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雅晴
長江大學法學院,湖北 荊州 434023
學界對于偵查階段是否可以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這一問題存在較大的爭議,具體包含兩種說法:
認為認罪認罰從寬不適用于偵查階段的理由如下:一是應用認罪認罰必須達到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的標準,偵查人員只有通過不斷的努力進行一系列細致的偵查工作后,才可能達到這一標準。二是出于此種擔憂:若在偵查階段允許應用認罪認罰從寬,那偵查人員可能致力于認罪供述的獲取而罔顧其他相關證據的收集,這勢必造成非法取證的泛濫,不利于實體正義的實現。三是因為偵查機關是國家公權力機關,并且其辦案活動是不對外公開的,具有一定的秘密性,如果真的允許認罪認罰在偵查階段進行應用,那么偵查人員可能會為了盡早結案而采取一些非法手段來獲取犯罪嫌疑人的口供,這無疑會釀成一起起的冤案。①其他學者認為,在偵查階段適用認罪認罰從寬也是不適宜的,只有在移送審查起訴后才能應用。主要是在經過偵查階段后,犯罪事實已經被查明,律師才可以閱卷,犯罪嫌疑人和律師才會對案件事實和證據有所了解,雙方才能夠在此基礎上決定是否認罪,是否進行量刑協商。②
出于耗費最少的司法資源和提高辦事效率的目的,被追訴人當然是越早認罪認罰越好。寬嚴相濟這一刑事政策在各種各樣的刑事活動中都有所體現,而認罪認罰從寬作為這一政策的具體表現之一,當然應該貫穿于立案偵查、審查起訴和審判執行整個刑事訴訟流程。③另有學者認為,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能夠鼓勵犯罪嫌疑人講明自己的犯罪過程,推動偵查活動的順利進行。④
就我而言,我更贊成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在偵查階段應得到應用。針對學界一些學者的反對意見,我做出如下回應。一是認為在偵查階段未達到認罪認罰從寬應用的標準的,在偵查階段應用認罪認罰,會涌現出更多的證據,進而使偵查人員能夠通過犯罪嫌疑人的口供收集更多的證據更快地弄清案件真相,而反觀如果在偵查階段不適用認罪認罰從寬,那么犯罪嫌疑人可能就不會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偵查人員也很難獲取查明案件事實的線索,這并不利于證據的收集,犯罪事實的查明;二是關于偵查人員的職責問題,認罪認罰從寬應用于偵查階段并不會對偵查人員履行職責產生消極影響。犯罪嫌疑人認罪之后能收集到更多證據,進而形成完整的證據鏈,案件事實也會更加地清晰明了,這與偵查人員收集完整證據查明案件事實的職責是相互契合的;三是在偵查階段就允許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可能會使偵查人員過于依賴口供而出現刑訊逼供,威逼利誘的情形等等,關于刑訊逼供,威逼利誘,其實在我們國家口供中心主義的大背景下,即使在偵查階段不適用認罪認罰從寬,也無法避免偵查人員的威逼利誘、刑訊逼供,因此威逼利誘、刑訊逼供并不是偵查階段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導致的,面對這些非法收集證據的情形,我們能做的就是加強對偵查活動的監督,確保偵查活動不違背法律規定。
刑事訴訟分為立案偵查、審查起訴、審判執行這幾個階段。偵查人員進行偵查的首要目的就是收集完整證據,及時發現案件事實,鎖定犯罪嫌疑人。而在偵查階段允許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會讓犯罪嫌疑人在心理上放棄抵抗,與辦案人員積極主動配合,從而使偵查人員獲得更多的口供,使偵查人員能夠以口供為線索尋找到其他更多相關證據,查明案件事實,使偵查人員能夠以最少的投入獲得最大的產出,在最短的時間內以最少的精力獲得更為完整的證據,及時查明案件事實。
“懲罰犯罪的刑罰越是迅速和及時,就越公正有益”。⑤刑事訴訟是一個整體,它由立案偵查、審查起訴、審判執行這幾個階段組成。從縱向來說,在偵查階段適用認罪認罰從寬,使辦案人員能夠及時從犯罪嫌疑人處獲取口供進而根據犯罪嫌疑人的口供獲取一些其他相關證據,形成完整的證據鏈,查明案件事實,有利于刑事訴訟下一階段的順利進行。從橫向來說,在犯罪嫌疑人認罪認罰后,往往會放棄抵抗,積極主動地配合偵查人員,講明自己的犯罪過程,辦案人員可以以其口供為線索,獲取其他相關證據,查明案件事實,進而能將自己的精力更多地投入在那些犯罪嫌疑人沒有認罪認罰的復雜疑難案件上,合理地分配偵查的時間和精力。
認罪認罰從寬對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被害人雙方而言都是較為有利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如果自愿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對指控的犯罪事實沒有異議,愿意接受處罰,那么通過公訴機關和被告人之間的協商,對被告人就可以依法從寬處理。這對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來說無疑是有利的,也會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起到反向激勵的效果。對于被害人而言,辦案人員給予被害人的想法足夠的重視,會讓被害人更加愿意去心平氣和地參與刑事訴訟;并且犯罪嫌疑人主動認罪,賠禮道歉進行賠償也可以及時化解糾紛,使被害人避免耗費太多的精力與時間,安撫自己的情緒,撫平心中的傷痕,開啟自己生活的新篇章。
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作為一個新興制度,其在適用過程中難免會產生一些問題,尤其是在偵查階段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時,偵查人員有可能為了獲取犯罪嫌疑人的口供而采取威逼利誘、刑訊逼供的方式,那么應該如何對偵查人員的偵查行為進行監督?如何保障犯罪嫌疑人認罪認罰的自愿性?如何保障被害人的權利?針對這些在偵查階段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時可能產生的問題,筆者想出如下可行性措施,期望對認罪認罰從寬在偵查階段的適用起到推動作用。
人民檢察院作為國家監督機關,應當充分履行其職責,加強對認罪認罰案件的審查,以保障犯罪嫌疑人認罪認罰的自愿性。案件經過偵查機關的偵查,遞交給人民檢察院進行審查,人民檢察院應當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讓犯罪嫌疑人充分了解認罪認罰的結果和他所擁有的訴訟權利;在和犯罪嫌疑人溝通的基礎上了解偵查活動是否合法,了解律師在其認罪認罰時是否給予援助,對以非法手段獲取的證據,堅決予以排除;認真審查案件事實及證據是否達到移送法院審查起訴的條件,堅持嚴格的證明標準,不能因為犯罪嫌疑人認罪認罰就有所松懈;對于公安機關的一些偵查活動,檢察院可以派員在場,并且覺得公安機關的偵查活動不合法時,要告知公安機關改正。通過強化對偵查活動的外部監督,通過加強對案件證據事實的審查,來確保犯罪嫌疑人認罪認罰的自愿性。
按照正當程序的要求,與程序結果有利害關系的人有權參加該程序并得到提出有利于自己主張的機會。⑥被害人作為刑事案件的當事人和認罪認罰程序的當事人之一,理應在認罪認罰程序中發表自己的意見,表達自己的看法。然而刑訴法的有關規定只表明需要聽取被害人的意見,但也未明確表示如果不聽取被害人的意見,會產生怎樣的后果。眾所周知,在刑事案件中,受到傷害最深的就是被害人,但與此相反的是,在是否適用認罪認罰從寬這一制度上被害人的意見并沒有決定性的作用。所以,本文認為,被害人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中的角色可以比照刑事和解中被害人的地位。也就是說,像刑事和解案件中一樣,如果要適用認罪認罰從寬這一制度,就必須得到被害人的許可,否則不能適用認罪認罰從寬這一制度,這樣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護被害人的權利,使被害人能夠不再那么被動,使被害人能夠得到些許的安慰。
最新的刑訴法修正案中明確了值班律師制度,這無疑是我國刑訴法的一大進步,對于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權具有重要意義。但是,在犯罪嫌疑人認罪認罰的案件中,值班律師只能對犯罪嫌疑人選擇何種程序發表自己的看法,對案件應該如何進行下去提出建議,對犯罪嫌疑人的法律咨詢作出回應,在需要變更強制措施時進行申請,但并不享有閱卷權。也就是說,雖然值班律師會和犯罪嫌疑人有所溝通,但其實他對案情并不是十分熟悉,在這樣的前提下值班律師給予的法律幫助,不一定是符合犯罪嫌疑人的需求的。所以,允許值班律師在偵查階段進行閱卷,也就是在其認罪認罰之前閱卷,使其在對案情充分了解之后再給予犯罪嫌疑人法律幫助,這樣會對犯罪嫌疑人更有利。同時應該由同一名值班律師從始至終提供法律幫助,讓犯罪嫌疑人在明晰認罪認罰的結果以及其他相關規定的基礎上再進行選擇,來保證值班律師給予的法律幫助是延續的,是高效益的,并且二者在相互了解時不會花費太多的時間和精力,能夠在行使訴訟權利時給予犯罪嫌疑人實質性的幫助。
認罪認罰從寬這一制度作為刑訴法上剛確立不久的制度,對于偵查人員收集完整證據,及時發現案件真相;提高辦案效率,合理配置司法資源;促進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與被害人之間的協商,化解社會矛盾起著重要作用。本文從理論上在偵查階段能否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這一分歧點出發,闡明不同學者的觀點,表明自己的立場,支持在偵查階段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并進一步說明其合理性,給自己的觀點提供理論上的支撐。然而在偵查階段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不可避免地會產生一系列問題。比如如何保障犯罪嫌疑人認罪認罰的自愿性?如何對偵查機關的偵查行為進行監督?如何在認罪認罰程序中維護被害人的合法權益等等,針對以上問題,我想出了一些可行性措施,以期促進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在偵查階段的合理應用,以期促進刑事訴訟法在實踐中的良好運行。
[ 注 釋 ]
①陳衛東.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研究[J].中國法學,2016(2):49-51.
②顧永忠,肖沛權.完善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親歷觀察與思考、建議[J].法治研究,2017(1).
③陳光中,馬康.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若干重要問題探討[J].法學,2016(8).
④魏曉娜.完善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中國語境下的關鍵詞展開[J].法學研究,2016(4):85.
⑤貝卡里亞.論犯罪與刑罰[M].黃風,譯.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5.56.
⑥[曰]谷口安平.程序的正義與訴訟(增補本)[M].王亞新,譯.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