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啟龍
(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馬營初級中學,甘肅 通渭 743300)
提問是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重要環節,是師生之間互動交流的主要方式,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能夠時刻跟隨教師的引導來進行思考和探究,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但在實際數學教學過程中,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部分教師不重視提問的藝術性,使得課堂教學氛圍沉悶,學生的思維得不到有效的拓展。針對數學課堂提問存在的問題,本文從重視課堂提問的針對性與啟發性、重視課堂提問的層次性、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提問等方面,對數學課堂提問的策略進行探討。
提問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開啟學生心智、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有效方法。當前,數學課堂提問存在一些問題,部分教師缺乏提問技巧,問題未能抓住教材的重點與難點,缺乏層次性與系統性,導致提問低效或者無效。而低效或者無效的提問,不但不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還可能影響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抑制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使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過于被動。
部分數學教師片面追求課堂氣氛的活躍,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頻繁地向學生提問,由“滿堂灌”變成“滿堂問”,這看似熱鬧,實則效果并不理想。為了提問而提問,一個問題接著一個問題,導致學生幾乎沒有時間思考與探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難以得到提高。
部分數學教師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不重視師生互動,往往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法給學生灌輸知識,然后再進行監督式的提問。所提的數學問題往往沒有經過精心設計與論證,缺乏針對性,指向性不明,比較空泛,導致學生弄不明白教師到底想要問什么,因而不知道如何回答。
部分數學教師所提的問題往往過難或過易,使學生失去探究新知識的興趣。過難的問題,容易使學生失去探究的信心與勇氣;過易的問題,學生常常不需要過多的思考與探究就能回答,這不利于學生思維的發展。像“對不對”“行不行”“好不好”“是不是”這類提問過于簡單,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發揮,容易讓學生產生惰性。
提問是課堂教學中的重要環節,要想構建高效數學課堂,教師就要充分重視課堂提問的藝術性。提問不能過于隨意和盲目,要帶有針對性與啟發性,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學生獨立思考。因此,數學教師要科學地設計課堂提問,通過提問激活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的思考方向,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教師的提問與學生的應答構成了一個對話系統,該對話系統能夠有效地增強學生的課堂融入性,使學生能夠跟隨教師的引導來進行學習和拓展。教師的提問如果沒有針對性與啟發性,就不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使得學生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過于被動和迷茫。因此,教師應該積極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和學習水平,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結合數學教材中的重難點問題來進行相應的教學引導,設置具有針對性的問題,使學生能夠跟隨教師的提問來進行有效的思考和探究,激發學生對不同層次數學問題的認知和理解能力。教師在進行提問的時候,要避免學生機械地盲目回答,考慮如何引導學生有效地思考和探究,利用問題來啟發學生,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教師要減少無用的提問,多與學生進行溝通,了解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內心真實的想法,然后進行恰當的引導,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要特別重視課堂提問的層次性。(1)要根據問題難易程度,把問題劃分為記憶性提問、探究類提問、聯想類提問三個不同層次的類型。記憶性提問主要考查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記憶情況,防止學生時間長了遺忘。這類提問一般不需要學生過多思考,學生憑記憶就可以回答。探究類提問主要考查知識的形成與發展過程,考查學生從舊知識中引出新知識、從已知導向未知的能力。這類提問需要學生深入思考,能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層,深化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聯想類提問主要考查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一般是以某個已知結論為出發點,引導學生對相關未知領域進行聯想。這類提問的綜合性較強,適用于數學教材中重要結論的分析與推廣,能夠鍛煉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對于較為復雜的問題,教師要進行簡單的引導,使學生的聯想有一個大致的方向,避免學生走彎路。(2)除了問題類型的層次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要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和學習能力,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層次。要尊重學生個性差異的層次性,進行分層次引導,實施因材施教。要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層次的問題,幫助所有學生樹立數學學習自信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注意不同的提問方式和方法。比如,針對知識基礎較差的學生,要多用誘導性、鼓勵性的語言進行提問,語言盡量幽默風趣,以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融入課堂教學之中;針對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要多用啟發性的語言進行提問,引導他們去探索未知的領域。另外,教師也要鼓勵學生進行更高層次的學習,拓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數學認知能力。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提問的次數較多,學生主動提問的次數卻很少。提問不僅是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過程,也是學生激活思維,培養創新意識的過程。因此,教師要讓學生丟掉膽怯,鼓起勇氣積極提問,享受合作學習的樂趣。很多學生不敢提問,怕提問時出錯被老師和同學嘲笑,也不善于提問,提問時往往抓不出問題的要點。教師要積極鼓勵,耐心等待,以和藹可親的語氣引導學生,使得學生慢慢學會提問。在學生提問時,教師要認真傾聽,即使學生的問題有錯誤也不要隨意將學生的話語打斷,以免影響學生提問的積極性。教師還可以借助語言、表情、動作等鼓勵學生,給予他們信心,促使他們自信地說下去,盡量把問題表達完整。這樣學生上課時才能主動思考,踴躍提問,促進思維能力與口頭表達能力的提高。
綜上所述,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作為教學主體,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依據學生的性格特點,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來進行教學。要通過有效提問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使學生能夠在分析問題、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加強數學知識的積累。要重視課堂提問的針對性與啟發性,重視課堂提問的層次性,同時還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提問。這樣才能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意識,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科核心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