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斌
上海開放大學公共管理學院,上海 200433
就目前我國職務犯罪現狀調查情況來看,因為經濟發展和社會建設的原因,職務犯罪也呈現出更加多樣化的表現形式,更加隱秘,對于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破壞性也在不斷升高。針對這些新情況新問題,相關法律也要做出針對性的調整,通過修正法律實施的內涵和外延以及具體的執行環節,并與多個法律設計進行整合,形成更加系統的職務犯罪法律預防機制,推動整個職務犯罪依法處置的程序實施。整個過程中,《監察法》的作用必須得到充分發揮。
在我國的《監察法》內,相關職務犯罪調查的具體措施主要包括12類,在規定的所有調查方法中,除程度較輕的談話以及限制出境之外,別的措施都能夠在《刑事訴訟法》中有相應的偵查方式。當監察機關開始啟動對所監察對象的調查程序,若確認其所犯罪情況屬于職務犯罪的范疇,就要移送到檢察院,啟動刑事訴訟。
從對職務犯罪的處置程序來看,監察機關會把起訴書、相關材料和罪案證據同時移送給檢察機關,檢察機關會對這些材料進行詳細審查,基于情況的不同而作出不同的處理。這些移送監察機關的職務犯罪相關資料,由檢察機關進行審查和處理,其具體參考的標準要和刑事訴訟法相關內容保持一致,但因為案件的一些差異化特點,在程序上要與公安機關的普通案件處理有一些差異。這些差異對監察機關對整個案件的調查形成一定程度的影響,若職務犯罪未來具備刑事訴訟程序進入的實際可能性,監察機關需要考慮整個檢察機關進行審查案件具體流程和標準的合法性和規范性。所以,職務犯罪調查存在不適用于刑事訴訟法的問題,但刑事訴訟法仍然會對職務犯罪調查有一定的滲透性,其在適用程序的銜接上會產生實質的影響。
職務犯罪調查證據采用,公安機關和檢察機關在具體解讀上存在一定的差異性,這也影響到這些證據材料在整個訴訟過程中的具體使用。而對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有效堅持,這一做法也應該同樣滿足職務犯罪案件的整個調查過程,法院將非法證據排除規則作為進行審判的一項原則,對監察機關一些證據進行排除處理,其對于非法證據的認定標準也會反映在監察機關整個取證活動中,這在當前大力推行審判中心理念情況下,證據材料的有效性解讀會影響到職務犯罪調查的方向和具體環節。
刑事訴訟法其主要的職能范疇在于刑事犯罪方面,而職務犯罪中存在刑事方面的部分,因此也要依據刑事訴訟法的相關規定進行處置。但刑事訴訟法在處置職務犯罪時,需要有效控制其適用范疇的問題,這需要與其他法律進行有效銜接,形成植物犯罪調查和正確審理的有力武器。同時避免超出管轄范圍的不必要作為,以免造成罪案的混亂處理狀態,這對于整個職務犯罪的處置并沒有好處。
對于我國的監察機關在具體行使職權方面,其有權對絕大多數職務犯罪進行深入調查,這些調查從法律層面不完全適用于現行的刑事訴訟法,但在程序和權利保障方面,其實施程度要和刑事訴訟法有大致相當的作用。
1.對案件留置性質的分析
案件留置性質的分析,目前國內的法學界主要有以下兩個較為不同的觀點:一是留置可以看做是“雙規”處置的替代措施。得出這一確定結論的基本依據來自于十九大報告,其中有一些關于采用留置方式代替“雙規”的具體表述。因此也可以說,留置提法的產生也同時意味著過去采用的“雙規”措施的停止使用。無論其在具體的執行過程中有多好用,但通過法治化的合理性運作,才會得到應有的法制化執行效果。忽略法律的權力處理方式,其公正性難以得到普遍和充分的認可,對于國家法制化建設形成阻礙。二是留置是我國監察機關進行嚴重職務犯罪調查所采用的一項具體措施。其主要側重于對具體應用環節的解讀,是措施和方法層面的嘗試,體現了立法機關實用化和實際化的措施追求。
2.留置措施實施
基于留置制度的性質,其已經決定了其構建的原則以及相應的程序支持措施與救濟渠道設置。針對留置措施的實施,要明確一個重要的前提,留置是對人身自由的一個重大侵犯,但與人格尊嚴以及身體健全等權利相比,這是可以依法進行干預的內容。為了社會穩定,通過對犯罪分子的人身自由進行依法剝奪,這很久以來就是國家打擊各種犯罪行為以及維護社會安定的有效的方式。針對職務犯罪留置措施的實施,可以有效避免該犯罪分子對國家造成更大的損害,同時也對案情的偵破有顯著的幫助。
在《監察法》中,明確規定了監察機關及所屬人員的具體責權范圍,但對于監察機關以及具體辦案的監察人員所進行的監督,缺乏有效性?,F行監督體系內存在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即體系的開放性明顯不足,外部監督以及制約機制并不健全,其職能發揮也難以有效發揮作用。在這種情況下,必須發揮已有的監督機制作用,推動監察過程的公平合理,確保社會正義得到最大程度保障。
1.檢察監督
對于我國的職務犯罪監察體系的監督,可以從多個角度進行深入探討,憲法中明確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權力機關,包括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等機構都要受到同級是人民代表大會的依法監督,基于此才形成了我國的中國特色的權力職能架構。而對于怎樣具體實施,在《監察法》中沒有非常明確的說明,更沒有設置針對檢察機關履行監督職能的具體條文。這種情況下,其監督職能的實施就無從談起,而由此導致職務犯罪調查整個機制存在顯而易見的監督盲點。
2.律師介入
職務犯罪因為犯罪嫌疑人所在崗位的特殊性,其具體的調查過程要與普通的刑事案件調查有一些完全不同的技術特征。為避免對犯罪嫌疑人形成傾向性態度,堅持非法證據排除以及檢察監督制度外,還需要引入其他的法律程序進行預防。為此,刑事訴訟法中有著非常明確的規定:自嫌犯被公安機關首次訊問或采取其他強制控制措施當天起,允許律師參與到整個偵查過程。律師介入職務犯罪調查,可以起到對公安機關的偵查行為形成依法監督的作用,保護了職務犯罪嫌疑人的正當合法權益。由于律師的參與,司法機關會將自己的各種偵查活動控制在合法和必要的程度上,這對于我國的法制化建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推動。但這種介入和參與畢竟是有限的,其同時也與律師自身的職業素質和職業道德有直接關系。如果律師自身的職業生涯都要與司法部門有密切關系,相關的司法公開性又無法得到保障,律師監督職能就只會停留在較低的層次上。
綜上所述,職務犯罪既是一個法律問題,同時也是社會問題,如果對職務犯罪沒能進行有效的控制,必將導致嚴重的問題,影響到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國家出臺了一系列關于職務犯罪處置的法律法規,包括《監察法》和《刑事訴訟法》,都對職務犯罪的具體處理有較為明確的規定。因為職務犯罪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其在不同法律體系中有不同的適用性,針對職務犯罪進行調查,并詳細確定其應有的規范處置程序,這對于有效預防和控制職務犯罪有直接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