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文雅
中共唐山市委黨校,河北 唐山 063000
我國開始推行市場經濟體制以來,伴隨著金融改革開放不斷深化,金融法律體系日益完善。金融法律體系已經經歷了30多年的發展歷程,尤其是近十年,我國的金融法律體系已初具規模,該法律體系的核心為銀行三法、證券、保險、信托基本法,并將金融法律、行政法規及規章作為主體,最后通過金融方面的司法解釋進行補充。
我國從1996年開始陸續出臺并實施一系列金融法律法規,例如《中國銀行法》《商業銀行法》《票據法》《擔保法》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懲治破壞金融秩序犯罪的決定》,可以總結為“四法一決定”,這幾部法律的頒布是我國金融法制建設的里程碑。統計發現,在1995年到2001年底,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先后出臺并實施9部金融法律,國務院出臺并實施145部金融法規,國務院各機構先后出臺3680部金融類規章;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分別出臺41部、9部金融類司法解釋。
在金融監管的層面上,為實現農村金融業的快速發展、緩解“三農”問題的壓力,在2006年、2007年先后頒布了《有關調整降低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準入政策更好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若干意見》、《村鎮銀行管理暫行管理辦法》《貸款公司管理暫行辦法》《農村資金互助社管理暫行辦法》《村鎮銀行組建審批工作指引》等一系列法律法規。在金融犯罪立法層面上,從2005年開始,共有三個刑法修正案先后頒布,同時增加了十個金融犯罪罪名,包括妨礙信用卡管理罪、背信損害上市公司利益罪、背信使用受托財產罪、違法使用資金罪等,并對其中部分金融犯罪罪名及構成要件進行了修改。這些成果都體現了我國不斷完善金融法體系的決心以及對立法質量的重視。我國是聯合國常任理事國成員之一,與國際社會合作,共同控制經濟犯罪,尤其是積極參與打擊金融犯罪行動中,目前,我國的打擊金融犯罪的法律體系已初具規模。站在規則的角度上,我國先后加入了多個國際公約,包括1988年的《聯合國禁毒公約》、2000年的《聯合國打擊跨國有組織犯罪公約》、2003年的《聯合國反腐公約》以及1999年的《聯合國制止向恐怖主義提供資助的國際公約》,我國在這些公約規定的義務指導下,按照國際性示范文件精神,頒布了相關法律法規以遏制我國的金融犯罪。整體來說,我國的金融法律體系出具規模也較為完善,標志著我國的金融法制建設開啟了新的篇章。與此同時,我國的市場經濟基本法律制度正在逐漸健全中,并先后在2005年、2006年以及2007年頒布了《公司法(修訂案)》、《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等。
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我國正式開啟了金融立法的進程,至今已有20多年的發展歷程,除《信托法》以及《票據法》以外,其他的相關金融法律法規均進行了調整與修訂,其中部分法律經過反復多次修改。伴隨著社會發展進程的不斷加快,我國的金融行業發展也在不斷加速,部分新型行業領域在法律層面上依然是一片空白,某些法律的整體水平有待提高。總體而言,我國的銀行法體系基本可以滿足銀行領域的發展需求,但依然存在著諸多弊端,例如立法層次較低、準入條件太嚴苛、退出法律合理性不足等,這些不足有待于進一步完善。
目前我國的支付結算體系暴露出來許多問題,歸根究底是因為法律滯后,無法滿足現代化社會發展的需求,無法跟上電子化的步伐。目前已有的電子銀行、電子支付、電子貨幣等相關法律缺乏合理性,其水平、層次等級有待提高,系統化程度無法滿足實際需求。
目前我國信托業的發展定位模糊,規定尚不健全。目前現有的信托法中,認定關系的標準尚不清晰,某些信托實際行為不被認定為信托領域,相關受益人及委托人的切身權益得不到保護,登記制度混亂,缺乏相應的信托業法和信托稅法。
我國目前的證券法體系中存在以下不足,例如市場結構有待完善、民間資金向市場流入的方式欠妥、證券市場分離現象明顯、退市制度及證券發行存在諸多不足,證券法規有待進一步健全。我國目前尚未建立國際市場、柜臺市場,我國某些未達到上市標準的企業無法公開發行股票,證券發行必須通過審核、批準的方式完成,審核豁免制度有待進一步完善,某些私募發行、小額發行存在諸多弊端。
我國必須在八字方針的指導下不斷完善具體的法律規定,即規范、嚴格、快速、穩定。所謂規范就是金融機構在金融管理過程中,必須按照規章制度嚴格執行,以實際發展情況及市場變更為依據,及時調整、修改相關法律,讓法律對于金融領域中的行為與活動具有嚴格的規范性;所謂穩定就是金融企業在企業運營中,要保障金融安全,維持市場穩定,不斷擴展市場業務;所謂快速,就是金融企業高效的創造金融產品,同時為客戶提供良好的環境,相關政府部門及監督企業為金融企業快速、準確的提供指導;所謂嚴格,就是相關行政管理部門嚴格按照規章制度,監督金融機構的一切行為活動,堅持有法可依,違法必究,同樣也適用于顧客,由金融企業、客戶、監管單位、政府部門共同參與,共建和諧的金融環境,實現互利共贏。
分業經營模式的應用,可以在銀行體系與資本市場之間建立防火墻,從而發揮抵御危機的作用,可以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化解已有的危機,所以分業經營模式應該應用到信托、證券、銀行、保險等相關領域中,提高風險防御能力,促進行業的可持續性發展。
推動金融行業的創新,是一把雙刃劍,倘若天平向金融產品的創新傾斜,而忽略了相關制度的建立,那么會讓金融市場失效,就創新問題而言,金融行業的創新與其他領域相似,相關部門要大力支持。美國的次貸危機就是個很好的例子,提醒我們要不斷創新,同時發掘精髓環節,提高危機意識,防范、控制風險危機的發生。
我國當前金融監管體制可以實現有效的監管、防御風險,確保金融安全與穩定,促進金融市場穩定快速的發展。各中央金融監管部門統籌制定相關的措施,是保障金融業持續穩定發展的前提。
受美國金融危機及世界貨幣政策的影響,世界經濟的發展明顯減速,金融市場穩定性受到影響,資本流行受貨幣匯率及糧食價格的影響波動較大。在種種外界因素的影響下,我國的金融安全工作面臨著重重挑戰,要出臺相關政策,發揮宏觀調控作用,掌控流動趨勢變化。將運用貿易、商業信用等手段開展套利投資資金的跨境轉移扼殺在搖籃中,提高對常見外匯收支行為的管理力度,確保實際貿易工作的準確抑制,避免出現短期外債,保證信貸管理、貿易收結匯工作有序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