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軍
中共武寧縣委黨校,江西 武寧 332300
民間借貸既是一種經濟活動,同時也是一種法律行為。民間借貸所涉及的一系列問題,引起了經濟界、司法界、學界的思考。如何看待民間借貸存在的法律規制問題、如何定位民間借貸,關系到我國民間借貸未來的發展路徑及其空間。
民間借貸作為一種非正式金融,由于學界地域和分析視角的差異,對此的定義也不盡相同。國外學者Prabhu Ghate認為民間借貸是沒有被中央銀行監管當局所控制的金融活動。類似的觀點還有AndersIsaksson,他將民間借貸描述為發生于官方監管之外的金融活動。國內學者雖然對民間借貸問題研究頗多,但也沒有給出統一的定論。錢凱根據我國人民銀行提出的“社會融資總量”的概念,從融資來源渠道上看,定義了民間借貸。認為實體經濟的融資包括來自正規金融體系的融資(如銀行貸款)以及來自實體經濟內部互相之間的融資(如居民個人之間的借款),前者被稱為“正規融資”,后者則被稱為“民間融資”或者“民間借貸”。
吳國培[4]對民間借貸法律問題探析時對我國民間借貸的主要形式作了總結,其劃分是根據具體的組織結構來定的。一般包括個人和企業間直接借貸、企業集資-集股、私募基金、資金中介以及地下錢莊、小額貸款公司、典當行、擔保公司等機構。目前國內大多數學者對民間借貸的分類是依據借貸主體關系來劃分的,把民間借貸可以分為自然人之間、自然人與企業、法人企業與非法人企業之間、企業之間的借貸。這也是民間借貸法律問題討論的基礎。
民間借貸之所以存在說到底在于市場需求和法律對私有財產的保護。民間借貸古已有之,是私有制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而當代法律則更多的是從保護合法財產權已經成為各國立法的一般原則,不僅在憲法中得到體現,而且在民法等私法中表現得更為充分。學者張強則從現實考慮分析我國民間借貸活躍原因。一、正規金融機構融資渠道受阻,給民間借貸提供市場空間。二、民間借貸自身具有獨特的優勢,能滿足中小企業多樣化的融資需求。三、民間借貸市場管理缺位,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筆者以為張強的分析更加符合我國2008年來的金融形勢。
雖然我國部分法律對民間借貸活動進行了規制,但由于民間借貸還處于發展時期,其許多方面依然存在司法、學術上還沒有定論,這也形成了法律規制缺陷。國內學者主要從法律體系、利息、主體等方面來說明民間借貸的缺陷。賈靖在研究民間借貸法律規制問題時,從兩個層面對該問題給出看法。一、對民間借貸定位的認識,他肯定了民間借貸對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以后的法理上的支持,破除“灰色金融”的印象。二、民間借貸法律制度的缺陷。汪碧蕓在認識到認識到民間借貸法律地位、法律漏洞的同時,還從民間借貸相關法律規定操作性、協調和民間借貸合同的形式兩方面說明法律規制的缺陷。徐紅紅則研究了民間借貸和其他非法行為的邊界問題和法律責任的不明確問題。曹冬媛分析了民間借貸中利息法律關系的主體范圍不明確和民間借貸中利率的約定及其利息沒有相應的限制問題。
國內學者分析了我國民間借貸法律規制在法律體系、民間借貸地位、利息、主體、借款合同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并且嘗試著提出自己的對策。賈靖認為解決法律規范上的缺陷,首先必須堅持民間借貸的自愿原則,以體現民間借貸的本質特征。同時要完善建立相應的法律體系,對民間借貸的利率進行調整。劉爽則從法律角度來提出措施。一、明確合法借貸和非法集資的界限;二、制定和完善民間借貸的法律法規;三、完善民間借貸的法律監管體制。楊靜毅在認識民間借貸的自愿原則的基礎上,強調對私有財產的保護,同時他看待研究立法問題時,注意到了高利貸對借貸人的傷害。而對于立法問題上的舉措,則提倡對民間已經比較成熟的模式予以合法化。
王曉玲等學者則提出了更加具有前瞻性的意見,她認為我國有必有在一定的范圍內從法律上認可私人銀行的存在。建議我國有計劃、有步驟的準許個人投資開辦銀行,一方面滿足民間借貸需求,另一方面促進我國金融業與國際接軌。把民間借貸納入更加規范的法律體系中去。同時她國內其他學者一樣,都注意到了借款合同的規范化問題。她認為必須規范民間借貸合同的形式和內容,同時制定一部專門的有關民間借貸合同的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