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群涵 李 爽
西北民族大學,甘肅 蘭州 730030
當前我國的法律援助服務人員和管理人員近兩萬人,但其中能實際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的律師不足萬人。基層法律援助機構的注冊律師數量嚴重不足,更有甚者濫竽充數,實際上無人辦事。這會使得少數民族地區的公民求助無門,長此以往,可能導致當地公民失去對法律援助的信任。
第一,本地的少數民族法律人才少: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文化、基礎設施等條件相對落后,這使得公民的平均文化水平相對較低,知識分子相對較少,具有一定法律素質的專門法律人才更是數量有限。此外,由于少數民族地區的工資水平等各方面條件相對較差,造成了程度不小的人才外流。
第二,外地流入的法律人才少:上文所述的少數民族地區的劣勢,使得該地區對于外地人才很難有較大的吸引力;加之外地很少有懂得少數民族語言和當地風俗習慣的,所以對于外地的法律人才來說,到少數民族地區定居就業難度大且獲利小,這些使得外地流入少數民族地區的人才數量十分稀少。
在少數民族地區進行法律援助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第一,少數民族有獨特的風俗習慣,法律關系可能因此變得復雜;第二,少數民族地區的部分居民只通曉其民族語言或地方語言。以上原因使得少數民族地區法律援助的難度較一般地區更大。
部分的法律援助律師甚至是沒經過專業法律培訓的人員,只經過了基層司法局的短期業務培訓即上崗。他們既缺失法律理論知識,又缺少法律實踐經驗,其業務能力與所在崗位所需的能力嚴重不匹配。這直接影響了當地公民對法律援助的信賴,會大大削弱法律援助制度的權威性。
法律援助律師的地域分配不均也是少數民族地區法律援助律師人員存在的一大問題:
從全國范圍來看,在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有著知識儲備豐富、實踐經驗豐富、專業技術過硬的法律援助律師隊伍,反觀少數民族地區則相反,不僅律師的法律素質不過關,甚至連基礎的服務和管理人員都不夠。
從少數民族當地來看,少數民族地區的法律援助機構不健全,通常與其他機構合署辦公并設置在當地的首府,加上少數民族地區通常地廣人稀,這就有可能造成首府所在的行政區域擁有較好的律師資源,而邊緣地區極少能接受到法律援助。
近些年,我國全國范圍的法律援助經費都比較緊張并且增長乏力,這表現為法律援助經費的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例較小,原因在于法律援助經費的來源單一且增長率逐年低走。上述問題在少數民族地區當然也存在,而且由于少數民族地區經濟水平和基礎設施等較為落后,上述問題對少數民族地區來說更為嚴重而且影響也更大。
經費的缺少導致法律援助機構沒有足夠的經濟基礎,使得機構的設置不完善,內部隊伍建設缺乏資源,法律援助律師也無法接受良好的專業培訓從而得不到知識和技術上的提升以致于服務質量低下。
受制于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水平,其地區的教育水平也相對落后,從本地人才培養來看,由本土出身的法律援助律師提供法律援助對于少數民族地區的居民來說是最合適不過的,因為他們既通曉當地的民族語言和地方語言,又了解當地的風俗習慣,還懂得法律知識。但受制于當地的教育水平等條件,本地產出的法律人才數量有限。
從法律援助律師的培訓來看,法律援助機構對于法律援助律師的培訓大多只有上崗培訓,且多由司法局進行;之后對于在職人員定期的強化能力、深化知識和提高技術的培訓幾乎沒有,即使有這類培訓,也流于形式主義而無法使在職的法律援助律師得到真正的提升。
第一,增加法律援助經費在總財政支出中所占的比例:目前我國法律援助經費在總財政支出中所占的比例較發達國家低,而且人均法律援助經費遠低于發達國家,據此我國應當提升法律援助的地位,提高法律援助經費所占的比例,起碼要與發達國家持平。
第二,拓寬法律援助經費來源的途徑:如今,我國法律援助經費的來源有兩條途徑:一是政府財政撥款;二是社會捐助。從政府財政撥款來說,相當一部分地方的政府只提供辦公和人員經費;從社會捐助來說,這種經費來源相當不穩定,且數額通常較小。這需要我們開辟新的經費來源,對于新路徑,可以考慮一下幾點:第一,基金會等民間組織和慈善機構等社會團體的籌資;第二,國外組織和國際組織的資助;第三,體育彩票的部分收入固定地劃為法律援助經費。
首先,要培養法律人才隊伍。第一,提高當地的教育水平,制定投入基層的激勵措施,對當地高校將來投入基層從事法律援助工作的法學學生給予優惠政策;第二,當地應制定法律人才引進計劃,對于外地來從事法律援助工作的,應給予適當的補貼,以此來吸引人才流入。
其次,對法律援助律師進行定期的專業培訓。法律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隨著社會的變化而變化,法律人需要不停的更新自己的知識,這要求法律援助律師定期接受培訓,以獲取新知識和新技能。
最后,返聘當地退休的公檢法人員成為法律援助律師。第一,退休的公檢法人員既具有較高的法律素養,又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且對于當地的語言和習慣等有著廣泛而深刻的了解;第二,返聘退休的公檢法人員擔任法律援助律師拓寬了法律援助律師來源的途徑,能壯大法律援助隊伍,一定程度上解決法律援助人才匱乏的問題。
第一,創新宣傳形式:一是智能手機和網絡基本已在全國普及,應該充分利用微博、微信、貼吧等程序宣傳法律援助的知識和工作;二是與當地的廣播電臺、電視臺合作,播出宣傳法律援助的廣告和推出關于法律援助的專題節目。
第二,用少數民族語言進行宣傳:少數民族地區的部分群眾不熟悉甚至不通曉漢語,而法律語言又具有專業性,漢語宣傳起不到很好的作用,應當由通曉當地民族語言的法律專業人員進行法律宣講并主持編寫雙語的普法手冊,由此來提高群眾對于法律和法律援助的認識,以便于日后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