗;同人民一起前進,青春才能昂揚;同人民一起夢想,青春才能無悔。”[5]“到人民群眾中去,到新時代新天地中去,讓理想信念在創業奮斗中升華,讓青春在創新創造中閃光”。[6]“擁抱新時代、奮進新時代,讓青春在為祖國、為人民、為民族、為人類的奉獻中煥發出更加絢麗的光彩。”[6]“新時代中國青年要樹立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到人民群眾中去,到新時代新天地中去,讓理想信念在創業奮斗中升華,讓青春在創新創造中閃光!”[6]
(二)以歷史教育與傳統文化提升奮斗認同
中華民族的偉大民族精神造就了生生不息而未曾中斷的綿延五千年文明史。優秀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與魂,也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最深沉、最基本、最持久的力量[7]。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8]縱觀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奮斗精神無處不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里,近現代歷史是沉重的、輝煌的,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的中國人民面對列強的入侵進行了英勇的抗爭,經過艱苦奮斗,造就了今日騰飛的中國!因此,大學生奮斗精神的培養還需要結合歷史教育和傳統文化,讓新時代的大學生從歷史的腳印中感悟奮斗精神的力量。
近代以來,部分先進分子面對外來勢力的入侵,為了爭取民族獨立,謀求國家的出路進行了偉大的斗爭。中國共產黨成立后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經過28年英勇斗爭贏得了民族解放并建立了新中國,此后繼續帶領中國人民艱苦奮斗,探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經過改革開放40年的滄桑巨變,“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4]。正是因為偉大的奮斗精神,才有了這些歷史性的偉大成就。五四運動以來的100年,中國青年滿懷對祖國和人民的赤子之心,積極投身黨領導的革命、建設、改革偉大事業,為人民戰斗、為祖國獻身、為幸福生活奮斗,把最美好的青春獻給祖國和人民,譜寫了一曲又一曲壯麗的青春之歌[6]。我們要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引導大學生以史為鑒,發揚傳統文化,樹立正確的民族觀和國家觀,傳承偉大的奮斗精神續寫新篇章。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應銘記歷史,以歷史教育與傳統文化提升奮斗認同。
(三)以實踐活動與專業理論提高奮斗本領
當代大學生群體的成長環境普遍優越,物質生活豐富,極大地享受著改革開放所創造的紅利,同時家人對他們也是過度溺愛和保護。大學是一個學習專業理論,不斷充實自己,認識自我,創造未來的場所。因此,我們需要引導大學生以學習為重,通過實踐活動與專業理論相結合踐行奮斗精神,提高自身奮斗本領。
學校應將大學生奮斗精神培養融入日常生活教學中,從小處入手,培養節儉的品質。以班級和寢室為發力點,通過評選“文明優先寢室”“優秀班集體”“五四精英”活動等來培養大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取向。充分發揮好教師的榜樣力量,展現偉大靈魂工程師的積極意義。家庭教育也是奮斗精神培養的重要一環,家長應當樹立大學生奮斗精神培養的意識,如引導大學生追思先烈,培養其憶苦思甜的革命精神,讓他們在面對挫折時保持良好的心態,從本質上提升學校奮斗精神培養的成效。
四、結語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歷史只會眷顧堅定者、奮進者、搏擊者,而不會等待猶豫者、懈怠者、畏難者”“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4]。青年大學生要具有奮斗精神,主動投入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事業中,在時代大潮中去奮進,去搏擊,在奮斗中實現人生價值,在奮斗中成就幸福人生。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8-05-03.
[2]朱美燕.新時代青少年奮斗精神培育的路徑探析[J].中國德育,2019(1).
[3]習近平.在2018年春節團拜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8-02-15.
[4]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N].人民日報,2017-10-28.
[5]習近平.習近平致全國青聯十二屆全委會和全國學聯二十六大的賀信[J].中國共青團,2015(8).
[6]習近平.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9-05-01.
[7]莫勒德爾·吾介特.如何培養新時代大學生奮斗精神[J].黨史博采(下),2019(7).
[8]習近平.在紀念全民族抗戰爆發七十七周年儀式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