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文昊
湖北師范大學,湖北 黃石 435000
學生是國家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在校學生免受校園暴力是關系其健康成長的重要因素。校園暴力的發生多半是處于青春叛逆的在校學生,他們由于遇到問題時不能很好的處理,同時他們的心理教育的缺失,遇事沖突不冷靜,會對他們未來的人生道路產生深遠影響。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利用生態系統理論為指導,分析案主周圍的生活環境,找出導致校園暴力產生的深層次原因,從而徹底解決案主的暴力傾向問題。
本文研究意義在于關注校園暴力問題,通過社會工作的工作理論指導和價值觀的樹立,采取有效的措施,一方面幫助學生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促進自身的發展,另一方面有利于減少和避免校園暴力的產生,有利于社會穩定和發展,推動和諧社會的建立。
生態系統理論是研究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相互影響的理論,主要從生態視角和系統理論視角出發,個體問題的出現與其所處的社會環境有關,也就是說個人成長與發展和周圍的環境有密切關系,人們要在社會中生活,離不開他人以及團體組織的協助。在社會工作中的生態系統理論下,案主出現的問題并不是由于自身的原因,而是環境與案主的互動出現問題。社會工作者應該幫助案主與周圍系統建立有效聯系,加強互動,從而推動問題的解決。在針對校園暴力,社會工作者一方面從產生問題的學生入手,另一方面還應該從周圍的環境入手,包括家庭、學校、社會等系統,加強與家庭、學校、社會機構的合作,構建完善的行動系統,這樣才能保證問題得到根源性解決。
在人們處于在校學生這個時期,個人的生理、心理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同時受到環境的影響,很容易使學生的生理、心理產生問題。一方面,學生處在學校當中,會因為學業和人際交往的壓力,與此同時又找不到合適的方法排解內心深處的壓力,導致心理問題的產生,當心理問題慢慢積累,量變促成質變,導致他們會出現暴力侵犯等行為偏差行為,凡事遇見阻礙自己的事情緒得不到很好宣泄,就會選擇用暴力來解決問題。另一方面學生容易受到他人或節目的影響,模仿別人或節目里面的暴力手段,當處于情緒爆發環境時,很容易將學習的暴力的手段模仿表現出來,同時法律觀念淡薄,三觀未發展健全,缺乏對暴力行為后果的認識并控制力差,很容易出現沖動行為。
家庭作為人社會生活的第一個場所,對人的發展起著首要作用。父母的婚姻破裂或與子女的異地分離等家庭因素會導致家庭教育的長期缺失,以及家庭貧困的背景會導致學生暴躁等情緒問題的產生。有研究表明,校園暴力的施暴者其父母管教方式存在一致性,當子女犯錯時,父母傾向于大聲呵斥和通過身體懲罰等形式施加在孩子身上,孩子會在這個過程中觀察并學習這個行為,當他們在后來的環境中,為了宣泄情緒會選擇和父母同樣攻擊性的暴力行為來表現出來。
學校作為學生長時間生活和活動的場所,同樣對學生的影響不可忽視。一方面在學校學習過程中,老師容易以成績將學生們標簽化,對待成績差的學生老師容易采取呵斥和體罰等形式加上邊緣化對待,而不是加以正確引導,容易會對學生的心理產生厭惡老師的影響,同時由于該學生不受老師的喜歡,也會導致同學對他的排斥和欺辱。另一方面學校資源欠缺和管理不善,學校忽視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引導,沒有正規的心理教育場所,雖設立了心理咨詢室,但是流于形式,當學生產生心理問題時缺乏必要的心理支持。另外當校園暴力事件發生時,學校缺乏必要的規范措施,使得該事件的發生層出不窮。
社會生活錯綜復雜,學生的三觀沒有形成,很容易受到社會的影響。一方面學生常去酒吧、游戲廳等娛樂場所,他們容易染上不良行為習慣,社會上的暴力事件也對學生們產生影響,會讓學生喜歡通過暴力來解決問題。另一方面,網絡暴力游戲對學生的影響也不容忽視,學生接受能力強,很容易模仿游戲中的暴力行為在現實中表現出來。
學生作為校園生活的主體也是校園暴力的主體,社會工作者在介入的過程中,應當充分調動案主的主體能動性,正確評估案主的需求,開展相關的活動來幫助案主解決問題。一方面,針對學生情緒波動大、焦慮暴躁等方面,社會工作者應當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了解,
開展心理情緒疏導,幫助學生增強控制情緒的能力,降低暴力行為的發生。另一方面激發學生能動性,通過開展團體合作活動,幫助學生正確處理人際關系,增強團隊凝聚力。
在生態系統理論下,家庭也是整個系統中的重要一環。首先,注重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溝通,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和和諧的家庭氛圍,有利于子女的健康成長,降低子女對父母的心理距離的影響。此外,社會工作者應該整合社會教育資源,幫助家長掌握正確的教育方式,減少對孩子過度的打罵,有利于孩子減少效仿父母的行為,是減少校園暴力的有效途徑。最后加強家庭與學校方面的溝通與聯系,當孩子出現問題時,不會出現家庭或學校忽視了學生問題的出現,有利于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
學校作為學生生活活動的主要場所,同時也是校園暴力發生的地方。要減少甚至杜絕校園暴力的發生,一方面,教師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不能學生標簽化對待,對待成績不好的學生多以鼓勵幫扶為主,同時鼓勵成績好的學生幫扶他,建立良好的班級氛圍,增強學生的集體認同感和凝聚力。另一方面要建立專業的心理輔導中心,引進專業的學校社工人才與心理輔導師,加強學校的管理和服務,對校園暴力頻發的學習區和生活區進行監控和評估,將校園暴力扼殺在搖籃中。
來自社會對學生的影響不可小覷。一方面,引導學生積極參加良好的社區文化活動,樹立正確的三觀,提高對不良場所的警覺性,同時完善社區功能,為學生提供健康的生活和娛樂設施。另一方面,政府部門應
加強對網絡暴力游戲的管制,對于過度宣揚暴力的游戲應當禁止,此外對社會上發生的暴力事件,應該正確處理,加強社會安保,為學生建立一個良好和諧的社會氛圍。
總而言之,校園暴力已經成為日益嚴重的校園安全問題,不論是社會還是學校都應該加強關注。本文通過使用社會生態系統理論,探討了學生、家庭、學校和社會這四個系統方面來介入校園暴力產生的影響,以及采取一系列相對應的策略幫助學生糾正行為偏差,推動其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成長,遠離校園暴力。另外受本人學識和社會經驗匱乏,對生態系統理論下的校園暴力研究會有不足之處,未來對校園暴力的研究以及正確的預防和干預仍然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