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元飛
中共玉溪市委黨校,云南 玉溪 653100
自媒體又稱為“公民媒體”或者“個人媒體”,其概念起源可以追溯到2003年美國新聞協會媒體中心發布的“We Media”,即自媒體。該報告對自媒體進行了完整了定義:自媒體是一種大眾借助互聯網等手段,提供或分享信息的途徑。[1]自媒體強調的是“自”,它的主體是個人,個人通過注冊賬號,在自己的注冊平臺發布、搜索信息,與傳統媒體的官方機構具有明顯的區別。同時,隨著時代變遷,各種互聯網平臺層出不窮,自媒體外在表現形式也在發生變化,從原先的博客到QQ、微信,再到今日頭條、抖音等,公民通過各種互聯網平臺來進行信息傳播、分享、互動。
綜上所述,自媒體的主體不是政府、組織,更多強調的是個體,它的載體是數字科技,例如微博、微信、網絡論壇、今日頭條等,本質上是一種平臺,主體的行為方式是提供、分享信息,對社會事實的看法,盡管有些事實的捏造的。簡而言之,自媒體是公眾利用新型網絡平臺,對社會現象進行傳播、評議、分享看法的途徑。
自媒體的主體是個人,平臺是微博、微信、抖音等,兩者的相互結合,使得自媒體與傳統媒體相區別,具有自身的特點。
從自媒體一詞中可得知,自媒體強調的“自”,即大眾個體的自主性。社會上的每一個成員都可以是自媒體的“主人”,其根本特點是大眾化,這跟傳統媒體由專業媒體人士、官方機構發布信息相區別,信息發布的專業化向大眾化發展,信息傳播方式的單向性(自上而下)向多向性發展。個體發布信息,對社會現象表達自身看法,個體之間相互傳播,并分享觀點,相互之間互動交流,強大的輿論有時會引起新聞工作者或者政府關注,傳統媒體介入,上下相互交流,打破傳統的單向傳遞信息的障礙。[2]
自媒體平臺的多樣性是互聯網社會發展的結果。社會個人通過持有手機、電腦,連接互聯網,在微信、抖音等平臺注冊賬號,對社會事件進行錄音、拍攝照片、視頻,然后在注冊平臺發布,其他關注賬號的人群就可以接受到相關的信息,并對事件的發生進行評議,發表自己的觀點,互不相識的群體也可以相互交流,便捷化程度大大提高,這和傳統媒體發表信息實行嚴格的審核制度,層層報批審核有所區別。[3]
自媒體時代下,信息傳遞方式從傳統媒體線性傳播方式向一對多、點對點、點對面、面對面發展。在傳統媒體的信息傳遞中,傳統媒體是信息傳播的起點,大眾是出于信息傳播鏈條的末端。自媒體與此不同,大眾處于信息傳播鏈條的起點和終點,形成人與人交流的網狀交流系統。傳播主體的大眾化使得信息傳遞的效果令人驚嘆。一個人信息的發布,他人再次進行信息傳遞,使得一條信息在幾秒間就可以轉發至上萬次,更多的人群接受信息進行三級傳播,這樣信息呈現裂變性的傳播,傳播的速度、效率大大提高。[4]
自媒體在信息傳播方面具有無可比擬的優越性,打破了地域界限,同時也帶來了虛假新聞盛行,違法信息泛濫等一系列問題。為此,自媒體的規范化管理勢在必行,明確政府監管職責,完善網絡監管法律對引導自媒體網絡輿論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政府監管實行從中央到地方縱向管理體制,中央一級統籌管理,省、市、縣各司其職,按照相關規定設立管理體制,設置職能部門。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主要負責互聯網等建設,促進通信技術革新和發展,為計算機網絡提供技術支持,維護信息安全,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設置通信管理局。2011年,中國成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各地方政府成立網絡信息管理中心進行網絡信息管理,2014年國務院下發《關于授權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負責互聯網信息管理工作的通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的職責更加明確,[5]對自媒體的管理進行了統籌劃分,網絡信息的管理工作有了管理保障。在地方一級,除了設置地市級“網信辦”,部分市級部門還設置了網絡與信息安全通報中心等部門,專門負責網絡信息的管理工作。
法律法規的頒布與實施為自媒體網絡輿論管理提供了法律保障。
1.法律
2000年,為保障互聯網運行與信息安全,促進互聯網健康發展,國家頒布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為維護互聯網安全提供了法律依據。此后,中國先后頒布《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加強網絡信息保護的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等法律來保障互聯網安全,保障公民、法人、組織的合法權益。
2.行政法規
1994年國務院就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促進計算機的應有與發展,此后先后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聯網管理暫行規定》《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條例》《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等多個行政法規,對互聯網信息管理和網絡傳播權保護。
3.部門規章
2004年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頒布了《互聯網等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管理辦法》,對互聯網信息傳播進行了規范。此后《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管理規定》《規范互聯網信息服務市場秩序若干規定》《電信和互聯網用戶個人信息保護規定》等多個部門規章頒布,除了對信息內容的審核做出了規定,還強調對個人信息的保護。
4.司法解釋
最高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先后頒布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利用互聯網、移動通訊終端、聲訊臺制作、復制、出版、販賣、傳播淫穢電子信息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利用互聯網、移動通訊終端、聲訊臺制作、復制、出版、販賣、傳播淫穢電子信息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利用信息網絡侵害人身權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
5.規范性文件
規范性文件是自媒體網絡輿論管理體制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對通信工具的利用、網絡直播、論壇社區等做出了更為具體的規定。目前,我國頒布的規范性文件主要包括:《即時通信工具公眾信息服務發展管理暫行規定》《互聯網用戶賬號名稱管理規定》《互聯網危險物品信息發布管理規定》《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單位約談工作規定》《互聯網直播服務管理規定》《互聯網論壇社區服務管理規定》《互聯網跟帖評論服務管理規定》《互聯網群組信息服務管理規定》《互聯網用戶公眾賬號信息服務管理規定》《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單位內容管理從業人員管理辦法》《微博客信息服務管理規定》。
6.政策文件
目前我國發布的政策文件主要針對網絡建設,這是規范自媒體發展的基礎,主要有《關于加強黨政機關網站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關于變更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單位審批備案和外國機構在中國境內提供金融信息服務業務審批實施機關的通知》《關于加強國家網絡安全標準化工作的若干意見》《關于推動資本市場服務網絡強國建設的指導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